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4《第一单元》2017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
1.阅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C.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组卷:138引用:34难度:0.9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曹禺的剧本《日出》选段,完成各题。
剧情简介:四幕话剧《日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的活动为线索,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本文节选的是李石清和潘月亭在第二幕中明争暗斗的一场戏。
(潘月亭由中门进。)
潘月亭 石清!你回来了。
李石清 (恭谨地)早来了。我听说您正跟报馆的人谈天,所以没敢叫人请您去。报馆有什么特别关于时局的消息吗?
潘月亭 你不用管,叫你买的公债都买好了吗?
李石清 买了,一共二百万,本月份。
潘月亭 买了之后,情形怎么样?
李石清 我怕不太好。外面有谣言,市面很紧,行市只往下落,有公债的都抛出,可是您反而--
潘月亭 我反而买进。
李石清 (表示殷勤)经理,平常做存货没什么大风险,可现在情形特别,行市一个劲儿往下跌。要是平定一点,行市还有翻回来的那一天,那您就大赚了。不过这可是由不得我们的事。
潘月亭 (拿吕宋烟)你怎么知道谣言一定可靠?
李石清 (卑屈地笑)是,是,您说这是空气?这是空户们要买进,故意造出的空气?
潘月亭 空气不空气?我想我干公债这么多年,总可以知道一点真消息。
李石清 (讨好地)不过金八的消息最灵通,我听说他老人家一点也没有买进,并且--
潘月亭 (不愉快)石清先生,一个人顶好自己管自己的事,在行里,叫你做的你做,不叫你做的就少多事,少问。这是行里做事的规矩。
李石清 (被这样顶撞,自然不悦,但极力压制着自己)是,经理,我不过是说说,跟您提个醒。
潘月亭 银行里面的事情,不是说说讲讲的事,并且我用不着你提醒。
李石清 是,经理。
潘月亭 你到金八爷那儿去了吗?
李石清 去过了。我跟他提过这回盖大丰大楼的事情。他说银行现在怎么会有钱盖房子?后来他又讲市面太坏,地价落,他说这楼既然刚盖,最好立刻停工。
潘月亭 你没说这房子已经订了合同,定款已经付了吗?
李石清 我自然说了,我说包给一个外国公司,钱决不能退,所以金八爷在银行的存款一时实在周转不过来,请缓一两天提。
潘月亭 他怎么样?
李石清 他想了想,他说“再看吧”,看神气仿佛还免不了有变故。
潘月亭 这个流氓!一点交情也不讲!
李石清 (偷看他)哦,他还问我现在银行所有的房地产是不是已经都抵押出去了?
潘月亭 怎么,他会问你这些事情?
李石清 是,我也奇怪呢,可是我也没怎么说。
潘月亭 你对他说什么?
李石清 我说银行的房地产并没有抵押出去。(停一下。又偷看潘的脸,胆子大起来)固然我知道银行的产业早已全部押给别人了。
潘月亭 (愣住)你--谁跟你说押给人了?
李石清 (抬起头)经理,您不是在前几个月把最后的一片房产都给押出去了吗?
潘月亭 笑话。这是谁说的?
李石清 经理,您不是全部都押给友华公司了吗?
潘月亭 哦,哦,(走了两步)哦,石清,你从哪儿得来这个消息?(坐下)怎么,这件事会有人知道吗?
李石清 (明白已抓住了潘月亭的短处)您放心,放心,没有人知道。就是我自己看见您签字的合同。
潘月亭 你在哪儿看见这个合同?
李石清 在您的抽屉里。
潘月亭 你怎么敢--
李石清 不瞒您说,(狞笑)因为我在行里觉得很奇怪,经理忽而又是盖大楼,又是买公债的,我就有一天趁您见客的那一会工夫,开了您的抽屉看看。(笑)可是,我知道我这一举动是有点多事。
潘月亭 (呆了半天)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不算多事。(不安地笑着)互相监督也是好的。你请坐,你请坐,我们可以谈谈。
李石清 经理。您何必这么客气?
潘月亭 不,你坐坐,不要再拘束了。(坐下)你既然知道了这件事,你自然明白这件事的秘密性,这决不可泄露出去。
李石清 是,我知道最近银行大宗提款的不算少。
潘月亭 好了,我们是一个船上的人啦。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团结起来。这些日子关于银行的谣言很多,他们都疑惑行里的准备金不够的。
李石清 (故意再顶一句)的确确行里准备金不足,而且有点周转不灵。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
潘月亭 (不安地)可是,石清--
李石清 (抢一句)可是,经理,自从您宣布银行赚了钱,把银行又要盖大楼的计划宣布出去,大家提款的又平稳了些。
潘月亭 你很聪明,你明白我的用意。所以大楼必须盖,哪一天盖齐不管他,这一期的建筑费拿得出去,那就是银行准备金充足,是巩固的。
李石清 然而不赚钱,行里的人是知道的。
潘月亭 所以抵押房产,同金八提款这两个消息千万不要让人知道。
李石清 我自然会小心,伺候经理我一向谨慎,这件事我不会做错的。
潘月亭 这一次公债只要买得顺当,我们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去。这关度过去,你这点功劳我要充分酬报的。
李石清 我总是为经理服务的。呃,呃,最近我听说襄理张先生要调到旁的地方去?
潘月亭 (沉吟)是,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事我总可以帮忙。
李石清 谢谢,谢谢,经理,您放心,我总是尽我的全力为您做事。
潘月亭 好,好。
……(潘下)
(1)下列对剧本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李石清提及金八爷问现在是不是把银行所有的房地产已经都抵押出去了,这引起了潘月亭对李石清的追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剧中李石清说:“可是我也没怎么说。”言外之意是我也说了一些事。与“可是我也没说什么”意思差不多。
C.“(故意再顶一句):的确确行里准备金不足,而且有点周转不灵。金八爷这次提款不就是个例子吗?”李石清有意再抛出事实,向潘施加压力,逼其就范,以便谋得升迁。
D.“(不安地)可是,石清--”显示秘密被揭穿,潘月亭惊恐的心理状态,也表明潘月亭此时在想对策。
E.“(沉吟)是,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事我总可以帮忙。”表现出潘月亭对手下人乘机要挟谋利有些意外,但还是痛快地答应了李石清的要求。
(2)潘月亭、李石清二人说话的态度、语气前后变化极大,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潘月亭、李石清的性格特征。组卷:17引用:1难度:0.7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灞上①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身:献身于国君。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独”字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倍感凄凉。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烘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这首诗写景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但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朴实无华。
E.此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结合全诗,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组卷:49引用:2难度:0.5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
10.如图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明了。
组卷:42引用:25难度:0.3
六、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旅游大巴进入山区的一个拐弯处时,车上一对情侣被窗外的美景所吸引,便招呼司机停车。他们下车后,巴士继续前行。就在这对情侣驻足欣赏山景时,只听前方轰隆一声巨响,那辆巴士被山体滑坡滚落下来的巨石砸中,落入万丈深谷。事后得知,车上乘客无一生还。惊魂甫定之后,这对情侣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话。
按常理,一般人都会说:“幸好我们不在车上!”而这对情侣却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