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茂峰学校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5 23:30:2

一、积累运用。(30分)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2)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3)王维《竹里馆》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
     
     

    (4)在《木兰诗》中“
     
     
    。”描写战争惨烈、悲壮、旷日持久。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点点繁星好像颗颗明珠,xiāng qiàn
     
    在天幕下,闪闪的发着光。
    (2)在那gèn gǔ
     
    的地层里,有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每个名人背后都有一个xiǎn wéi rén zhī
     
    的故事。
    (4)学习不能三天打渔晒网,要有qiè ér bù shě
     
    的精神。

    组卷:4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4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像月光与玫瑰同时出现
    宁白
    ㅤㅤ①最近读柳鸣九先生的《种自我的园子》,其中有记述朱光潜先生一文,这让我想起我的大学美学老师。
    ㅤㅤ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考入杭州大学。同学中,大多是在田埂、草原、森林中历经了艰难的回城知青,胸无文墨,心思补学,个个粗粝而饥渴。对我来说,美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五十多岁的老师讲课深入浅出,舒缓简约,每次上课,人都很齐。
    ㅤㅤ③那天,老师正讲着朱光潜先生的美的移情理论,循循诱导人的心境和意识在审美中的作用,突然,灯灭了,教室里一片漆黑。同学中出现了惊讶和纷乱,但老师只是短暂地停顿了一下,就还是继续着她的讲解。这时,月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进来,照在靠窗的一排学生身上,黑暗中的教室有了亮光。穿着裙子的老师在课桌间走动,颀长的身影朦胧、飘逸。教室里忽然有了非同寻常的静美,老师所讲的“人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往复回流”这样陌生而新鲜的内容,让我们似乎受了一次洗礼。以至下课前灯亮了,大家仍然没回过神来。
    ㅤㅤ④每个同学都记住了这堂课,记住了在月光下听讲时自己的心理感受。我还牢牢记住了朱光潜这个名字。
    ㅤㅤ⑤不久后的又一堂美学课,老师由她的先生背着进了课堂。她小腿绑着石膏,掩在裙下,虽不像以前一样走动,却也婉约。老师受伤的腿无法触及地面,但她依然站着,身靠讲台来支撑,语调竟丝毫未变,每讲到精彩处,还不时地将垂下的头发挽到耳后。这堂课讲了美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还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论述。对当时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生疏而富有哲思的话题,又觉得美妙而温馨,似乎在一片荒芜的田野暗处,看到了一朵暖暖的月光。
    ㅤㅤ⑥我去买了朱光潜先生的书看,也关注起了朱先生的故事。
    ㅤㅤ⑦上了北大经济系的朋友告诉我,有一次,一位女同学在未名湖畔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译著,朱先生正好路过,告诉她,不必读这类书,没什么新东西,译得也不准确,要读原著。这位同学不认识朱先生,看着这位清癯矮个老头的多嘴,甚为气恼。直至路过的一学生向朱先生问安,才知道遇见的正是自己的偶像,她顿时怔住。待她起立要向朱先生致歉时,先生已踽踽离去。她说,一生的仅见,让她一辈子铭记。
    ㅤㅤ⑧很多北大人,都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晚年的朱光潜先生坐在他寓所门前的石头上,身边放着一堆玫瑰花,给路人每人奉送一枝。这时,朱先生的两眼视力已经很差,很难辨认出眼前走过的人是谁,他只是在传递一种美意,把心中的一种美感传导给路人。这是朱先生美学理论的躬身实践吗?按当下人说,很像一种行为艺术。我想,从这位矮小瘦弱的美学大师手中接受了玫瑰花的每一位老师、学生或者素不相识的校外人,他们心中的冲击,不仅有关美感,也有关一位学者出于善良的道德实践。
    ㅤㅤ⑨于是,我从杭州去了北京大学,探访未名湖畔的燕南园。这时,朱先生已辞世多年了。走在那一幢幢灰色小楼之间,我不知道哪幢楼是朱先生的故居,也没找到传说中朱先生坐过的石头,只见小路清静、安逸,偶尔有路人匆匆走过。
    ㅤㅤ⑩我在这里,向往着当时的场景,想象“一身肃穆,不苟言笑”的朱先生,微笑着把红色的花朵递送过去,接花的人,惊讶过后,一脸笑容。这个曾经出现过如此美妙场景的地方,现在,仍有美的气息弥漫在我的周遭,让我沉浸。
    ㅤㅤ⑪早在二十世纪初,北大校长蔡元培在一次讲座中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中国可以普及美学教育,用美育来提升中国人的道德水平。此说一出,不同见解纷起。后来,我在朱先生的著作中读到:一个真正有美感修养的人,必定同时也有道德修养。可见,朱先生是认同蔡元培先生的观点的。
    ㅤㅤ⑫朱先生晚年体弱无法上课,难以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以花送路人,是想告诉人们,赠人以美,可以美美相传,滋养人的魂灵。我的美学老师也是一位美的践行者和传递者,暗夜独语、忍痛倚案的解惑和传道,都是给那时思想贫瘠、浅薄的我们,以美学的启蒙、道德的引导。在这安静的上,我的美学老师与朱先生出现在了同一个画框里,就像月光与玫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一种沉静和雅致的美浮现出来。
    ㅤㅤ⑬离开了燕南园,我在未名湖边漫步,看古塔倒影,绿阴满池。那位偶见朱先生的女学生,毕业后编剧的电影《青春祭》,为一代人所熟知。她聆听到的朱先生“干扰”式的点拨,后来在北大的莘莘学子中流传,成为名校引以为傲的大师风范的一部分。美学转化人的认知和行为,是一个润物潜心的过程。不易察觉,却终究会在人生的某一时段显现出来。
    ㅤㅤ⑭我的一位杭州大学的同学,把后半生用于开办一所礼仪学校,讲述美对人的心智、行为、道德的作用,常年奔波在全省城乡,还作文写书,成为当地一位受欢迎的礼仪美学的传播人。她的面容,因心地单纯而显得年轻。我一直想问她:那两堂充满月光的美学课,究竟在你青春时光的美学空白里,涂抹下怎样绚丽的色彩?
    (有删改)(1)根据提示,概括事件。
    本文双线并行。一条线记述了“我”的美学老师①
     
    和②
     
    这两件事;另一条线记述了朱光潜先生③
     
    和④
     
    这两件事。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老师受伤的腿无法触及地面,但她依然站着,身靠讲台来支撑,语调竟丝毫未变,每讲到精彩处,还不时地将垂下的头发挽到耳后。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
    这个曾经出现过如此美妙场景的地方,现在,仍有美的气息弥漫在我的周遭,让我沉浸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在这安静的小路上,我的美学老师与朱先生出现在了同一个画框里,就像月光与玫瑰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上,一种沉静和雅致的美浮现出来。”的理解。
    (4)文章结尾补充叙述那位偶遇朱先生的女学生和我在杭州大学时的同学的故事,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组卷:63引用:4难度:0.3

三、写作。(50分)

  • 1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被外界改变,从怯弱到勇敢,从散爱到自律,从任性到懂事……亲爱的同学,回顾这一年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改变了你,使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组卷:12引用:4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