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2021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京梦华录》序
    (宋)孟元老
          仆从先人宦游南北,崇宁癸未到京师,卜居于州西金梁桥西夹道之南。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班白之老,不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瞻天表则元夕教池,拜郊孟享。频观公主下降,皇子纳妃。修造则创建明堂,冶铸则立成鼎鼐。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
          一旦兵火,靖康丙午之明年,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但成怅恨。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之曰《梦华录》。
          然以京师之浩,及有未尝经从处,得之于人,不无遗阙。倘遇乡党宿德,补缀周备,不胜幸甚。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观者幸详焉。绍兴丁卯岁除日,幽兰居士孟元老序。
    《东京梦华录》跋
    (明)胡震亨
    《东京梦华录》多记崇宁以后所见,时方以逸豫临下,故若彩山灯火,水殿争标,宝津男女诸戏,走马角射,及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虽事隔前载,犹令人想见其盛。至如都人探春,游娱池苑,京瓦奏技,茶酒坊肆,晓贩夜市,交易琐细,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自能详不尽杂,质不坠俚,可谓善记风土者。但大内所载殿阁楼观,仅仅十一,无论诸宫,只如政和新宫,自延福、穆清已下,尚有四十余殿,而艮岳于时最称雄丽,何可略也?
    (注)①崇宁癸未:宋徽宗崇宁二年。②教池游苑:指金明池、琼林苑的游赏。③拜郊孟享:孟,首。指到郊外拜祭天帝。④梦游华胥之国:《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梦华”为追忆往事恍如梦境之意。⑤艮(gèn)岳:北宋末年在汴京城内东北景龙山侧耗巨资人工修筑的一座小山,内有大量名花奇石、珍禽异兽。其正门名为阳华门,因而艮岳又名为阳华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白之老,不干戈 识:了解,知道
    B.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 易:交易,买卖
    C.之曰《梦华录》 目:用眼睛看
    D.然以京师之浩 穰:众多,兴盛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表现京师“当时之盛”的一组是
     

    ①渐次长立,正当辇毂之下
    ②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③出京南来,避地江左
    ④节物风流,人情和美
    ⑤天宁节女队归骑,年少争迎
    ⑥率皆依准方俗,无强藻润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序文前半部分文辞艳丽,全方位地描述了京师胜景,涵盖了当年汴梁城的众多领域,繁声竞响,光影满目,作者十分喜欢这些繁华的景象。
    B.北宋末年,身居京师的百姓眼福不浅,他们有机会看到公主出嫁、皇子纳妃的盛大典礼,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上可以亲睹皇上天颜。
    C.孟元老创作《东京梦华录》的原因只是为了纠正后生们对往事的不以为然,他想还原历史真相,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让后世的读者了解到当时的盛况。
    D.胡震亨认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再现了京师当年的盛况,并赞扬孟元老非常擅长记录地理风俗人情,但他对孟元老略过艮岳这一当时的代表性建筑不提表示不理解。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
    ②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③此录语言鄙俚,不以文饰者,盖欲上下通晓尔。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乎大国之间,加之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礼,其言不,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瑟而作 舍:放下
    C.吾点也 与:和,跟
    D.其言不 让:谦让
    (2)对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因为)吾一日长乎尔
    B.则何以(凭)哉
    C.为国以(用)礼,其言不让
    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4)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
    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
    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
    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
    (5)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6)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

    组卷:3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一队而敌之,必也地千里,搴旗执聝,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对曰:“夫子何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注:①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②漭瀁(mǎng 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③薰:香草。(yóu):臭草。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必也地千里 攘:夺取
    C.挺刃交 兵:兵器
    D.夫子曰:“哉。” 辩:通“辨”,区别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类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B.则由无所施 还也
    C.子路抗手对曰 涂有饿莩不知发
    D.夫子何选 盘盘,囷囷焉,蜂房水涡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②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
    ③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

    组卷:15引用:2难度:0.6

一、文言文阅读

  • 9.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古人(①
     
    )烛夜游,(②
     
    有以(③
     
    )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2)群季(④
     
    )俊秀,皆为惠连(⑤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⑥
     
    )。幽赏未已,高谈转(⑦
     
    )。开琼筵以坐花(⑧
     
    ),飞羽觞(⑨
     
    )而醉月(⑩
     
    )。不有佳咏(⑪
     
    ),何(⑫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3)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的情景,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下列关于文中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出自《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为谢灵运所赏爱。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为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李白借此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的《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个典故传达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
    (5)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B.文章的开头,李白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
    C.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D.诗人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组卷:0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湖觞芰图序
    [清]曾燠
          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踏芳草而旧径出,讯竹林而新雨来。芰荷深浅,不减于昔游;朋友合离,已殊于前度。感四时之代谢,惜二难之重并。嘉会不常,芳筵宜再。
          于时,晓凉犹嫩,残暑欲收。水涨茱萸之湾,风清杨柳之郭。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老僧来迎,群贤毕至。则由慧因寺前发也。
          俄而锦缆徐牵,彩虹乍落。桥亭暂过,天水忽空。入香海之慈云,有琅玕之别馆。绿波泛客,疑乘太乙之星;白羽摇芬,可结远公之社。则就净香园小憩也。
          于是过莲性之寺,沿筱园之堤,厥有层楼,颇宜高咏。旁屋三架,前沼一方。微飔送馨,初日生艳。拂绮席,陈兰肴。吸碧筩之杯,削华峰之藕。歌遗山双蕖之怨,咏灵运五字之诗。则酌酒于高咏楼也。
          既而余觞告终,清兴未已。将返山阴之棹,复回曲院之风。别港渺以通幽,清磬悠然在水。一庵半掩,千树交阴。竹露品茶,林风醒酒。则归途访桃花也。
          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官有余闲,民无异志。得从诸君之后,重开昨岁之筵。可以娱嘉宾,容拙吏。谓非厚幸,宜得纪传。爰有董、巨山水之家,徐、黄丹青之手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其图慧因寺者,为钱塘钱玉鱼;其图净香园者,为长洲袁竹室;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其图高咏楼者,为全椒吴山尊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是为序。
    (选自《言文清文观止》,有删改)(注)①秋湖:江苏扬州的瘦西湖。当时作者担任两淮盐运使,在扬州设立题襟馆,与宾客饮酒赋诗为乐。因在闰六月游瘦西湖,故称其为“秋湖”。②香海之慈云:指香海慈云,它是位于瘦西湖湖中的小金山上的一个私家园林,也是古代扬州二十四景之一。③远公之社:指佛教领袖慧远在庐山为弘扬佛法而开创的莲社。④“董”“巨”“徐”“黄”分别指董源、巨然、徐熙、黄筌,他们都是南唐至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B.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C.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D.嗟乎何地无水/何处无花/或因人事/之乖不免胜游之少/惟此/大江南北/时和岁稔/政简刑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为了解决农历与回归年长度差的问题,农历设置了闰月。一般来说,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每十九年闰七个月。
    B.棹:船桨。如《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中的“棹”即指用兰桂制成的船桨。在本文中,“棹”代指船。
    C.山阴:山北水南谓之阴。这里指山坡背阴的一面,即山的北侧。
    D.庵:特指古代女性带发修行者居住的寺庙。如《红楼梦》中妙玉居于大观园中栊翠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这篇给诗集作的序文中,采用了大量骈散结合的句式,抒写了文人墨客游山玩水的乐趣,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意蕴。
    B.本文不但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们游览瘦西湖主要景点的过程,而且交代了《秋湖觞芰图》中每幅作品的创作背景。
    C.本文不仅行文有序,而且描写生动,议论精当,语言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之美。
    D.本文虽然只是简要叙述与文人墨客一起闲游瘦西湖、作画吟诗的情形,但也蕴含着对当时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画舫预停于堤曲,寺钟倏动于城阴。
    ②分之而各写一胜,合之而均有千秋。

    组卷:0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