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5 19:0:9
一、基础知识:20分
-
1.将下面的内容工整、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赵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秀丽柔美,稳健大方。《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组卷:0引用:1难度:0.9 -
2.读拼音,写词语。
líng gǎn组卷:4引用:2难度:0.8 -
3.补充词语,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② ③无
(2)词语②中含有两个数字,类似的词语我还积累了
(3)与词语③类似的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我还积累了组卷:1引用:1难度:0.6
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分)
-
4.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9 -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理解:20分
-
14.课外阅读。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美味!
⑦如今,生活水平好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买糯米→淘洗糯米→去除水分→磨糯米→做米饼→
(2)说一说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3)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③自然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饼”与“那时候的月饼”,这是为什么?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组卷:33引用:1难度:0.1
四、习作表达:30分
-
15.习作。
2020年的春节,注定让我们永生难忘。封一座城,护一国人。这一刻,疫情是战场,白衣天使冲向前,人民子弟兵冲向前。这一刻,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义无反顾。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我们被这样温馨美好的场景感动着、教育着、启发着。请以“刻在心底的美好”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注意写好细节,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组卷:3引用:1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