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镇五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7 4:0:1

一、积累运用(25分)

  • 1.学校开展“诗韵中国”读书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a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原远流长,我们无时无刻不欣赏着它绚丽的奇葩,感受着它迷人的芳香。它濡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b诵读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代文人为自己精神修建的三间小屋。第一间小屋里盛放着刘长卿因被贬而产生的“①            ,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悲愤;杜甫因战争而造成的“有弟皆分散,②            ”的痛心;温庭筠因羁旅而流露的“③            ,凫雁满回塘”的愁绪。第二间小屋里盛放着韩愈“④            ,肯将衰朽惜残年”的义无反顾;范仲淹“⑤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第三间小屋里盛放着李白虽被贬仍高唱“⑥                       ”(《行路难(其一)》)的乐观自信;苏轼虽思弟仍发出“⑦                        ”(《水调歌头》)的美好祝愿。
          c诗歌是精神的栖息地,它不仅积着中国人的智慧、品格和修养,【甲】            。同学们,让我们【乙】            地诵读诗歌,汲取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吧!
    (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各题。
    ①给加点字注音。
     

    ②指出画横线成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应改为“
     
    ”。
    ③根据上下文,在横线【甲】处续写一句话:
     

    (2)在下面给b段画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3)填入横线【乙】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
    B.心无旁骛
    C.歇斯底里
    D.矫揉造作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学校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原因之一。
    (1)【活动一】在活动的开场白中,潇潇同学想写一首诗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下列是潇潇同学还没有完成的诗作,请你帮他完成。
    自强不息,
    需志存高远,
    如光之耀眼,
    照亮前路;
    自强不息,
    需奋斗向前,
    如火之热情,
    燃烧不止;
    自强不息,
                         
                     
                     
    (2)【活动二】中国赛艇选手邹佳琪、邱秀萍一直是互补性选手,她们有相同的生活节奏,有敢拼敢冲、不怕辛苦的共同信念,他们最大的梦想是冲击巴黎奥运会的金牌。9月24日,邹佳琪、邱秀萍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夺得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项目的金牌,这是杭州亚运会的首枚金牌。活动中,你想采访两位选手。请结合材料,紧扣活动主题,完成以下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邹佳琪、邱秀萍
    采访目的 从自身、他人、集体三个角度探求自强不息的精神。
    采访方式 在线访谈
    采访问题 问题①:
     

    问题②:
     

    问题③:
     
    (3)【活动三】潇潇同学想在活动的结尾用一副对联来激励同学们要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她不知道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请你帮她分清,并说明理由。
    ①断齑画粥铸就辉煌
    ②闻鸡起舞磨砺意志
    上联:
     

    下联:
     

    理由: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62分)

  • 3.文学作品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阅读文学作品,可以领略作者的情思,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理解(62分)

  • 10.文学类文本阅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
    肖复兴
          ①读初一时,我在一所陌生的中学里,同学之间往来不多,大家都显得有些孤独,可能和我的心思一样,很希望能找到朋友,可以更快地融入班集体里,让自己的心爽朗一些。
          ②非常奇怪,我的第一个朋友,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他比我高两个年级,读初三。初一第一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之后,我们走在永定门外沙子口靠近西口的路上。落日的光芒烧红了西边的天空,火烧云一道一道流泻着,好像是特地为我们而烧得那么红,那么好看。那一幕情景,清晰如昨,如一幅画,垂挂眼前。
          ③他叫小秋。这个名字,我觉得特别好听。他特别白净,长得也英俊。我心里总是这样偏颇地认为,好朋友,应该都是长相英俊的才是。
          ④小秋有点儿像横空出世的侠客,特意前来帮助我一样,给我很多意外的收获。他博览群书,曾借给我一本《千家诗》,我每天抄几首一直到抄完。抄录的第一首诗是宋代志南和尚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⑤周六的下午没有课,我一般会去文化宫的图书馆。那个周六,是初一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刚开春,上午最后一节课下后,我立刻跑进食堂,匆匆吃过午饭,就往外跑,想抓紧时间赶去文化宫。在食堂门口,遇见了小秋。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他正准备考高中,学习紧张。见到他,我挺高兴的,不知道他在食堂门口是特意等我的。他先去教室找,没有找到,问了同学后,来到食堂。也不知道他吃没吃午饭。
          ⑥他问我下午准备去哪儿?我告诉他去文化宫图书馆。他说我和你一起去!我们两人来到文化宫图书馆,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待了整整一下午
          ⑦黄昏时分,我们走出文化宫,穿过天安门广场,走到前门楼子,再往东拐,就拐进我家住的老街。我指着旁边的有轨电车,挺感谢地对他说:“你快回家吧!”
          ⑧我们在电车站等车,忽然对我说:“明天星期天,你有空吗?”
          ⑨我这才明显感到他明天有事,他陪了我一下午,其实就为要说这句话和这件事的,便忙对他说:“有空!有空!你有什么事情吗?”
          ⑩“我想让你陪我去一趟东北旺。”
          ⑪东北旺?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非要去那里。但他决定要去,而且是想让我陪他一起去,肯定是有要紧事情的。
          ⑫“行!”我立刻答道。听他的语气,看他的神情,我明白,他中午就来找我,又陪我看了一下午的书,鼓足了勇气让我明天陪他去东北旺,是对我友情的表示,还有什么比朋友之间的友情更重要呢?
          ⑬第二天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我早早赶到电车站,想着自己离车站近,早点儿来,别让小秋等。谁想到,远远看见小秋站在电车站前了。
          ⑭公交汽车一直往北开。城里的高楼和商店都见不到了,见到的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矮矮的平房,乌云低垂,只能隐隐看见西山起伏的淡淡轮廓。在车上,小秋对我讲了去东北旺的原因。他父亲得了一种怪病,需要在东北旺长期休养。这是他刚上六年级发生的事情,那时,他小,不明白家里突然少了爸爸是怎么一回事。上中学之后,才彻底弄清事情的原委。妈妈也因父亲的高额的医疗费用离开家。小秋有一个姐姐,比他大好多,已经工作了,有时候会去看看爸爸。姐姐前两年结婚有了小孩,没有时间了,他就来东北旺看望爸爸。
          ⑮每一次来,坐在长途汽车上,心情都特别难受,特别想有个伴儿能陪陪自己,自己也好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找谁说呢?所以,犹豫了好久,想到了你!我想,你不会嘲笑我,看不起我……
          ⑯那一年,我十三岁,小秋十五岁,我们的友情,像水一样清澈透明。这样的友情,这样的信任,没有什么额外要求,只要那么一点点的陪伴。我真的没有想到,平常那么好学向上又那么开朗的人,竟然有着这样的难言之隐。父亲带给他的压力,深深地藏在他的心里。听完小秋的话,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望望小秋,他并没有望我,而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
          ⑰车子在东北旺的站牌前停下来,只有我们俩下了车。还要走老远的路,才到东北旺。走到半路,我们走出一身汗。前面有一棵山桃树,鲜红的山桃花开得正旺,让阴云笼罩的田野有了明亮的色彩。见到小秋爸爸的具体情景,记不太清了,只记小秋露出难得的笑容。
          ⑱我们从东北旺回到城里,天已黄昏。乘车到前门,我送他坐上有轨电车的那一瞬间,趁着车门没关,一步紧跟着也迈上了电车。小秋吃惊地问我:“你这是干嘛呀!”
          ⑲我对他说:“我送送你!”这个念头,是他上车那一瞬间突然冒出来的。有轨电车,永定门是终点站。下了车,要走到沙子口。小秋没有再说什么,任我陪着他走到沙子口,一路上,我们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我们在沙子口的路口分手告别,他突然伸出双臂,拥抱住了我。那一刻,稀疏的街灯亮了起来,在越发晦暗而阴云笼罩的夜色中,浑黄的灯光洒在我们的肩头。
          ⑳返程的途中,憋了一天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不大,如丝似缕,沾衣欲湿。
    (摘自《读者》2023年第10期,有删改)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班里举行“少年成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任务一】初读文章,认识少年。
    请从小秋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
    (2)【任务二】细读文章,读懂少年。
    ①说说第⑧段、第⑯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忽然”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3)【任务三】研读文章,理解少年。
    文章以“沾衣欲湿杏花雨”为标题,有何深意?
    (4)【任务四】比读文章,学习少年。
    文中的小秋和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都战胜了成长中的孤独,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他们的做法,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组卷:28引用:1难度:0.5

三、写作(63分)

  • 11.作文。
          作文是“言”“意”的结合。适当炼字、炼句,可言必有中、曲尽其妙,使文章更富感染力。郭沫若写剧本《屈原》,其中一句台词的初稿为“你是无耻的文人”,后改为“你这无耻的文人”,一字之差,力度迥异。
          请以“我已九年级”或“我才九年级”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任选一题,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2)文章贴近生活,情感真切,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