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双十中学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小题2分,13-16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真核细胞内的miRNA是仅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miRNA是重要的双功能分子:在细胞质中,miRNA可以阻断mRNA的翻译进而发挥基因的负调控作用;在细胞核中,可以结合DNA的特殊区段,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1引用:5难度:0.7
  • 2.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和细胞核骨架,其主要成分是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细胞骨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胞内物质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将细胞质基质区域化和帮助细胞移动行走等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0引用:5难度:0.7
  • 3.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穿过磷脂双分子层(a);一种是借助于水通道蛋白(b)。研究表明,ATP可使水通道蛋白磷酸化以增强其活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4难度:0.7
  • 4.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4难度:0.6
  • 5.辅助性T细胞(Th)表面具有接受调控细胞活化所需的信号分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Th细胞膜的必要组分,如CD28分子,主要为Th识别抗原后的活化提供必需的第二信号,以完成Th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第二类只在活化后的Th细胞表面表达,如CTLA-4和PD-1,通过与相应信号分子结合向Th发出抑制信号,阻断活化Th的增殖、分化及发挥免疫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55引用:7难度:0.7
  • 6.将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外源基因A和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外源基因a插入某卵原细胞中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含12C的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6引用:6难度:0.7
  • 7.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甲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 20.家蚕(2n=28)为ZW型性别决定。蚕卵有圆形和椭圆,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卵(A)对白卵(a)为显性,位于10号染色体上。正常蚕(Os)的幼体体表不透明,油蚕(os)的体表透明。

    (1)图1杂交实验中,蚕卵形状的遗传
     
    (填“符合”“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请说明判断依据
     

    (2)研究表明,os基因位于家蚕的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应基因。若通过杂交实验证明os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杂交方案及杂交结果分别为
     

    (3)雄蚕食桑少,蚕丝质量高,蚕农希望只养雄蚕,避免雌、雄蚕混养。可通过改造W染色体实现只养雄蚕的目的。
    Ⅰ:图2中用γ射线处理、改造W染色体时所引发的变异称为
     
    。研究人员利用W1通过杂交培育了基因型为
    aa
    ZW
    A
    1
    的种蚕,该种蚕与白卵雄蚕杂交,子代中
     
    卵孵化为雄蚕。
    Ⅱ:利用W2构建的家蚕平衡致死体系中,m基因和n基因为隐性致死基因,os基因能遮蔽m基因的致死作用。
    ①家蚕平衡致死体系可以自稳,请用遗传图解解释其原理(图中基因型写法参照:平衡体系中的雌蚕写作aaZmNWosA
     

    ②普通蚕中无m、n隐性致死基因(基因型为aaZMNZMN、aaZMNW),请说明利用家蚕平衡致死体系繁育雄蚕的过程
     

    组卷:33引用:3难度:0.5
  • 21.重叠延伸PCR技术是采用具有互补末端的引物,使PCR产物形成了重叠链,从而在随后的扩增反应中通过重叠链的延伸,将不同来源的扩增片段重叠拼接起来的技术,可通过定点诱变在体外改造DNA分子,并将改造后的目的基因导入质粒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

    (1)如图所示的重叠延伸PCR技术中,PCR1的引物是
     
    。PCR4可获得大量定点诱变目的基因,此时的引物为
     
    。PCR3时模板DNA不能选择DNA分子③的原因是
     

    (2)为使重叠延伸PCR技术改造后的目的基因(该基因序列不含图中限制酶的识别序列)能与载体正确连接,PCR4时,应在基因上、下游引物的
     
    端分别添加限制酶
     
    的酶切位点。
    (3)将目的基因、质粒及大肠杆菌混合,温育一段时间后涂在含四环素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菌落。这些菌落的菌体内
     
    (填“一定”、“不一定”)含有目的基因,理由是
     

    组卷:50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