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1课 〈论语〉十则》2021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人能弘道
B.过而不改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无欲速,无见小利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问:考察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 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立:富足
例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A.杀鸡为黍而食之
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C.必不得已而去
D.夫子莞尔而笑
(4)下列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
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是不是百姓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
D.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5)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欲速,无见小利。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组卷:0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登车执辔,御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灵巧 C.是以舜无佚民 是:此,这 D.岂足多哉 多:称赞 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 勾践说于国人曰 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善则善矣 此则寡人之罪也 D.舜不穷其民力 樊哙侧其盾以撞
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地评价东野毕的驭术。
C.颜回详尽地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东野毕的驭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
C.颜回认为,不管是驭马,还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理原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②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③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组卷:2引用:2难度:0.6 -
3.请阅读下列《论语》论“孝”的内容,回答下面小题。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②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③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④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⑤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
①鲜
(2)将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请概括选文中践行“孝”的方法,并且结合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如何孝顺父母的理解。组卷:18引用:4难度:0.5
二、情景默写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组卷:1引用:2难度:0.8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讨论文与质关系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表明物和事都有规律,推演万物皆有道的句子是
(3)《无衣》中,描写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4)《将进酒》中描写曹植饮酒豪情的句子是组卷:3引用:2难度:0.9 -
6.名篇名句默写。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组卷:1引用:2难度:0.9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2)《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要实事求是。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组卷:0引用:2难度:0.9 -
8.名句默写。
(1)学习,贵在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2)在《登高》中,杜甫看到峡江秋景,百感交集,以“
(3)《虞美人》中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是“
(4)在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古讽今,以“组卷:2引用:2难度:0.9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2)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理,和老师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组卷:1引用:2难度:0.8
三、句子默写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于嗟鸠兮,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3)鹏之徙于南冥也,
(4)逝者如斯,
(5)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组卷:0引用:2难度:0.9
-
1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4难度:0.8
五、名著阅读
-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13.请完成下列对联的下联(尽量用原文,也可自由发挥)。
(1)“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熳,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宝玉为这里提名“沁芳”。贾政令他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绕堤柳借三篙翠,
(2)“只见进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宝玉为这里提了一幅对额:“宝鼎茶闲烟尚绿,组卷:1引用:1难度:0.7
七、文学类文本阅读
-
39.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林黛玉并丫头们都唬慌了,忙去报知王夫人,贾母等。此时王子腾的夫人也在这里,都一齐来时,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贾母,王夫人见了,唬的抖衣而颤,且平儿,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
登时园内乱麻一般。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周瑞媳妇忙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等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的说请端公送祟的,有的说请巫婆跳神的,有的又荐玉皇阁的张真人,种种喧腾不一。也曾百般医治祈祷,问卜求神,总无效验。堪堪日落。王子腾夫人告辞去后,次日王子腾也来瞧问。接着小史侯家,邢夫人弟兄辈并各亲戚眷属都来瞧看,也有送符水的,也有荐僧道的,总不见效。他叔嫂二人愈发糊涂,不省人事,睡在床上,浑身火炭一般,口内无般不说。到夜晚间,那些婆娘媳妇丫头们都不敢上前。因此把他二人都抬到王夫人的上房内,夜间派了贾芸带着小厮们挨次轮班看守。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等寸地不离,只围着干哭。
此时贾赦、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日夜熬油费火,闹的人口不安,也都没了主意。贾赦还各处去寻僧觅道。贾政见不灵效,着实懊恼,因阻贾赦道:“儿女之数,皆由天命,非人力可强者。他二人之病出于不意,百般医治不效,想天意该如此,也只好由他们去罢。”贾赦也不理此话,仍是百般忙乱,那里见些效验。看看三日光阴,那凤姐和宝玉躺在床上,亦发连气都将没了。合家人口无不惊慌,都说没了指望,忙着将他二人的后世的衣履都治备下了。贾母,王夫人,贾琏,平儿,袭人这几个人更比诸人哭的忘餐废寝,觅死寻活。赵姨娘,贾环等自是称愿。
到了第四日早晨,贾母等正围着宝玉哭时,只见宝玉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贾母听了这话,如同摘心去肝一般。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这些话没说完,被贾母照脸啐了一口唾沫,骂道:“烂了舌头的混帐老婆,谁叫你来多嘴多舌的!你怎么知道他在那世里受罪不安生?怎么见得不中用了?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唬破了,见了他老子不象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一面骂,一面哭。
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自己上来委婉解劝。一时又有人来回说:“两口棺椁都做齐了,请老爷出去看。”贾母听了,如火上浇油一般,便骂:“是谁做了棺椁?”一叠声只叫把做棺材的拉来打死。
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念了一句:“南无解冤孽菩萨。有那人口不利,家宅颠倾,或逢凶险,或中邪祟者,我们善能医治。”贾母,王夫人听见这些话,那里还耐得住,便命人去快请进来。贾政虽不自在,奈贾母之言如何违拗,想如此深宅,何得听的这样真切,心中亦希罕,命人请了进来。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
见那和尚是怎的模样:
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蓄宝光,
破衲芒鞋无住迹,腌臜更有满头疮。
那道人又是怎生模样:
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
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1)在以下叙述中,错误的两项是
A.文段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侧面写出宝玉深受贾母钟爱。
B.贾政劝阻贾赦寻僧觅道,既写出贾政忠厚知命,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也写出其对宝玉的厌恶。
C.文章着重写贾母等人悲恸,而将远亲外戚看视一笔带过,使文章详略得当,避免正文繁琐。
D.文章写众人寻医问道而毫无效验,映衬出通灵玉之“灵性”。
E.文段以宝玉、熙凤二人魇魔为中心,写出贾府忙中有序,等次分明,是封建社会大家族的一个缩影。
(2)文中写出贾母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文段中写凤姐魇魔时,平儿等凤姐亲信都一笔带过,却单单写薛蟠之“忙碌”,这一段可否删去?为什么?
(4)对于文中划线句,脂批评曰“语不惊人死不休,此之谓也”,请联系全段进行分析。
(5)你认为文段最末的两首诗中的描写自相矛盾吗,为什么?你还见过哪些有类似手法的文学作品?组卷:2引用:1难度:0.5 -
40.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选段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选段二:
这里吃了药,仍不见病退,急的乱骂大夫,说:“只会骗人的钱,一剂好药也不给人吃。”麝月笑劝他道:“你太性急了,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又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样灵药!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好了。你越急越着手。”晴雯又骂小丫头子们:“那里钻沙去了!瞅我病了,都大胆子走了。明儿我好了,一个一个的才揭你们的皮呢!”唬的小丫头子篆儿忙进来问:“姑娘作什么。”晴雯道:“别人都死绝了,就剩了你不成?”说着,只见坠儿也蹭了进来。晴雯道:“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的乱哭乱喊。麝月忙拉开坠儿,按晴雯睡下,笑道:“才出了汗,又作死。等你好了,要打多少打不的?这会子闹什么!”
(1)根据选段,挑选出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词是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
B.这首诗说的是晴雯。霁月难逢,是说像晴雯这样的好姑娘难以找到;同时“难逢”又是“难于逢时”,即命运不好的意思。
C.晴雯性格暴烈叛逆,对丫头婆子张口就骂伸手就打,体现了她贪慕虚荣和仗势欺人的品格。
D.打骂坠儿虽然行为残暴,但体现了晴雯堂堂正正地活着的心态。体现了她“心比天高”。
(2)生平判词中多用解释字义的方式诠释了金陵十二钗们各自人生的悲欢离合。材料中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不仅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根据诗句和你阅读的原著,试分析晴雯的人物经历和特点。
(3)阅读选段二,有人说,晴雯打骂坠儿这一过程显示了她不尊重同为女婢的人的生命,是她的无知和冷酷无情。也有人说这体现出了她的正直和坚持。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呢?并回答理由。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