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石门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生趣和新生命。新型文化产品的创造不是简单重复再现传统文化,而是依托传统文化要素,以现代意识烛照传统、熔铸新思,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创造出文化新作。备受国际艺术界瞩目的艺术家蔡国强装置艺术作品《草船借箭》便是“中国资源的借取与活用”,“草船借箭”这一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从古到今已经被不同形式艺术演绎,蔡国强以其新形式新创造再次引起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不计其数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情节,有画不完的题材、讲不完的故事、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需要当代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创造性开发,通过新型创意和崭新创造将其转化为新产品、新业态,推动当代中国文化产品的新生产。
文化艺术与数字科技在创新结合上迎来新机遇,如何在数字内容构建中含蕴传达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在技术、商业与文化价值共赢中赢得大众,需要我们给出探索与解答。一方面要把握好数字经济历史性机遇,利用数字经济赋能传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实现文化产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以提高效率带动产能和品质提升,获得适应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下的更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利用好新技术手段、制作方式、传播载体的颠覆式变革,生产高质量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如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直播、网络表演等新业态,适应年轻群体文化娱乐需要。其中关键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结合好,实现技术要素、文化价值、商业利益的统一,真正推出数字文化精品力作。比如某网游产品2018年用户规模已经超过3亿,其中古代建筑、人物、服饰、音乐、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都在二次创作中获得新升华,如莫高窟经典“飞天”形象被打造成热门游戏造型,网络游戏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二: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只有外部形式的创新是不够的,尤其在强调文旅融合的今天,文化的内涵、深度成为愈来愈显性的需求。这就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积淀、美学意味与创新的传播意识相结合,在传统与现代、内部与外部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不仅有社会外部力量的加入,作为传统文化持守者的组织与个体也在立足传统、挖掘内涵的基础上,逐渐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当我们流连于故宫精美的文创产品,或看到《古画会唱歌》在青少年中获得的传播效能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故宫博物院在梳理、保护、研究和历史文化挖掘上所做的工作,以及针对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所进行的前期研究。这正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从机构到个体,皆是如此。传统文化艺术内部与外部社会多种要素的合作探索,立足传统,与时代接轨,与大众的需求接轨,这是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一环。
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是立足当下社会,鲜明地体现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一盘大棋中,文博、非遗、文创产品、多元新文化体验以及相关教育活动,一起构建了当代社会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的生态系统。在这一生态谱系中,不同的部门和产业门类也在进行着自己的探索。
从传播形态来看,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播包含要素传播、作品传播和文化传播3种形式。日常生活中的文博文创产品就是要素传播的典型代表,这也是传统文化艺术进入日常生活的重要形式。而展览演出则是作品传播的主要形式,往往都以相对完整的产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以传统文化艺术为主题的各种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则属于广义多元的文化传播。在行业发展中,这三种形式往往相互交织,相互补充。在《创意中国》中夺魁的风雷京剧团,其梨园三部曲《网子》《缂丝箭衣》《角儿》通过包含京剧元素的话剧这一形式,以戏曲行里的人、事、物为着眼点,将京剧人的坚守与情怀展示给观众、打动观众,通过要素、演出以及文化表达来推广戏曲文化。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将皮影戏艺术与真人表演结合,展示皮影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围绕演出设计系列文创产品和体验项目,既体现了对传统非遗的敬畏,也体现了非遗的动态性与活态性。更让人欣喜的是,在这些打动年轻观众的演出中,老一辈艺术家、非遗传承人与年轻的传承者在舞台上共同演绎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对外,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内,则是文化传承和精神延续。
由于载体形态的差异,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有不同的路径,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有的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推动行业社会的发展,有的依然在起步探索。无论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构筑国人文化记忆的同时,成为“活”在当下的文化,这是传统文化面向当下、面向青年人展现、传播甚至传承其价值的过程,更是我们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过程。
——(摘编自胡娜《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呈现出时代特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相结合,体现出现代意识、现代思想和时代内涵。
B.生产高质量的网络原生文化内容,发展“新型内容产业”,需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价值内容与新形式要素之间的关系。
C.精美的文创产品展现出由内向外的传播主体的创新意识,而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则是创新体验获得认可的保障与基础。
D.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形成的重要途径,其载体形态多样,发展阶段不同,体现鲜明时代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传统文化有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这是创造新型文化产品的源泉,形式多样的新产品、新业态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B.数字经济时代,只有推动传统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转化,才能传达传统文化价值,服务当代人的精神养成和文明生发。
C.文创产品要获得传播效能,不仅需要外部形式上的创新,而且需要传统文化工作者进行梳理、保护、研究和挖掘等前期工作。
D.北京皮影剧团的影戏舞台剧《影戏传奇》,体现了传统文化艺术三种传播形式间的相互交织和补充,有较好文化传播效能。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敦煌研究院以莫高窟8大元素为主题,发掘2000多个壁画细节,设计出别致的敦煌丝巾,并与电商合作推出数字创意活动,收获一种粉丝。
B.“荣耀中国节”先后围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冬至5大节日,形成线上游戏活动+主题内容+城市线下活动+衍生品组成的新文创矩阵。
C.为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推出了“闪耀星河”系列彩妆,其灵感源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座用于测量日月星象以计时的“日月星晷仪”。
D.西南4城市举办“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从诗经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杂剧到近代国文,选手们在吟诵中展现中华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中央电视台与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制作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对一件件文物进行梳理与总结,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运用多样形式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不仅让文物“活”起来,而且让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上传统文化创新传播实例进行评价。组卷:33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小学校长
金克木
本县第一小学请我的哥哥去当教员,教英文、算术、音乐、体育,于是他不在家中教我念古书,带了我去上小学。
学校门口除了校名牌子以外还有个横匾,上写三个大字,从右到左,“八蜡庙”,据说是一位书法家写的。进门又是一道匾,上写两个大字,右“勤”左“俭”。这是校训,大概是校长写的。入学,猫进校长室。我一抬头,看见一对好威风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连忙低下头。听到哥哥略略介绍我几句,随即是校长说话:“论国文程度可以上四年级,算术只能上一年级。好吧,上二年级。晚上补习一年级算术,一两个星期跟上班。”当晚哥哥便教我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及等号。
开学第一天校长对全体教员和学生讲话,讲“校训”。他说:“勤就是不懒惰。应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俭就是不浪费,不毁坏有用的东西。要从小养成习惯,长大再学就来不及了。中国大人有贪图省事和糟蹋东西的坏习惯,所以受外国人欺负,被外国人看不起。一定要从小学生改起,革除坏习惯。教员也要这样。我是校长,是第一名,我如有不勤不俭的事,新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当面对我讲出来。只要讲得对,我一定改。”我清楚看见他的威严的眼睛向全体人员一扫。
不久,县教育局将第一小学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又召集全体人员讲话。这可不是庆祝会,县教育局来人宣布后,校长一个人讲话,说:“不是我们要给人家当模范,是人家要我们做模范。我们全校的人,从我校长起,挑上了一副重担子。从此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模范’二字,要当作馍馍稀饭一样天天离不开。讲错话,做错事,知道了就要改。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
那时,“修身”课改为“公民”课,各年级都有,都是校长教,一星期上一次。没有课本,各年级讲的也不一样。他有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得。
“我们都学唱《国耻纪念歌》。什么是国耻?就是日本逼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要我们亡国。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们,侮辱我们?因为日本比中国强。日本地比中国小,人比中国少,为什么能比中国强?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我在日本看见到处都是小学。小孩子个个上学,不上学就罚家长。小学生的一切费用都是政府管的。谁伤损了小学老师和学生就是犯法,要抓进监狱关起来。那时中国还没有小学。日本办小学不到20年,小学生长大了,成了好公民。政府用他们打中国。中国就打不过了,这时才办小学,已经迟了,还不快办,多办,好好办,照这样拖下去,10年、20年以后还是没有好公民,还得挨日本的打,还会亡国。我从日本回来,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所八蜡庙改办成小学,自己当校长。我要办一辈子小学。你们从一年级就要不忘国耻,立志当好学生,将来当好公民,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负耻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中国要比上日本就一定要把小学办得比上日本小学。一国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小学好不好,要看小学生会变成好公民还是坏公民。不论什么国,小学生都是一国的将来;小学生是一国的性命,命根子。我们大人不能让你们长大了当亡国奴。”这是70年前的话了。说话的人早已化为尘土了。
文本二:
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的真实。福楼拜致力字句的推敲,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够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至于字的声音、句的长短,都是艺术上不可忽略的问题。譬如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在修辞学的范围内,有许多地方都是写散文的艺术家所应当注意的。
散文美妙多端,然而其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普通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最常犯的毛病无非下面几种:太多枝节,太烦冗,太生硬,太粗陋。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地追寻文章的旨趣,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太烦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琐碎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引人入胜。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堪卒读,并且也失掉了纯洁的精神。散文的艺术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于你能旁征博引多少,亦不在于你有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活泼流动。要避免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文字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须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要写得自然。
(摘编自梁实秋《论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学第一天校长对教员和学生的讲话,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认知,塑造了他忧国忧民、率先垂范的形象。
B.自己办的学校被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不但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反而增强了忧患意识,认为师生们身上从此多了一副重担子。
C.文本一主要通过四处语言描写来塑造校长的形象,文中没有议论、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就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描写当中。
D.文本一紧紧围绕标题“小学校长”组织材料,主要讲了小学校长努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及他当初为什么要办小学。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八蜡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八个农业神祇的场所,将八蜡庙改办成小学,反映了当时新文化运动反封建、反迷信的社会背景。
B.从校长关于《国耻纪念歌》的一段话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激发了有识之士兴办教育以图强国的责任感。
C.文本一中的校长与《藤野先生》中的“我”一样,都痛感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都将自己的人生事业与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
D.福楼拜致力字句的推敲,这与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文本二说散文“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如何理解这里的“简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4)如果以文本二的观点评价,你认为文本一是不是一篇好的散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43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叶酸是一种维生素,是蝶啶的衍生物。叶酸______,还存在于肉制品和奶制品中,但因为它是从绿叶蔬菜中被发现的,所以被命名为叶酸。
叶酸可用于治疗由叶酸缺乏症引起的贫血,是______。因为在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病例中,超过一半病例是孕妇怀孕初期叶酸不足造成的。另外,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指标参数同型半胱氨酸(HCY)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相关,HCY浓度高,______,适量地补充叶酸,可降低血液中HCY的浓度,大大降低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
但叶酸的摄入是需要一定量的,研究表明,叶酸摄入过多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会导致一些与自闭症相关的神经组织的损伤,还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组卷:18引用:9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百姓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论政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崇高信念(习近平)。2020年9月8日,钟南山等4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国家荣誉称号;“不上前线,也要做贡献”,医科大学返乡大学生积极参加社区联防联控志愿服务,为人民服务,彰显青春担当;脱贫攻坚第一线,一大批“第一书记”用美好青春诠释“为人民服务”初心使命;2020年6月,中印边境冲突现场,90后和00后戍边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为身后的祖国人民筑起一道长城……
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也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胸怀和担当。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年轻人奉行极端的个人主义,追求个人享乐,认为“过好自己就好,他人与我无关”。针对这样的不良现象,广佛中学将举行“青年应心中有民”的主题演讲。请你写一篇具有感召力的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思考和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5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