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高一(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2/30 12:30: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 1.现代文阅读。
    ㅤㅤ材料一 民法典是一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大法。民法典的精髓和要义就在于“民”字,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上的立场,饱含爱民、护民、利民、惠民的情怀,促进民权保障、民生改善、民业兴旺、民心和顺、民风文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民法典秉持对人的全生命周期保护理念,确立或完善了胎儿利益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保护、老年人利益保护、死者利益保护等规则,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从抽象人到具体人的全方位保护体系,为人民安居乐业编织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网。
    ㅤㅤ民法典是一部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促进社会和谐有序的大法。社会治理的要义在于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民法典不仅为合作共治提供了所需的大量规则,而且通过公平分配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义务、风险、责任,给合作过程注入平等相待、尊重权利、信守契约、诚信无欺、公序良俗等精神元素,推动合作产生最优效果。同时,民法典赋予和保障了社会主体广泛的选择自由、契约自由、行为自由,激励社会主体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激活社会自治、自主、自律的能量,实现治理成本最小化、治理效果最大化。
    ㅤㅤ民法典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法。民法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道德取向、文化指向,与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息息相关。民法典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继承重家庭、讲仁爱、守诚信、尚公平、促和谐的传统法律精神,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法律文本之中,融入民事法律规范之中,让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民法典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保护善行义举、惩罚丑行恶举,有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民法典关于生命无价、人身自由、人格尊严、性别平等、尊重隐私、环境正义、英烈保护等内容,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推动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
    (摘编自黄文艺《民法典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之重器》)
    ㅤㅤ材料二 管子曰:“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之盛衰关乎政之治乱,良法向来是治国之重器、善治之前提。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问世,到代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立法水平的《唐律疏议》出台,再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法治的不断探索和追求。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它的诞生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我国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是我国法律传统和法治信仰的生动写照,映射出中华民族在法治道路上的不懈奋进。
    ㅤㅤ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曾10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建议,可以说,民法典诞生的过程就是充分尊重民意的过程。遵循同样的逻辑,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不管是遇上高空坠物,还是碰到遗产纠纷,抑或遭遇隐私泄露,都需要从民法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只有全体社会成员以民法典为遵循,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民法典真正成为老百姓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
    (摘编自阿斯力格《以民法典实施提升“中国之治”》)
    ㅤㅤ材料三 有文化历史学者说:“文化虽然永远在不断变动之中,但是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一旦尽弃其文化传统而重新开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指导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使民法典在价值理念、一般条款、具体制度、倡导性规定等方面,均体现了对中华法系“有典有则”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ㅤㅤ当代立法者深入挖掘中华法系的价值内涵,在民法典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民法典第1条规定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部法典的价值统领。民法典第6条规定的公平原则,第7条规定的诚信原则,第8条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第9条规定的绿色原则,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民法典设定的诸多有关“善意”的规定,都是以传统法中“善”的价值理念来填充现代的一般“善意”条款。民法典第10条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将习惯作为法律的辅助性渊源,可以把符合善良风俗的习惯纳入民法体系之中。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这源自中国传统法以“户婚”为枢纽的制度理念,虽然是提倡性规定,但超越了个人主义民法而体现了传统法精神,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
    ㅤㅤ我国民法典条文精简,作为民事基本法,主要规定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并不追求为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提供具体规则。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其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的统摄之下,还会有民事特别法、民事司法解释、民事指导性案例等,提供具体的民事法律规则。“典”与“则”共构形成一个既具有统一性、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适应性的民法体系,诠释了法典和谐、良善的秩序理想。
    (摘编自张生《民法典:传统“典则”理念与体系的传承发展》)
    (1)下列对“民法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法典注重以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难题,惩恶扬善,实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促进社会发展进步。
    B.民法典吸收了许多优秀法律文化和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整合了我国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
    C.当代立法者对中华法系“善”的基本价值理念的传承和发展,使民法典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载体。
    D.民法典重视家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把“个人、家庭、社会”连接为一体,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法精神。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激励社会主体自己解决问题,激活社会能量,能使治理成本最小化、效果最大化。
    B.自古至今法律就是社会安定的重器,民法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正在走向强盛。
    C.只有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才能让民法典真正保护人们的权益。
    D.民法典是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所有民事法律行为都能从中找到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
    (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材料内涵的一项是
     

    A.民法典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
    B.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孟子》得世间。
    C.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睛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受保护。
    D.民法典也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
    (4)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概括民法典是如何体现“民”这一精髓和要义的。

    组卷:7引用:5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黄金
    王鲁彦
          陈四桥虽然偏僻冷静,四面围着山,但每一家人家却是设着无线电话的,关于村中和附近地方的消息,无论大小,他们立刻就会知道。例如,桂生婶提着一篮衣服到河边去洗涤,看见如史伯伯手中拿着一个白色的信封,她就知道如史伯伯的儿子来信了;眼光转到他的脸上去,看见如史伯伯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着,她就知道他的儿子在外面不很如意了;倘若她再叫一声说,如史伯伯,近来萝菔很便宜,今天我和你去合买一担来好不好?如史伯伯摇一摇头,微笑着说,今天不买,我家里还有菜吃,她就知道如史伯伯的儿子最近没有钱寄来,他家里的钱快要用完了。
          不到半天,这消息便会由他们自设的无线电话传遍陈四桥。
          的确,儿子信中说,眼下不能寄钱来。如史伯伯的钱快要用完了。悔不该把重担交给自己的儿子——但这有什么法子呢?自己这样老,算账常错,走路又踉踉跄跄,谁喜欢他去做账房,去跑街呢?
          第二天午后,如史伯母走到阿彩婶家里去,阿彩婶平日和她最谈得来。但今天不知怎的,那时阿彩婶正侧面地立在巷子那一头,忽然转过身去,往里走了。
    “阿彩婶,午饭吃过吗?”如史伯母叫着说。
          阿彩婶很慢很慢地转过头来,说,“啊,原来是如史伯母,你坐一坐,我到里间去去就来。”说着就进去了。
          她闷闷地独自坐了约莫十五分钟,阿彩婶才慢慢地走了出来。
    “真该死!他平信也不来,银信也不来,家里的钱快要用完了也不管!”阿彩婶劈头就是这样说。“他们男子都是这样,一出门,便任你是父亲母亲老婆子女,都丢开了。”
    “不要着急,阿彩叔不是这样一个人,”如史伯母安慰着她说。但同时,她又觉得奇怪:十天以前,阿彩婶曾亲自对她说过,她还有五百元钱存在裕生木行里,家里还有一百几十元,怎的今天说快要用完了呢?……
          过了一天,这消息又因无线电话传遍陈四桥了:如史伯伯愁苦得不得了,要如史伯母跑到阿彩婶那里去借钱,但被阿彩婶拒绝了。
          有一天是裕生木行老板陈云廷的第三个儿子结婚的日子,男男女女,非常热闹。
          如史伯伯也来吃席了。他在陈四桥的名声本是很好,而且,年纪都比别人大,除了一个七十岁的阿瑚先生,因此,平日很受族人的尊敬。但这一天不知怎的,他觉得别人对他冷淡了。
          喜酒开始,大家嚷着“坐,坐”,便都一一地坐在桌边,没有谁提到如史伯伯,待他走到为老年人而设的地位最尊敬、也是他常坐的第一二桌时,那里已坐满了人,次一点的第三第五桌也已坐满,只有第四桌的下位还空着一位。
    “我坐到这一桌来,”如史伯伯说着,没有往凳上坐。他想,坐在上位的品生看见他来了,一定会让给他的。但是品生看见他要坐到这桌来,便假装着不注意,和别个谈话了。
    “我坐到这一桌来,”他重又说了一次,看有人让位子给他没有。
    “我让给你,”坐在旁边,比上位卑一点地方的阿琴看见品生故意装作不注意,过意不去,站起来。
          没有终席,如史伯伯便推说已经吃饱,郁郁地起身回家。
          三天过去,是他们远祖的死忌,必须做两桌羹饭;供过后,给亲房的人吃。薄子上写着羹饭的鱼必须是支鱼。但如史伯伯寻遍鱼摊也看不见,只好买了一条米鱼代替。米鱼的价钱比支鱼大,味道也比支鱼好,吃的人一定满意的,他想。
          大房不在家,代大房来的阿黑是一个驼背的泥水匠,从前曾经有过不名誉的事,被人家在屋柱上绑了半天。他平常对如史伯伯是很恭敬的。酒才一巡,阿黑便先动筷箝鱼吃。尝了一尝,便大声说:
    “这是什么鱼?米鱼!簿子上明明写的是支鱼!做不起羹饭,不做还要好些!”
    “你说什么话!畜生!”如史伯母气得脸色青白了。“没有良心的东西!绑在屋柱上,是谁把你保释的?今天轮得到你吃饭吗?”
    “从前管从前,今天管今天!我是代表大房!明年轮到我当办,我用鲤鱼来代替!鸭蛋代鸡蛋!大碗代小碗!”阿黑似乎不曾生气,喝一口酒,箝一筷鱼,慢吞吞地吃着。
          几天之后,陈四桥的人都知道如史伯伯的确穷了,连做羹饭也没有钱,反而给阿黑骂了一顿……
          来了几个收账的人,严重地声明,如果明天再不给他们的钱,他们只得对不住他,坐索了……
          时日在如史伯伯夫妻是这样的艰苦,这样的沉重,他们俩都消瘦了,尤其是如史伯伯。他觉得自己仿佛一匹拖重载的驴子,挨着饿,耐着苦,忍着叱咤的鞭子,颠蹶着在雨后泥途中行走。但前途又是这样的渺茫,没有一线光明,没有一点希望。咳,咳……
          夜上来了。时钟敲了十二下,如史伯伯进入梦乡。
          梦里,阳光已经上升,充满着希望和欢乐的景象,阿黑拿着一个极大的信封,一耸一耸地颠了进来,如史伯伯喜欢得跳了起来。
          拆开信,以下这些字眼就飞进他的眼里:
          ……儿已在……任秘书主任……兹先汇上大洋二千元,新正……再当亲解价值三十万元之黄金来家……
          呵!呵!如史伯伯喜欢得说不出话了。
          门外走进来许多人,齐声大叫:“老太爷!老太太!恭喜恭喜!”
          阿黑、阿灰、阿水都跪在他们的前面,磕着头……
    (本文作于1928年5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陈四桥消息传播快,为人物活动设置典型环境,为写如史伯伯一家在儿子来信无钱寄回后的冷遇作铺垫。
    B.桂生婶去洗衣时对如史伯伯钱要用完情况的观察和推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旧中国乡村一些人的狡猾和势利。
    C.如史伯伯名声好,年纪大,却在裕生木行老板陈云廷的第三个儿子的婚宴上受到冷遇,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刺激。
    D.本文从好友、乡邻、本家等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社会关系,描绘了中产者由小康到贫困的屈辱和反抗。
    (2)关于如史伯母到阿彩婶家里串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日最谈得来的阿彩婶对如史伯母很冷淡,是担心如史伯母借她家的钱。
    B.阿彩婶抱怨阿彩叔不来信、不送钱,委婉地回绝了如史伯母借钱的想法。
    C.串门的情节呼应了前文陈四桥关于史家钱快用完的传闻,丰富了情节内容。
    D.文章以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精妙的描写,讽刺了阿彩婶的虚伪、自私、冷漠。
    (3)如史伯伯家的故事是怎样围绕着“钱”逐层展开的?请简要分析。
    (4)本文结尾虚写梦境,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7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熬夜会变笨”是真的!熬夜睡不好,身体就会很受伤——白天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可是为什么我们在好好睡了一觉后就觉得神清气爽?因为你的大脑,①          !科学家拍下了人在睡着后的自我“洗脑”过程:血液周期性流出大脑——脑脊液趁机涌入——清除毒素,并且这种“清洗”活动只在睡着时才能实现。是的,就像机器用一段时间需要检修一样,睡眠就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系统维护”时间,如果总熬夜,久而久之,大脑里的“垃圾”就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身体里埋了一颗炸弹,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睡眠不同于信用卡,信用卡被透支还清就行,②          。熬夜其实是一种用健康赊债的赌博行为,心里应该有一杆秤,权衡利弊就知道哪边的价值更高。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不要觉得“偷不到”的时间就被浪费掉了。其实不困与熬夜不是一个问题,前者是生理机制问题,③          。那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早点睡!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
    B.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而且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
    C.平时你不会觉得受到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损伤你的身体,甚至毁掉你的生活。
    D.平时你不会觉得承受了多大威胁,但次数多了,也许哪一天就会爆发,毁掉你的生活,甚至损伤你的身体。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30引用:9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作文材料,按要求完成习作。
          现在,有一类青年人被称为“被动青年”:他们知道运动的重要性,做好运动计划最后却只躺着玩手机;他们因为看见别人认真学习也花钱给自己报了网课,最后却只买了个教训;他们声称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结果却经常一个人宅在家中。
          相信你身边也有不少的“被动青年”,青年之被动,利器之铁锈也。请以“变被动为主动,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写一篇作文,体现你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切合身份,贴合情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9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