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8 3:0:1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在教化中让人心生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礼治是传统社会的规则,法治是现代社会的规范,新时代也提出了“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法治之治平等待人,法治的治理对象包括所有人,对各级各类当权者以及不当权者,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不仅治民,而且治官。法治相信人皆有善恶,在这方面人与人没有本质差别,掌握权力的人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道德操守,教化可能难以让他们抵挡腐蚀和诱惑,即使对圣君贤人廉吏也不能放松制度的监督和制约,不能放任他们在行使权力时为所欲为,要不留面子地严格督察。法治不相信圣人的存在,即使最优秀的人也难逃任性的本能,也有可能利欲熏心,一旦拥有权力也都可能滥用,需要用法的理性、规范性、强制性加以约束。
法治的治理范围是有节制的,法治虽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并不是治理社会的全部工程,社会还有一些需要治理的领域是法难以触及的,因此除法律之外,还有道德、宗教、习俗等多条途径存在,用以调整社会的各个方面。法治明确划分出法律的禁区(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良心自由都是法律不能干预的),从而为个人留有较为广阔的自由空间,表现出对人权的保护和尊重。礼治没有禁区,礼散布在空气里,缠绕在每个人的身上,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礼对所有行为都有讲究,甚至思想、情感、喜怒哀乐等也都要符合礼的规范。在中国古代社会,“一旦礼与法有所冲突时,重礼坏法的皇帝不失为仁君,以礼破例的官吏不失为循吏,以礼违法的百姓也不失为义民。相反以律违礼者,则会被人们视为暴君,视为酷吏,视为刁民。礼教造就了顺民,也造就了清官与明君,这便是礼教的威力所在”。这种礼高于法的制度格局对我们今天的影响,从正面意义上看,与法治中“法律原则高于法律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等基本制度相似;从负面作用来看,则可能存续“以礼违法”的陋习。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依然认为:道德高于法,实质正义大于程序正义。法律不是最高的,执法、司法、守法时,一旦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法律就可能被道德所代替,以致有法不依(依道德)。
(摘编自马岭《辨析差别:礼治与法治之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中的“礼”是人们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人们服从礼,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法律靠有形的权力机构维持,而礼靠的是“传统”来推行。
C.法律除了治民,还要治官,掌握权力的官员需依靠法律约束,因为教化不足以让他们抵挡诱惑。
D.当代社会治理的全部工程既需要法治治理,也需要道德、宗教、习俗等多条途径,用以协同治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这表明孔子注重主动修身,注重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节,人服礼是主动的。
B.从“‘子不教’,成了‘父之过’”可知,乡土社会更看重的是通过教化手段维持礼治,进而维持社会秩序。
C.法治之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礼治之礼则强调在礼治面前人有贵贱等级、上下长幼的差别。
D.由于礼治的治理范围是漫无边际的,礼缠绕在每个人身上给人以极大的束缚,所以只能使社会走向僵化。
(3)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在社会治理方面“礼治秩序”的弊端。组卷:21引用:5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西湖的雪景
——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欣赏的朋友
钟敬文 到了灵隐山门,我们便下车了。一走进去,空气怪清冷的,不但没有游客,往时那些卖念珠、古钱、天竺筷子的小贩子也不见了。石道上铺积着颇深的雪泥,飞来峰疏疏落落的着了许多雪块,清冷亭及其他建筑物的顶面,一例的密盖着纯白色的毡毯。
在冬天,本来是游客冷落的时候,何况这样雨雪清冷的日子呢?所以当我们跑到庵里时,别的游人一个都没有,这在我们上山时看山径上的足迹便可以晓得的。僧人的眼色里,也有一种觉得怪异的表示。我们一直跑上最后的观海亭。那里石阶上下都厚厚地堆满了水沫似的雪,亭前的树上,雪着得很重,在雪的下层并结了冰块。旁边有几株山茶花,正在艳开着粉红色的花朵。那花朵有些堕下来的,半掩在雪花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然,使我们感到华而不俗,清而不寒;因而联忆起那“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美人儿来。
登上这亭,在平日是可以近瞰西湖、远望浙江,甚而至于缥缈的沧海的,可是此刻却不能了。离庵不远的山岭、僧房、竹树尚勉强可见,稍远则封锁在茫漠的烟雾里了。
“空斋踢壁卧,忽梦溪山好。朝骑秃尾驴,来寻雪中道。石壁引孤松,长空没飞鸟。不见远山横,寒烟起林杪。”(《雪中登黄山》)我倚着亭柱,默默地在咀嚼着王渔洋这首五言诗的清妙,尤其是结尾两句,更道破了雪景的三昧。但说不定许多没有经验的人,要妄笑它是无味的诗句呢。文艺的真赏鉴,本来是件不容易的事,这又何必咄咄见怪?自己解说了一番,心里也就释然了。
当我们在岳王庙前登舟时,雪又纷纷的下起来了。湖里除了我们的一只小划子以外,再看不到别的舟楫。平湖漠漠,一切都沉默无哗。舟穿过西泠桥,缓泛里西湖中,孤山和对面诸山及上下的楼亭、房屋,都白了头,在风雪中兀立着。山径上,望不见一个人影;湖面连水鸟都没有踪迹,只有乱飘的雪花堕下时,微起些涟漪而已。柳宗元诗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想这时如果有一个渔翁在垂钓,它很可以借来说明眼前的景物呢。
我们到湖滨登岸时,已是下午三点余钟了。公园中各处都堆满了雪,有些已变成泥泞。除了极少数在待生意的舟子和别的苦力之外,平日朝夕在此间舒舒地来往着的少男少女、老爷太太,此时大都密藏在“销金帐中,低斟浅酌,饮羊羔美酒”——至少也靠在腾着血焰的火炉旁,陪伴家人或挚友,无忧虑地在大谈其闲天——以享乐着他们幸福的时光,再不愿来风狂雪乱的水涯,消受贫穷人所应受的寒冷了!
这次的薄游,虽然也给了我些牢骚,但我要用良心做担保的说,它所给予我的心灵深处的欢悦,是无穷地深远的!
好吧,容我在这儿诚心沥情地说一声,谢谢雪的西湖,谢谢西湖的雪!
(有删改)注:此文作于1918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雪密盖西湖各处胜景,游人稀少,作者开篇即描绘出幽冷清寒的景致,同时奠定了文章的基调。
B.作者移步换景对飞来峰、观海亭等雪中胜景以及西湖泛舟的情形进行了描述,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C.本文的语言细腻自然、古韵灵动,又亲切随和、娓娓道来,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温热真挚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
D.文中的“小贩子”“少男少女”与冬雪中的舟子、苦力形成对比,暗含作者对现实不公的忧思,意蕴丰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3)这篇文章表现出中国文人的独特情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5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0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各题。
山西饮食文化积淀深厚、①_____,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到2021年,山西烹饪、酿造等传统技艺的晋味非遗项目112个,占全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近50%以上。
面食是山西人的主食。山西面食的制作过程有着很强的观赏性。比如刀削面,制作时用特制的弧形削刀,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老道的师傅削面,一分钟能削两百刀,刀刀恰好是六寸长,真的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山西一大怪,老陈醋是一道菜。醋,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将醋叫“醯”,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又因“醯”字音同山西的“西”,山西人便有了“老醯儿”的外号,醋对山西人的影响②_____。山西老陈醋食而绵酸,口感醇厚,滋味柔和,酸甜适口,余香绵长,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③_____。如今,山西拥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1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4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黑塞在《读书:目的和前提》中谈道:“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当今时代,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内容正影响着我们,人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很多同学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此,班级要召开以“读书”为主题的交流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组卷:13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