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南宁市宾阳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
发布:2025/1/1 22:30:2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3.将盐酸滴在大理石上,不能使反应最初速率加快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4.下列反应中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
5.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组卷:230引用:12难度:0.7 -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7.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 ②2HI(g)⇌H2(g)+I2(g)
当达到平衡时,c(H2)=2mol/L,c(HI)=4mol/L,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组卷:19引用:3难度:0.5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21.(1)已知:①4NH3(g)+3O2(g)⇌2N2(g)+6H2O(1)△H=-1530.6kJ•mol-1
②H2(g)+O2(g)═H2O(1)△H2=-285.8kJ•mol-112
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工业上常采用CO2和H2为原料合成乙醇,某实验小组将CO2(g)和H(g)按1:3的比例置于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H.在相同的时间内,容器中CO2的浓度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pK(pK=-lgK,K表示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2所示。
①由图1可知,△H
②在T1~T2温度区间内,容器中CO2(g)的浓度呈现如图1所示的变化趋势,其原因是
③图1中点1、2对应的反应速率v1逆
④图2中当pK的值对应C点,则随温度变化A、B、D、E四点中变化趋势合理的是
⑤乙烯气相直接水合法过程中会发生乙醇的异构化反应:C2H5OH(g)⇌CH3OCH3(g)△H=+50.7kJ•mol-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正=k正•c(C2H5OH)和v逆=k逆•c(CH3OCH3),k正和k逆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的活化能Ea(正)组卷:39引用:2难度:0.5 -
22.小明同学认为FeCl3与KI能发生反应,且该反应具有一定限度,设计如下探究活动进行实验:
Ⅰ.取5mL0.1mol/L的KI溶液,滴加5~6滴FeCl3稀溶液;
Ⅱ.继续加入2mLCCl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
Ⅲ.取少量分液后得到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现象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红色的溶液[假设溶质全部为Fe(SCN)3],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Fe3+仍有残余,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是典型的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密度为0.71g/mL,I2、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萃取也是可逆过程,一般无法完全进行
信息二:Fe3+可与[Fe(CN)6]4-反应生成暗蓝色沉淀,用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溶液更高。
结合新信息,现小明和小红分别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并将实验信息与他们得出的结论记录如下:
①请完成如表实验操作 现象和结论 步骤一:取II后水层样液,加入K4[Fe(CN)6](亚铁氰化钾)溶液 产生暗蓝色沉淀,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步骤二: 乙醚层呈红色,猜想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小红认为,步骤一和步骤二都可以单独证明该反应是否存在限度,但教师审核后认为,步骤二对应的现象实际上不足以说明猜想二成立,也不能说明反应是否存在限度,请你试说明教师的理由组卷:18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