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天津市静海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文章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评点的范围大到文章的宗旨、结构,小到一字一句的安排,无所不至。文章评点自宋代以来就一直十分兴盛,______十分广泛,(甲)深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甚至传播到日本、韩国等……文章评点能广泛流行,一是由于它形式灵便活泼,文字______,见解新颖独到,给人启发;二是由于它能指导写作,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的数量相当庞大,因此,我们要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我们在系统调查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的过程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乙)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不仅存在于选本之中,也存在于许多别集之中;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经、史、子部的评点 _____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清人王鸣盛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所以,(丙)只有进行全面的考查,编写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 ______,(丁)这需要学界同人鼎力相助,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流传 要言不烦 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
    B.流传 片言只语 视而不见 闭门造车
    C.传播 要言不烦 置之不理 闭门造车
    D.传播 片言只语 置之不理 盲人摸象
    (2)文中画波浪线线的句子在字形、语体、逻辑、标点等方面均无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组卷:18引用:1难度:0.7
  • 2.下列与我们所学的古代文章相关的知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说》 批判巫医、乐师等耻学于师的风气 赠文 韩愈 中唐 字退之
    B 《赤壁赋》 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胸襟 文赋 苏轼 北宋 字子瞻
    C 《陈情表》 表达作者报养祖母的决心 奏疏 李密 西晋 字伯阳
    D 《兰亭集序》 抒发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惋 赠序 王羲之 东晋 字逸少

    组卷:62引用:1难度:0.6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图1: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1996~2018年)

    图2: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

    图3: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      材料二:
          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县开阔平坦的农田委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
    (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材料三:
          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
    (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1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
    B.村于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
    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
    D.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
    (3)临朐县山区与江下村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有着相同的经验,概括有误的是
     

    A.立足本地耕地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水电路等问题。
    C.积极盘活荒地,引进外资,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了粮食产量。
    D.积极改造低产田,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七、名著阅读(本题共11分)

  • 8.学期伊始,我校高三年级决定举行名著读后感交流会。下面文段是小怀同学准备的读后感。
          我怀着对社会学极大的热情读了这本费老的《乡土中国》,读罢,感触颇深。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①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那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在人际关系上,中国的差序格局,受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所影响。在西方家庭界限较为清晰,②而在中国社会存在的差序格局影响下,产生了个有趣的现象,“自家人”所涵盖的范围是不确定的,一切想要和自己有所交集,套近乎的人都可称为“自家人”,跟西方社会相比较,这一概念打破了血缘界限,只是通过个人利益和主观想法则可随意将某一陌生人变成“自家人”,出于“自家人”里边包含的亲切感,每个人也会不反对成为他人的“自家人”。这种行为模式容易导致社会中攀关系讲交情的风气。
          在地缘关系上,③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导致所影响涉及的范围改变,人际关系的加强是显而易见的。势力大的所拥有的人脉广,涉及的人际交流必然多于势力小的,人的追逐利益的人性是不容易克制的,那么这种社会圈子的伸缩也就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并随处可见。
          在差序格局中,我们无法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公还是私,毕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总会有不同的受益者和不同的失益者,导致在失益者则为私,在受益者则为公。④由于无法兼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因而公和私是相对的,没有一个判断的标准。
    (1)上面文段划线部分存在3个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2)小怀同学的读后感有待完善,向小明同学请教,假设你是小明同学,请首先告知差序格局有怎样的特点。
    (3)假设你是小明同学,请从《红楼梦》人物贾政、王熙凤、香菱中任选一人,对“差序格局”进行具体分析。要求:①情节符合原著;②不少于100字。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八、写作(本题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用以描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人际格局。这种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向外拓展,形成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材料二:
          为了改变“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这一状况,在社会各界帮助下,云南省山区教师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虽身患多种疾病,但张老师依然倾其所有,连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钱款都投入了教育事业。这些因张桂梅老师而改变命运的女孩,毕业后大多选择医生、教师、警察等职业,主动投身偏远、贫困甚至危险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用于“如何构建人与人的关系”主题班会上讨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5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