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上)调研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8/30 18:0:8
Ⅰ阅读(共55分)
-
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 ①近期,大屏幕上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电影《长安三万里》用精美动画呈现唐代诗人立体丰满的形象和唐诗作品丰盈悠远的意境,将电影院打造成了诗词文化课堂。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震撼视效激发观众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不少人观影后,饶有兴致地结合原著考证电影里的情节。
②这些深受欢迎的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适应当下时代需要的内容,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振和心灵共鸣。《长安三万里》的高适历经挫折磨难,始终不忘对理想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以勇气和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相似的人生阶段、具体的人生烦恼,与现代观众的人生课题遥相呼应,使人感叹“大诗人居然和我有一样的困惑”。这些作品鉴古思今,打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链路,通过展现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梳理出一条中国文化发展脉络。
③近期涌现的影视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还在形式上锐意创新,用耳目一新的艺术表达,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喜好。从单纯的专家讲述、选手比赛、剧情演绎到综合运用实地考察、情境再现、沉浸体验、跨媒介改编等,很多作品以新述古,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可敬可亲的人物、美轮美奂的场景,大大增强了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让观众与“中轴时空旅行团”一道乘坐“中轴时空列车”,前往北京中轴线上700余年的任意时间和地点,亲临历史现场、探索传奇故事、见证高光时刻,将北京中轴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知识娓娓道来。
④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奔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促进了影视创作的价值突破。接下来,要想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⑤首先,作品中的一言、一曲、一景、一物,均可成为指引观众走向传统文化纵深处的“引路星”。作品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观众的认知,甚至对他们造成误导。所以,创作者必须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下真功夫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其次,影视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浅层的文化元素,还原表象的历史风貌,而应在“承古”的基础上“烁金”,即在营造古代情境和讲述历史故事中融入时代精神,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观众心灵契合和情感连通之处,使人们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最后,将传统文化影视化,获得一定舆论关注度、观众认可度后,还应思考如何以“文化+”的理念实现价值延展,让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感知、被分享。比如,与商家联名定制汉服,与品牌联合推出特色饮品,打造文化主题街区等,精细化的IP运营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情力和喜爱值
⑥总之,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相互成就。相信在影视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关于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在内容层面的双向赋能,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电影作品掀起了传统文化热,是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赋能的结果。
B.传统文化与时代需求的契合,是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赋能的前提。
C.历尽磨难、不忘初心、实现价值,是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赋能的追求。
D.鉴古思今、以古观今、连通古今,是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赋能的特点。
(2)关于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在形式层面的双向赋能,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实现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的双向赋能,必须在形式上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喜好。
B.实现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的双向赋能,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存在的作品呈现方式。
C.实现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的双向赋能,要注重作品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与趣味感。
D.实现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的双向赋能,要注重迎合年轻观众的喜好来呈现内容。
(3)未来如何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赋能”?请结合文章相关部分,简要概括。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悄悄开在我生命角落的花儿 ①前几年跟风买了一本特别火的书《断舍离》,见书中有这样的话:所谓的断舍离,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对不需要的尽管放手,在舍弃物品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并且认清自我。这样不仅能使房屋更加整齐,还能让内心获得舒缓。
②读完深有感触。作为一个资深“收集控”,我的抽屉常年被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占据,很是杂乱,这不正是我改变自己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连忙将抽屉里藏了多年的宝贝们都倒出来,打算来一场彻彻底底的“断舍离”,迈出极简生活的第一步。
③按书中所言,我要挑出自己不再需要或相当一段时期内不会使用的东西丢掉。于是我的目光投在几册破旧的绘本上,那些纸页泛黄、已有残缺的书,无一不在诉说着它们年代的久远。这些破损、斑驳的旧书,我甚至想不起是什么时候被放进了抽屉深处,自然也不会再派上用场,应该清理掉。
④我打开一本30年前出版的连环画,决定最后再看一遍。每一页的黑白漫画,画风认真,配着几句简短的文字,不疾不徐讲述着一个故事。透过老旧的绘本,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这些连环画是孩子们为数不多的课外读物,一个故事或许会看上好多遍,每一页都烂熟于心。在这个看3分钟短视频都忍不住二倍速的年代,它散发着一种“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美好和独有的浪漫。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把它们放回了抽屉。“几本小册子占不了多少地方,不会影响我的极简生活。”我这样宽慰自己。
⑤接下来,我将目标移到了几个胶卷上。展开底片,举过头顶对着光源,上面人影的轮廓若隐若现,那是我很小的时候被记录下来的家庭温馨瞬间。与现在的数码设备不同,那时胶卷的数量有限,并且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更改。拍照时,胶卷所记录下来的不一定完美和理想,却是最真实的模样。期待成片时的紧张和惊喜也都是延时的,那样的时光令人心动和怀念。不过后来有了数码相机,旧胶卷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⑥如果说现在色彩鲜明的照片能让我们身临其境,那么旧时一张张黑色的胶片,则更像是一个个时光碎片,能让我们与过去的某一场景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这是应该留存的珍贵回忆,我也把它们放回了抽屉里。
⑦随后,我又找到了小学同学录、初中的日记本、高中上课时与同学传递的小纸条……我把它们一一拿起来,又默默放回去。它们已不再是普通的物件,而我的抽屉也成了哆啦A梦时光机,让一些早已模糊的记忆重新生动起来。
⑧最后,我的断舍离以失败告终。在整理这些物品的时候,我也真正认清了自己:那样的极简生活并不适合我。
⑨生活并非一定要追求“极简”,适当保留一些“废物”也并不会影响生活质量。留下的那些物品,或许代表了珍惜和接纳——珍惜过去的时光,接纳过往的自己,这也是一种寻求内心宁静的方式。但是,花了这么长时间做整理工作,难道就找不到一点可以舍弃的东西吗?我环顾四周,将《断舍离》这本书扔进了垃圾桶。
⑩有些老物件或许再也不会派上用场,但它们存在的意义也早不能再以使用价值衡量。它们记录着光阴的流逝,也承载着岁月的变迁。它们是过去的见证者,无声地讲述着值得回味的旧时光。正如《那些花儿》里唱的:“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1)作者说,读完《断舍离》“深有感触”。结合①②段,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2)结合③~⑦段,简要概括作者无法对旧物“断舍离”的原因。
(3)作者说,生活并非一定要追求“极简”。结合第⑨段,简要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认为老物件是“悄悄开在生命角落的花儿”的原因。组卷:14引用:1难度:0.3 -
3.阅读《西游记》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菩萨道:“悟空,唐僧行到何处也?”行者道:“行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菩萨道:“那万寿山有座五庄观,镇元大仙你曾会他么?”行者顿首道:“因是在五庄观,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行者再拜道:“弟子实是不知。那一日他不在家,只有两个仙童候待我等,是猪悟能晓得他有果子,要一个尝新,弟子委偷了他三个,弟兄们分吃了。那童子知觉,骂我等无已,是弟子发怒,遂闯出祸来。他次日回来赶上,将我等一袖子笼去,绳绑鞭抽,拷打了一日。我等当夜走脱,又被他赶上,依然笼了。三番两次,其实难逃。已允了与他医树。却才自海上求方,遍游三岛,众神仙都没有本事。弟子因此志心朝礼,特拜告菩萨,伏望慈悯,俯赐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菩萨道:“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
行者闻此言,心中暗喜道:“造化了,造化了!菩萨一定有方也。”行者又上前恳求。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问:“有何经验?”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医活,况此推倒的,有何难哉!”菩萨分付大众:“看守林中,我去去来。”遂手托净瓶,白鹦哥前边巧啭,孙大圣随后相从。
(1)选段
(2)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孙悟空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组卷:23引用:1难度:0.7
Ⅱ表达(共65分)
-
10.下列语句填入下面文段的横线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踏入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我国有5000多年悠久的文明历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精神纽带和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源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的奉献中焕发璀璨光彩。
①家国情怀贯穿每个历史时期,是中华民族历经千锤万凿仍傲然挺立的强大动力
②从宋代岳飞的为国担当,到清代关天培的英勇献身
③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
④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
⑤从春秋屈原的忠贞气节,到唐代诗人李贺的报国志向组卷:17引用:2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老师布置了翻译一篇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小伟回到家,准备像往常一样上网搜翻译答案,他转念一想,这样做的确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也可以让自己更加快捷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从而获得短时间的便利;但是让自己在文言文学习上没有什么收获,还会失去诚信的品质,不利于将来的成长。经过这一番思考,他决定放弃上网搜答案的想法,自己逐字逐句地翻译这篇文言短文,最终完成了学习任务,大有收获。
事前的理性思考,有助于做出正确的选择。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