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版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018年同步练习卷(7)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9难度:0.7 -
2.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组卷:537引用:193难度:0.9 -
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68引用:40难度:0.9 -
4.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〇”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 )
组卷:55引用:7难度:0.7 -
5.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现象
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象
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
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 分子间有间隙 组卷:119引用:160难度:0.9 -
6.如图为某物质的分子模型示意图,其中“
”代表氢原子,“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7.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25引用:4难度:0.7 -
8.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组卷:32引用:7难度:0.9 -
9.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组卷:53引用:5难度:0.7 -
10.关于分子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8 -
11.夏天的傍晚,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散步前总喜欢往身上喷点花露水,蚊子闻到花露水的气味就不敢靠近他们了,这一现象说明( )
组卷:604引用:11难度:0.9 -
12.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
组卷:56引用:57难度:0.9 -
13.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7 -
14.下列物质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组卷:69引用:42难度:0.9
四、综合题
-
43.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
I.空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利用图1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木炭和红磷充分燃烧过程中“压强-时间”关系如图2,其中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1和P2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两瓶内的气压。
①反应开始时,两个集气瓶中压强都瞬间变大的原因是
②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A.红磷或木炭的用量多少对实验测定结果均没有影响
B.实验测得P2<P0,原因是生成物状态为固态
C.利用图1中的两个实验结果均可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II.水
(3)用图3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
与b管中相连接的是电源
A.H2O B.H2和O2 C.H和O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匮乏问题。图4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质量 B.分子间隔 C.分子种类
②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属于组卷:26引用:3难度:0.5 -
44.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如图第二、三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2N2+6H2O)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点燃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组卷:523引用:1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