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17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01积累运用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组卷:18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组卷:27引用:1难度:0.7

三、拓展阅读

  • 9.人工消雨会污染环境吗?
    霍雨佳
        ①“8•12”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3天后,现场仍有大量危险、剧毒的化学物品。这些物质一旦遭遇降水,不仅可能引起剧烈的化学反应,还有可能降低水体的pH值(水体朝偏酸性发展),再加上爆炸烟气中的硫化物,经过雨水冲刷,一般也会降低pH值,污染水体环境。
          ②针对这一情况,天津市气象部门已经做了人工消雨预案,一旦天津上空有较大云团,雨水量较大,就将采取人工消雨措施。
          ③人工消雨是人工影响天气的一种,最成功的例子当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据记载,2008年8月8日16时到23时39分,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共在21个作业点持续发射了1 104枚火箭弹,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成功的人工消雨。
          ④不过,也有一些网友担心,人工消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污染大气和水环境。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
          ⑤人工消雨使用的火箭弹与人工增雨使用的火箭弹,其内含的物质成分都是一样的。人工消雨类似于人工增雨,但技术难度却大大超过后者。特别是控制降雨地点--这是消雨中技术难度最大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只有用比人工增雨更大的“火力”榨干云层,才能让尽可能多的雨水提前落下。所以,科学地说,人工消雨不是让雨“消失”,而是让雨的时空分布有所改变,从而确保消雨地点的上空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下雨。
          ⑥目前人工增雨或消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通常有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吸附云中水分变成较大水滴的盐粒等吸湿剂;第二类是温度很低的干冰或液氮,其汽化时可使周围空气层冷却到零下40℃左右,从而引起水汽的凝结;第三类催化剂是被称为“成核剂”的碘化银,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⑦人工增雨或消雨是一个微物理过程,而不是产生新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因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经常使用的干冰、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并不会因化学反应造成环境污染。干冰、液氮很容易蒸发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对环境和人体都不会产生影响。由于盐粒等只适用于温度高于零度的暖云,干冰的制造、保存和运输很不方便,实际作业中较少使用,即使使用,用量也很小,不会污染环境。
          ⑧在众多催化剂中,只有碘化银中的银离子是重金属,但碘化银用量极小(通常对一块积状云只需十几克至几十克就能奏效),而且用在很大的范围中,所以单位面积中的残留量会很少。例如,北京曾在几年前的一次人工增雪作业中,燃烧了1 200多个碘化银烟条,每根烟条大概含碘化银11克,大约用了13千克碘化银。此次作业区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仅有1.3克,属于微量,仪器都很难检测出来。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中使用的碘化银,由于用量很小,从短期和长期来看,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在一些国际和国内的监测数据中,均得到了证实。
    (摘自《百科知识》2015年21期)(1)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说明的内容是
     
    。【说明文体及其内容】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什么是人工消雨。【概括说明对象】
    (3)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梳理说明顺序及其作用】
    (5)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内容理解】
    A.人工消雨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大气和水环境。
    B.人工消雨的技术难度大大超过人工增雨的难度。
    C.碘化银作为人工增雨或消雨作业中使用的催化剂,它具有云中自然冰核的性质。
    D.用碘化银作为人工消雨的催化剂时,由于用量很小,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组卷:20引用:1难度:0.1

五、标题

  • 10.课文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除了标题外,都作为中心句出现在段首,从某个方面解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概括全段的内容。请你依照这种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说明一个事理。
    【写法分析】采用总分结合法写说明文,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的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展开。如果总述是事理的总体现象,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因果来写;如果总述是事理某一方面的原因,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具体原因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主到次,或先现象后原因,或先表后里,一定要有条理。

    组卷:4引用:2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