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广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零诊)

发布:2025/1/3 15:3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下,西方审美范式在全球范围依然具有广泛深远影响,在此现实状况下,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国内教育界、艺术界、美学界深醒。传统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审美最集中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传统中国画强调“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将习画的过程融入对人修身,立德、养慧的过程中,人们学习艺术,先要观赏、游历自然景物,学习古人的经史子集,对古人的智慧虚心涵泳,体会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的境界,体悟“万物皆备于我”的内涵,然后再描绘自然,抒发性情。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审美和陶冶道德情操是一体的。
          传统中国画家深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秉持孔孟之道,集学识修养与浩然正气于一身。在此基础上,他们从事绘画创作,寄情于画笔,无不是托物言志的一种表露,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表达形式不同,但表述的内容和情趣则是一致的,通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挖掘,他们笔下逐步形成了一类重要绘画体裁,即通过描绘梅、兰、竹、菊、松等具有君子人格的物,来表达自身的高洁情操,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君子之德,如梅的高洁,兰的清幽,竹的坚韧,菊的风骨,无不代表着君子高尚的品格,于是绘画的过程,便成了赋予自然之物以人的生命的过程,同时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这些美好寄寓,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
          传统中国画讲求画外之功、弦外之音,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功夫在诗外”,追求“余韵”,是一致的,中国画家不是训练成的,而是养成的。中国历代许多绘画大家自小就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筑牢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基,进入人生的中晚年后绘画始有成就,如明代开创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徐渭,一生读诗书,曾八次参加乡试,50岁后专注绘画领域;清代画僧朱耷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子孙,从小接受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近代“海上画派”代表画家吴昌硕,10岁操刀制印,22岁考中秀才,又拜名儒学习辞章,其曾自言“50始学画”;家喻户晓的近代画家齐白石,57岁“衰年变法”方获成功。
          由此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年不断的研习与厚积,是造就传统中国画艺术巨匠的必由之路。中华美育的未来也必然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脉中,是传统的精华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淬炼的产物。
          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工作者的艺品和人品是两分的,创作出所谓好的文艺作品,未必人品也是好的,这与传统中国画倡导“欲学作画先学做人”的理念判然两途。传统中国画家的培养过程,恰好诠释了中国传统美育思想对人格的塑造,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命题前,我们应该给予传统中国画教育以足够的重视,使其在新时代中华美育体系发展构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冯朝辉《“欲学作画先学做人”——浅谈中国画与美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中国画集中典型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审美,将习画与对人的修身、立德、养慧两个过程融为一体。
    B.由于受中国儒家哲学思想影响,传统中国画家秉持孔孟之道,在绘画创作时也以笔寄情,托物言志。
    C.画家的画与文人的文、诗人的诗,三者所表述的内容和情趣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
    D.造就传统中国画家并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但必须长期研习与厚积传统文化以形成深厚的文化根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现实状况提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传统中国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B.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传统中国画为何理应成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主力军。
    C.文章以徐渭、朱聋、吴昌硕等人为例,旨在论证传统中国画家须到中晚年方有成就。
    D.文章结尾批评当下有些人的错误观点,强调重视传统中国画教育,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传统中国画先要观赏、游历大自然,提高个人审美;再学习古人的典籍与智慧,陶冶道德情操。
    B.传统中国画家往往借美好的自然对象来比喻君子之德,其绘画的过程也是君子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C.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正是中华美育精神的主体内涵,努力培育传统中国画家利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D.传统中国画提倡“欲学作画先学做人”,人品高则艺品高,人品不好的画家注定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组卷:2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建议》提出,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什么是韧性城市?按照国际组织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定义,韧性城市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地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在当前学术和社会语境下,灾害可以涵盖自然灾害、社会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战争)和健康(如疫情)等维度。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核心就是要有效应对各种变化或冲击,减少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
    (摘自龙瀛《建设“韧性城市”,提升应对风险挑战能力》,《光明日报》2020年11月06日)材料二:
          环顾全球,城市自创建之日起,就必须面对各种威胁、应对多重危机。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进步,很多之前被视为灭顶之灾的危机,已经不再令人感到恐惧。然而,现代城市开始需要应对全新的冲击。这些冲击的不确定性程度更高,潜在影响更大更广,并且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域间自然条件差异化程度极高的国家,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影响。这些灾害的不确定性与破坏性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扰动方面,尽管灾害损失占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总体在下降,客观上反映了我国抗灾防灾水平的提高,但由于经济开发和土地利用强度今非昔比,经济损失的绝对值仍然相当高。人为扰动方面,疾病传播、环境污染、恐怖袭击等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城市需要容纳高密度的人口和经济活动,这些负面影响将会被逐渐放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深度推进,城市安全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中国城市在处理这些“不确定程度高”、“可预知性较低”的变化和扰动时,仍显得十分被动。因此,研究中国城市在“不确定扰动”作用下的应对手段,增强城市韧性,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摘自徐江、邵亦文《韧性城市:应对城市危机的新思路》,《国际城市规划》2015)材料三:
          韧性城市的最重要特征是对城市灾害具有自我承受和消化能力,城乡规划对韧性城市的重要响应策略就是通过降灾、减灾和防灾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首先,在新城和重要城市功能的选址或建设用地选择方面,城乡规划应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评估回避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从源头上降低城市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应构建弹性城市结构,通过自然地貌和绿化隔离带形成城市不同组团之间的隔离带,避免城市灾害发生后蔓延到其他城市组团。最后,应规划建设类型多样、分布合理的减灾防灾设施,防止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保证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摘自汤放华、汤慧、古杰《韧性城市的概念框架及城乡规划的响应》,《北京规划建设》2018)(1)下列举措不符合“韧性城市”概念的一项是
     

    A.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留空间,某城市加强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同时,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大型公共设施平疫转换预案。
    B.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一些广场、体育馆、会展场所,当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这些场所可以马上转换为避难所。
    C.某老旧小区改造,房屋外墙、楼道都进行了粉刷,扩大了儿童活动区的范围,小区内的健身设施也焕然一新。
    D.构建全社会参与的风险治理长效机制,提升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和防灾减灾意识,健全贯穿灾害全过程的风险沟通程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韧性这一新兴的理论概念,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科技的进步,抗灾防灾水平的不断提高,灾害损失占比持续下降,都说明中国城市在处理自然扰动和人为扰动方面越来越游刃有余。
    C.对城市灾害具有自我承受和消化能力是韧性城市的重要特征,城乡规划应通过降灾、减灾和防灾提升城市的自然环境韧性。
    D.汶川地震中如果能够认识到地震带的分布情况并在城市选址或建设过程中考虑到这一因素,就会有效降低灾害发生对城市的破坏性。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解密
    麦家
          日伪时期,杭州西子湖畔的裘庄里,一夜之间,突然囚禁了金生火、吴志国、白小年、李宁玉、顾小梦等五位军事要员。据密报,五人中有一人是代号为“老鬼”的地下党。特务处长王田香配合日本上司肥原,须在五天内揪出“老鬼”,攻破其地下组织。
          张司令认定吴志国是老鬼,可吴志国拿着枪指自己的脑子赌咒发誓指认译电员李宁玉,“难道是我误入歧途?”肥原有点坐立不安起来。
          肥原准备跟李宁玉过过招。
          雨过天晴,东楼的小草湿漉漉的,绿得发亮。肥原进门,看见李宁玉坐在阳台上,跷着二郎腿,好像挺享受的。走近,才发现她在画画。
          李宁玉画的是山坡上的两棵无名野树。肥原看她画得有些样子,夸奖道:“不错嘛,看来你真学过画画。”
          李宁玉不抬头,继续画:“这下你更有理由怀疑我在偷练吴志国的字了。”
          肥原一时不明白她说的:“为什么?”
          李宁玉随手在树下画了株小草,解释道:“因为写字和画画都是线条艺术,我能临摹山水,临摹个字就更容易了。”
          肥原笑:“然后你要告诉我,如果你是老鬼,在盗用吴部长的字传情报,你就不会在我面前暴露你会画画是不是?”
          李宁玉停下笔,没理他,进房间,躺靠在床边,继续画。
          肥原跟到房间:“我想问你个问题,李宁玉,你家里有几个人?”李宁玉不理他,他又继续说,“你是不是老鬼明天晚上就见分晓,如果是,现在承认,我只拿你一个人问罪,否则我要灭你全家,一个不剩,包括两个孩子。”
          李宁玉没抬眼:“明天你就会知道,我不是老鬼。”
          肥原有些没趣,正好王田香上来说有事情报告,便出了东楼。
    “那就打吧,”王田香讨好地说,“有些人就是不识相的。”
          ……
          挨打后的李宁玉头破血流,话都说不清,却还嘴硬,要肥原再打:“打……把我打死……你不打死我……我上军事法庭告你……你逼供,我要告你……他们都是证人……”
          肥原冷笑着说:“你告我?去军事法庭告?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打死你就像打死一条狗,没人管得了!”
          李宁玉听了这话,目光一滞,转眼间,河流决堤,声泪俱下,“我是一条狗啊,……我是一条狗啊,让我去死吧……”说着挣扎着爬起来,一头往墙上撞去,把现场的人都吓呆!
          李宁玉撞墙没死,可第二天,李宁玉死了,是吃毒药死的。这在她的遗言中有明确交代。
          李宁玉留下的遗言共有两份,分别给张司令以及她的丈夫。遗言内容如下:
          尊敬的张司令:
          一年前,在我接受译电科科长重任时,组织上发给我这颗剧毒药丸,我深知,当我掌握的秘密面临威胁,我应一无犹疑地吞下这颗药丸。今日我吞下这颗药丸,绝非因秘密遭受威胁,实属我个人的忠诚遭到深深质疑。肥原怀疑我是共匪,视我辈如蝇狗,我深痛之。知我者莫如您,我一生只求忠心报国,今死有余恨!切望司令明冤。
    您忠诚的部下   李宁玉      良明吾夫:
          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执行公务急病而亡,当属因公殉职,死而无憾。只念孩子年幼,于心不忍。我忍病作画一幅,寄望他们能在你的培育下,成树成材,福禄一生。我在西天保佑你们。
    小宁      肥原和王田香把李宁玉的所有遗物找出来,集中在一起:笔记本、钢笔、发夹、口红、扎头巾、一幅素描画。画已经完成,画的是两棵不知名的树,粗壮,挺拔,并排而立,地面上长满一溜小草,还题有一句话:牛儿、小玉,妈妈希望你们要做大树,不要做小草。
          画很简单,用单线勾勒,没有一处色块。树下的小草长长的一排,高矮不等,一半在地面下,一半在地面上,疏密有度又无度,看上去画得非常不经心,多数是一笔带过。但肥原仍担心画里面藏字,正面看,反面看,对着灯光看,用放大镜看。总之,每一样东西,都一一细致地检查,确信无疑后方纳为遗物,派人交给她丈夫。
          肥原又怀疑起自己来,但不管怎么样,等晚上进城的抓捕行动抓了人,他就知道谁是老鬼了。
          可晚上他没有抓到人:老K、老虎、老鬼……一个都没有,影子都没有。眼前只有一座空荡荡的黑院子,像刚从黑地里长出来,一切都还没开始。
          其实是结束了。
    (有删改)【注】①译电员:战场上熟知摩斯密码等密码通信手段的关键战斗人员。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波浪线处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画面清淡明净,与后文几处提到李宁玉画的小草形成照应。
    B.肥原在找“老鬼”的过程中一再自我怀疑,在王田香的建议下才对李宁玉用刑,说明他没有主见。
    C.小说详细交代了李宁玉的遗言、遗物及其素描画的内容,给紧张的敌我斗争的故事带来一丝温情。
    D.本文体现了中国传统小说以情节致胜的特点,在敌我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人物神秘,情节悬疑。
    (2)请结合文本,分别说明结尾两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请根据文本内容,判断李宁玉是不是“老鬼”,并说明理由。

    组卷:3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指甲是人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指甲的生长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身体的健康状况。①_____,这可能是真菌感染、营养不良导致的,除了指甲表面不平整之外,②_____。研究表明,如果指甲出现横向棱线,说明身体压力较大,应尽可能地调整心态,保证身心健康。如果指甲出现竖向棱线,则说明指甲开始老化,指甲老化多因③_____,因此不必太过惊慌,只需要保证正常饮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诗句的修辞与文中划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组卷:3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现代左翼文学家夏衍先生在《种子的力量》中说,当种子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炼”。
          鲁迅先生说:“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6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