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四川省乐山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3 5:30:4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结合新的媒体传播形式的特点,让红色文创在数字化时代“活起来”,是当前红色文创设计与传播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此,应开拓红色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在文创产品中,“文化”与“产品”是二元互动的关系。消费者在购买红色文创产品的同时,也促使产品中融合的红色元素得到传播,红色文创产品的流通无形中让产品中的红色文化信息得到推广。我们要利用新媒体、新媒介的融合创新,使之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助推器,从而有效实现红色文化的多维度、多渠道传播,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传统的红色文化产品传播方式往往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渠道单一、互动不足,所以很难实现文化产品推广效果的最大化。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社交网络、网络销售平台、VR/AR技术等全媒体传播方式的全面融合,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以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营销,更具有人情味和生活色彩。
          抛弃说教味、脸谱化,以细腻丰满的人物刻画、考究的细节还原历史现场,《觉醒年代》这部展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进程的电视剧“火出了圈”,从而带动众多年轻人打卡相关旧址和博物馆。“鲁迅说”语录体跨越了“代沟”,再次成为众多新生代年轻人的座右铭。以此为契机,北京鲁迅博物馆以《新青年》和鲁迅先生的作品作为创意,设计开发了一批文创产品,进一步拉近了革命历史与年轻人的距离,带动了大众对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收到良好的市场效果。年轻人“一手网上发弹幕,一手线下追文创”,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向互动模式,既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一环,也是深耕红色文化的时代需求。
          位于上海望志路106号的树德里是中共一大召开地,也是上海特色石库门建筑的代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商店里,百余款以一大元素为主的红色文创产品兼具时尚元素和红色情怀,既应景又实用。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赋予了“一大文创”丰富的体验感和更多的应用场景。“树德里1921”AR矿泉水瓶身上,可以“饮水思源扫码学史”,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中共一大会址大门就会在屏幕上缓缓打开,带领大家探索初心之地,共同领略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人体感应、虚拟现实等技术也被应用于红色文创产品的开发和传播中。在中共一大旧址旁,一间电话亭吸引了来往行人的目光。走进这里,通过多媒体屏幕,人们能用自信的笑容制作专属明信片,向百年前的先烈汇报当下美好的生活,为党“打call”如何让情景与情感真正融为一体,让作品与观众、用户、消费者形成共情和共鸣,是给红色文创设计师提出的新命题。
          简而言之,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创产品更应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出发,注重媒体时代交互作用的“参与式”,推动红色文化由单向度传播思维向交互式传播思维转换,利用数字化的双向交流互动,打破原有单向传播方式,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参与度。红色资源管理机构应该了解受众的兴趣点,做到有针对性的传播,改进传播方式,更好适应大众的消费习惯,潜移默化地对受众的知、情、意、行产生影响
    (摘编自《文创设计助力红色文化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化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开拓红色文化传播新途径能够使红色文创在数字时代“活起来”。
    B.红色文创产品的流通实现了红色文化多维度、多渠道的传播,提升了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C.传统的红色文化产品传播方式有局限性,这是难以实现文化产品推广效果最大化的重要原因。
    D.“鲁迅说”语录体再次“火”了,北京鲁迅博物馆因此开发了新产品,改变了革命历史与年轻人的距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为并列关系,阐述了深耕红色文化是时代的需求,亦是“初心”所在。
    B.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呈现,为我们提供了让红色文创在数字时代“活起来”的策略。
    C.文章以“一大文创”产品为例,表明优质的红色文创产品应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D.文章事例翔实丰富,使论述具体、有说服力;说理透彻,使论证更深入,富有时代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时代,科技为红色文创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红色文创的形态更加多样,传播渠道也更加多元。
    B.年轻人线上线下结合的双向互动,打破了单向为主的传播方式,增强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C.红色文化是重要的精神纽带,历史深处的家国情怀,文物背后的赤子之心,是红色文创的闪亮底色。
    D.追求“情景共生”与“情感共鸣”,是红色文创设计师提出的助力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新命题。

    组卷:7引用:2难度:0.4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写上古时期的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国的君王蚕丛、鱼凫,历来被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就连记录了很多上古贤君如三皇五帝的《史记》也没有关于蚕丛、鱼凫的记载。司马迁之后近百年,杨雄编纂的《蜀王本纪》中,才首次出现了蚕丛、鱼凫的名字,“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在东晋常璩的著作《华阳国志》中有这样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蚕丛的眼睛是竖着的“纵目”,这就更像是神话了。《华阳国志》是本专门记录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志,不能算是正史,却是研究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史的重要文献。
          尽管后人把蚕丛当做养蚕的先驱,鱼凫当做训练鱼鹰的鼻祖,奉他们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他们究竟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祖先,还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因为没有考古学的证据,长期以来史学家们并没有定论。
    (摘编自《古蜀文明寻踪》      材料二: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出土了大批玉石器,考古学家据此判断,这里是古蜀国的古都,传说中的上古国君曾经活跃在这一地区。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被认为是鱼凫王的权杖。这根金杖由黄金外皮包裹,里面的木杆已经炭化。考古队惊喜地发现在黄金上有精美的图案,靠近端头的一组是前后对称的人头,他面带微笑,头戴五齿高冠;靠近杖的内部,雕刻着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蜀国的第三任君主就是鱼凫,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金杖上戴着高冠的人头,和多达500克的黄金外皮,华贵异常,证明了金杖主人的尊贵身份;而杖上雕刻的鸟、鱼、箭的图案,正是第三代古蜀王——鱼凫的化身。这件遗物的出土,证明了鱼凫的真实身份。在大致相同时间的长江流域,良渚人用玉杖作为权力的象征,而远在西亚北非地区的埃及长老,则是使用权杖作为权力的象征。

    (摘编自《古老神秘的古蜀华章》)      材料三:
          在三星堆遗迹二号坑中出土的纵目人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远、形制最大的面具。面具十分另类,它宽达1.38米,高达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出,奇异非常,同时却又不失威严,这一特征正好对应了《华阳国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纵目”的记载。三星堆为何会出现造型如此奇怪的纵目面具呢?考古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古蜀地的资料,认为古蜀人的“纵目”,很有可能就是缺盐导致的病症。
    《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井盐科技史》中,都记录了大英县卓筒井。这是我国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而它刚好就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境内,可是这口盐井是宋代庆历年间的产物。也就是说,在殷商时代,古蜀之地是不知道“盐”为何物的,所以古蜀人势必极度的缺盐。而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使得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更严重的人还会患上“甲亢”,而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
    (摘编自《通天使者——三星堆突目铜面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李白《蜀道难》之中的描写和杨雄在《蜀王本纪》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李杨二人都没有确认蚕丛及鱼凫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B.考古专家们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发现正是古代蜀地缺盐引起的病症导致了蚕丛的“纵目”,可见,蚕丛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C.后人把蚕丛、鱼凫奉为蚕桑业、渔业的祖师爷,但是如果要证实他们是确实存在过的君王,就必须有考古学依据。
    D.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纵目面具、金杖等文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古蜀国历史悠久,文化繁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常璩在《华阳国志》中的描述:“有蜀侯蚕丛,其纵目,始称王”,可以看出常璩也认为蚕丛、鱼凫都是神话人物。
    B.三星堆金杖的发现为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用杖作为权力象征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对了解三星堆社会文化有重要价值。
    C.文章在论述时,引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古代典籍的相关记载来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文章在进行论述和推断时运用了“很可能”“势必”“猜测”等词语进行修饰限制,避免片面化、绝对化,行文用语严谨。
    (3)专家依据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蚕丛及鱼凫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请结合材料分析其依据。

    组卷:8引用:6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赵某丁
    非鱼
          遇到赵某丁,纯属意外。
          汛期来临之前,黄河泄洪。每年泄洪时,被泥沙呛晕的各种野生鱼类浮上水面,形成流鱼现象。
          捞鱼人就出现了。河南的、山西的,城里的、村里的,男男女女,摩托车、汽车,渔网、抄网、塑料桶、盆、蛇皮袋,沿河岸一溜散开,捞鱼。卷着裤腿,赤裸上身,甚至只穿一条短裤的男人们,在水里泥里把自己弄得更像一条鱼。
          站在桥上,我看远处的那些人。风里裹挟着泥土味、鱼腥味,还有各种飞絮。这真是一个暖烘烘乱糟糟让人心烦的季节。
          桥头,照例成了临时的鱼市。人车喧嚣,过往的大卡车卷起灰尘,着急过桥的司机拼命按着喇叭,卖鱼的、买鱼的、和我一样看热闹的人,随意乱停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把桥头弄成了一锅粥。
          赵某丁,成了锅里冒出来最大的那个泡。她正跟人打架。
          我从没有见过,一个女人跟人打架时可以那样拼命,那样毫无顾忌。
          和一个男人一对一,她似乎并不落下风。男人抓她的头发,她挠他的脸,咬他的胳膊,踢他的下身,朝他脸上吐唾沫,哭,骂,身体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不闲着。
          很显然,败下阵来的是那个男人。他抹一把脸上的唾沫和汗,留下俩字,泼妇,离开了战争现场。
          而被我在心里叫做赵某丁的女人,并没有像胜利者一样,而是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衬衣的扣子掉了一个,露出内衣的带子和半拉弧形,居然是玫红色的,黑裤子上全是泥和土。
          我摇摇头。这样的女人,除了泼妇两个字,恐怕再也没有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了。
          有人来拉她,起来吧,别哭了。他都走了,赶紧卖鱼。
          她屁股一拧,从地上爬起来,双手拍拍屁股和腿上的土,整了一下衬衣,回到她的鱼盆前,大声吆喝,野生黄河鲤鱼了啊,新鲜的黄河鲤鱼便宜了。声音高亢脆亮,好像之前的一切都是我的幻觉,跟她没有丝毫关系。
          嗯,这个女人有意思。她是怎么做到片刻间角色转换,而且毫无缝隙的?
          有人去她跟前买鱼,她乐呵呵地挑鱼,称鱼,算账,取零头,扫码收款,有条不紊,完全是一个淳朴还有些精明的小商贩。
          我不买鱼。因为我压根不会杀鱼,更不会做。在那座小山村长大,我读大学之前,没有吃过鱼,对鱼的味道,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刺,从来都没有好感。转了一圈,我离开了桥头那锅黏稠烂糊味道不洁的粥。
          回到宿舍,心里依然乱糟糟的。赵某丁的样子一直在我眼前晃。
          对,桐花。
          那个长得很好看,原本有着一张雪白喧腾的脸,大辫子的桐花,后来就成了这个样子,和赵某丁坐在地上哭的神态一模一样,毫无顾忌。
          我莫名其妙地喜欢新媳妇桐花,站在她家门口,看她穿着大红的高跟皮鞋,走来走去。她会塞给我一把花生,或者一把糖,然后摸一下我的头。突然有一天,她变了,瘦了,不好看了,不给我花生和糖不说,还特别爱骂人,有人说她男人死了。我觉得很难过,要从她家门前经过时,都故意绕一条巷子,跟谁赌气似的。
          桐花勾起了我对赵某丁的兴趣。
          第二天下午,我又来到桥头,没看到赵某丁。
          我问旁边的光头,昨天打架那个卖鱼的女的,今天没来?那人头也不抬,捞鱼还没回来,估计快了。她自己捞?对。
          站了一会儿,果然看见赵某丁骑着摩托车,后座上挂着两个脏兮兮的蛇皮袋,扣着一个塑料盆突突突来了。
          光头喊她,说我找她。她卸着鱼,往盆里倒,头也不抬,找我,买鱼?
          我脸红了。不是,不买。
          不买鱼找我干吗?
          主要是我不会杀。我临时想的借口,但也是真话。
          那好办。买了我帮你杀,真正野生的黄河大鲤鱼,好吃。刚捞的,都活的。她手不停,嘴不停,脸上、脖子上的汗和泥巴点子混在一起。你自己挑还是我帮你挑?
          心里居然有点紧张。你帮我挑吧,小一点。
          她挑了一条一斤左右的鱼,称完直接在地上一摔,拿到光头那儿刮鳞、开膛,一气呵成。
          真麻利。我说。
          一家人要吃要喝,不麻利天上也不会下钱,风里也不会刮钱,只有这河里的鱼啊,这几天不要钱。
          光头插话,嫂,不是我说你,你得想想办法,问李九利要啊,你这得把自己累死。
          咋要?昨儿你也见了,再打一回?人脑打成狗脑了,他妈的就一句,没有。活人还能叫尿憋死。
          把儿子给他,叫他养。
          我可舍不得。跟他,吃喝嫖赌,好娃都学坏了。哎,买鱼了,野生的黄河大鲤鱼,刚捞的,都活的……
    离开赵某丁和桥头那锅粥,夕阳斜照。
          桥上,风依然在吹,河水浑浊,各种味道混杂,从脸颊、鼻翼、耳边掠过。不同的,我手里多了一条鱼。一条杀好的鱼。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挠、咬、踢、吐”等一系列动词来描写赵某丁打架的场景,生动地表现了她大胆泼辣的形象特征。
    B.小说的语言朴实无华,短句颇多,简洁明快,节奏感强,人物对话也都是日常口语,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十分相符。
    C.“赵某丁”只是一个代号,既是作者眼前这个卖鱼女人,也代表了许多像赵某丁一样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妇女。
    D.文章结尾“我的手里多了一条鱼”,是我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而不得不买下的,从前文可以看出“我”是不喜欢鱼的。
    (2)作者回到宿舍后回忆起桐花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3)在与赵某丁的接触中,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的崛起,网络直播迎来新一轮爆发期。①______,使得网络直播这个群体变得日益庞大。据《2020年中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发展报告》统计,目前直播行业的主播账号累计超1.3亿、用户规模6.17亿,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专事直播的“直播村”。然而现在的直播间,充斥着奇异的妆容、扭捏作态的表演、无聊低俗的语言……为了②______,获得更多打赏,达到流量变现,有些主播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可让人震惊的是,大批粉丝却正为这些低俗的直播买单,不但③______,甚至将这些低俗主播捧为明星。当某个劣迹主播被封禁,还有不少粉丝为其鸣不平。
          网络直播本身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网络直播不能成为低俗文化的温床,任其野蛮生长。有关人士指出,行业准入的门槛过低,职业化的引导缺乏,导致一些主播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质低下,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加之主管部门、直播平台对低俗主播的打击力度不够,已经严重制约了网络直播的有序发展。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5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并对二者做了阐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实这也是对人生、对现实的思考。
          上述材料带给新时代的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