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19.3 安全用电》2018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5难度:0.9
  • 2.同学们在学习“生活用电”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了讨论交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74引用:3难度:0.7
  • 3.生活用电中,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组卷:85引用:10难度:0.9
  • 4.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两条输电线,由甲地向乙地输电,两条输电线总电阻为10Ω,甲地电源的电压为220V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22引用:31难度:0.7
  • 5.关于生活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14引用:5难度:0.9
  • 6.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多方便之处,但我们也要注意在用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下面有关家庭安全用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650引用:43难度:0.9
  • 7.在家庭电路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207引用:2难度:0.9

四、解答题

  •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家庭电器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电器设备的数量急剧增加,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触电事故,因此,用电安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造成触电危害的原因是接触了高压电,实际上触电危害的真正原因是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人体的电阻并非固定不变的,最不利时人体的电阻只有不到1000Ω,所以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
    高压带电体。
    (1)人体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指

    A.人体带了电               B.人体中有电流流过
    C.人体上有电压             D.人体中流过的电流超过了一定值
    (2)利用学过的知识简单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触电危害就越大?
    (3)如图是两幅用电安全的宣传画,请你认真观察后给配上合适的宣传词:
    图1:

    图2:

    组卷:120引用:8难度:0.5
  • 2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电水壶
    图甲所示是常见的电水壶,它的工作原理是:接通电源加热后,水温逐步上升到100℃,水开始沸腾,水蒸气使双金属片变形推动蒸汽开关,从而使电水壶在水烧开后自动断电(下次烧水需重新闭合蒸汽开关).如果蒸汽开关失效,壶内的水会一直烧下去,直到水被烧干,发热元件温度急剧上升,位于发热盘底部也有一个双金属片开关,会因为热传导作用温度急剧上升,膨胀变形,断开电源。
    图乙是双金属片温控原理图,A为双金属片,由两层不同金属粘合而成,受热时二者膨胀的快慢不同。在未通电和低于预定温度时,双金属片A和静片B上的触点接通,电路正常工作,当温度达到预定温度时,双金属片向左弯曲(温度越高,弯曲程度越大),电路断开。C是调节旋钮,调节它可改变双金属片与静片弹性接触的力度,从而调节双金属片断开的温度。
    图丙是传统电水壶用电热丝(实线①)及PTC材料(实线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图象。若使用PTC加热元件代替电热丝,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干烧而出现的着火危险。PTC加热元件的自动控制温度性能是绝对可靠的,它靠的是PTC本体内的电阻变化而控制温度,而不是依靠任何触点控制。所以现在很多高档的电热水壶采用了PTC加热元件。

    (1)若不使用三孔插座供电,手摸电水壶的金属外壳
    (一定会/一定不会/有可能)触电。
    (2)图甲中的电水壶,其蒸汽开关与双金属片开关应
    (串联/并联)连接。
    (3)关于图甲电水壶中的双金属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双金属片受热时,金属层a比b膨胀快
    B.调节旋钮C,使静片B向左弯曲时,双金属片断开的温度值变低
    C.蒸汽开关与发热盘底部的双金属片开关是同时断开的
    D.双金属片触点频繁通断电,容易烧接在一起,从而导致干烧危险
    (4)通电后PTC电水壶发热盘的最终温度应在
    (T5-T6/T6-T7/T7-T8)范围内。
    (5)通电后,①②两种发热材料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组卷:447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