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农村六校中考语文质检试卷
发布:2024/8/22 10:0:1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灵,点缀着我们生命的星空。我们从“欲渡黄河冰塞川,①组卷:9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困难一定能被克服,对此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所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中国人向来是知难 ①而进的。正是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我们遇强更强、愈挫愈勇,锻造出强大的心理 甲 力,hán ②养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具备了“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能力与定力。我们能取得在较短时间内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的也是面对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乙,不断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曾经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困难,正在经历多种多样的困难。未来也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 丙,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和毅力,把发展的眼光放得更远,把奋斗的脚步踩得更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就没有什么风雨波折能阻挡中国前进的坚定步伐。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处。(只填序号)
甲
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国家有这样的精神
②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
③就可以凝聚起众志成城、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
④就可以激发出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力量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组卷:37引用:4难度:0.9
二、阅读(70分)
-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指出《月夜忆舍弟》诗理解不当的一项
A.诗人从边塞凄凉的秋景写起,是为“月夜”渲染悲凉气氛。
B.颔联写客观实景,“见寒露”“望明月”无不间接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里的上句是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两句写得伤心折肠,表现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全诗处处照应,如“未休兵”照应“断人行”;望“月”照应“忆舍弟”;“无家”照应“寄书不达”;人“分散”照应“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2)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表达效果。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70分)
-
8.名著阅读。
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水浒传》 句中“浑家”的名字是① 关注情节 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应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水浒传》 李逵拔出大斧,先砍倒杏黄旗,再直奔宋江的原因是② 关注评价 有人说猪八戒只是一个好吃懒做、意志不坚定的呆子,你却认为人的性格是多元的,特别在孙悟空第二次离开时,他劝说悟空归队时也表现出机智的一面。——《西游记》 请你结合这一章节内容分析其机智。③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三、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打开书本,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从文字中走来,“民族魂”鲁迅、“两弹”元勋邓稼先、女中豪杰花木兰、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真将军”周亚夫、“诗圣”杜甫、与民同乐的欧阳修、乐观豁达的苏轼、勇敢正义的尼摩船长……他们的身上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精彩,抵达美好的人生境界。
请从书中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话对象,展开想象,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