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7/7 8:0:9

第一部分(23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里花团锦cù,美不胜收。夏季的雨热烈粗,万物争先恐后地生长。秋天各种色彩都极富韵味,山上一片片的飞红宛如落日余晖;______,_______。冬天则把终年蓄的绿色全部奉献给可爱的水藻。
          我们在自然中感悟着世间的真情: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感kǎi一生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歧,背负起继往开来的希望。阅读,既让我们欣赏到沿途的美景,又增长了学问,更让我们心怀美好与高贵,不断奋力前行!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花团锦cù
     

    ②粗
     

    ③zhù
     

    ④感kǎi
     

    (2)下列词语中的“胜”与“美不胜收”中的“胜”同义的是
     

    A.数不胜数
    B.战无不胜
    C.名胜古迹
    D.不胜其烦
    (3)仿照文段中的画线句,在其后面横线上再补写一句。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者和篇名。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③僵卧孤村不自哀,
     
    。(《
     
    》,陆游)
    ④终古高云簇此城,
     
    。(《潼关》,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⑥淫慢则不能励精,
     
    。(《诫子书》,诸葛亮)
    ⑦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

    组卷:11引用:2难度:0.5
  • 3.名著阅读。
    ㅤㅤ看到这幅图,你会联想到《西游记》的什么内容?参考主角、团队、目标、障碍、感悟五个答题要素,用简洁的语言诠释这幅图。

    组卷:16引用:4难度:0.5

第二部分(37分)

  • 8.现代文阅读。
    母亲的汤圆
    向墅平
          ①母亲会做一手好汤圆。我是吃着母亲做的汤圆长大的。
          ②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平时里,我们一家只能吃极素朴的饮食。作为孩子的我和兄弟,便盼望着过新年。因为只有过年那几天,我们才可吃上几顿相对丰富的饭菜,尤其是吃上母亲亲手做的特别解馋的汤圆。
          ③每逢年关将至,母亲便会拿一些糯米加适量大米,盛在盆里用水泡着。泡上约三两天,母亲再将它们端到家里那口石磨旁,由父亲推磨,她用一把长勺子,一点一点舀出盆里已泡得软熟的湿米,往磨眼里放。随着石磨的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稀溜溜的米粉,便会从上下磨盘的磨齿结合处,源源不断地溢出来;而后顺着磨槽的出口端,流到下边搁着的布帕上面。布帕下边是一只盛着草木灰的竹筐——草木灰可以慢慢吸收米粉里的水分。当米粉变得将干未干时,母亲就可以动手做汤圆了。
          ④母亲先将烤熟的芝麻或者花生米,配以白糖或红糖,做成馅料,装在碗里。初一早上,母亲起床后,用手把粘而软的米粉,搓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若干坨;然后拿一坨置于掌上,轻轻拍成饼状;再用小勺从碗里舀一些馅料;接着,像变戏法一般,双掌揉啊揉啊,很快便揉成一只浑圆饱满的汤圆。母亲手上巧而麻利,片刻功夫,便会揉出可供一家子吃上一顿的汤圆。
          ⑤当一灶膛熊熊的柴火,让一锅水开始沸腾起来时,母亲将揉好的汤圆,一只一只轻轻放入水里。汤圆先是沉入锅底,母亲为防止汤圆粘连在锅底,便用一把长柄的汤勺,小心地搅动汤圆。汤圆都下锅后,火势稍稍减弱,慢慢煮上一阵,一只只汤圆便渐渐浮上水面;继续煮上一会,便可以出锅了。
          ⑥母亲给我们全家每人,舀上满满一碗煮熟的汤圆。我常常是筷子未动,馋水先流。夹上一只热腾腾的汤圆,放嘴里那么一咬,哇,粘而滑的汤圆破口处,一股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馅料,顿时喷薄而出,心里那个爽啊!那满嘴的甜滋滋的味儿,竟将日子里的那些苦涩,荡涤得了无影踪。母亲一边吃着汤圆,一边脸上漾着如汤圆一般饱满的笑容,嘴里还喃喃念叨着:日子会好起来的,会好起来的……
          ⑦流年似水。我和兄弟俩吃着母亲做的汤圆,一年年长大,并渐渐成人。我们一家子的日子,也果真一年比一年好。只是平日里,我们一家子再很难聚在一块。我在外工作,将小家安在了城里。兄弟也离开父母,在我居住的同一座城里打工。虽然我们也能常常在小吃摊上吃到人家做的汤圆,或者将从商场买回的速冻汤圆下锅煮熟作为早餐,但那些汤圆总不及母亲做的汤圆吃起来更让人回味!而每逢春节,我都会携妻带子,约上兄弟,一起回老家陪父母过年。母亲也总会很高兴地在初一早上,为我们做出一顿丰美的汤圆大餐。
          ⑧那一年,我和兄弟因一点经济纠纷,而伤了和气。虽然我们同处一座城市,相距咫尺,却较长时间彼此不相往来,心里都一直互相怨恨。
          ⑨终于临近岁末。我和兄弟又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子凑在客厅沙发上看春晚。我和兄弟各怀心思,脸上都郁闷着,彼此相背而坐,互不理睬。母亲则用深沉而慈爱的眼神盯住我们,半晌不言语。后来临起身离座去睡觉时,母亲才切切地说了句:孩子们,明早再好好吃一碗娘给你们做的汤圆!
          ⑩翌日一早,母亲便一如既往,亲自下厨,为我们全家再次操办了一场汤圆的盛会。母亲特地让我们兄弟俩坐到一块;然后,从她的碗里,用筷子分别夹了一只浑圆晶莹的汤圆,递到我俩面前,满含期待地说:给,接住娘的汤圆,吃到肚子里,啥纠结都会没啦!在母亲的殷殷目光里,我和兄弟都赶紧伸出筷子,接过母亲的汤圆;而后,张口衔住;咀嚼,回味——终于,我俩相视而笑!母亲脸上又绽开了如汤圆一般圆和饱满的笑容,口里又禁不住喃喃自语:和好了就好,和好了就好……
    ⑪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而她依然坚持在每个春节,亲手为我们一家,做她最拿手的汤圆。
    ⑫那圆圆的甜甜的而又晶莹滋润的汤圆呵,其实就是母亲的一颗心;这颗心里,最贴切最朴素地诠释着我们日子里的那些美好:幸福,团圆,和和美美……
    (1)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充短语,理清本文的思路。
    磨米粉→
     
     
    →吃汤圆→母亲用汤圆让兄弟和好
    (2)简要说说第⑥段加点词“烫烫的、甜甜的、香香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子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4)第⑩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情感?
    (5)文章以“母亲的汤圆”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出其中的两点。

    组卷:39引用:4难度:0.5

第三部分(40分)

  • 9.在老师授课的课堂上,我们能够启迪智慧,收获知识。在课堂之外,你是否也做过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也能让你有满满的收获?
          明代的袁宏道说过:“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确,只要留心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春天;只要留意生活,生活中处处皆课堂。
          请以“收获,在课堂之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组卷:24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