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5《第一单元》2018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      ①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两者之间的 界限很难确切划分。
          ②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起的名字,我觉得概括得很恰切。神话传说也好,志怪、志人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同历史归于一类。比如《穆天子传》是个神话传说,可史书上却把它归于帝王《起居注》一类;《山海经》也是神话传说,《汉书》中却把它归于“地理志”中。
          ③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他在序中提出他的文学定义,即“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但这时他所指的文学包 括诗、文、赋,并不包括小说。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还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唐代的文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文人的思想也有所发展、开阔;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唐代小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想像虚构与讲求文采,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像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但作为史的志怪志人传统也并没有停止。
          ④传奇小说发展到宋代就衰落了。宋代的小说大致是根据史事记载完成的,没有什么虚构和富有文采的创作加工,同唐代小说大不相同。后来人们写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小说,大都走了宋代传奇的路子,即按照史书的记载编写的,作为文学作品是失败的。
          ⑤这时随之兴起的是话本。话本经过文人加工,就变成许多话本小说和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
          ⑥由这里再发展,便成为文人的独立的创作。这时不再拿民间的东西来加工了,而主要是自己创作。这一类代表作是《金瓶梅》,它在小说发展史上开辟了一条新路。无论《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写的都是非凡的人物、不寻常的英雄;而《金瓶梅》开辟了一条写平凡人和生活的道路,通过写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长足发展。《红楼梦》的道路,是《金瓶梅》所开创出来的。到了《红楼梦》,中国古代的现实主义小说,就走到了一个辉煌的顶点。
          ⑦中国小说发展的脉络及特点,大致就是如此。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1)关于小说的起源,有两种说法:①小说起源于劳动。(见《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②小说起源于神话传说。对这两种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说法①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B.说法①指小说的源头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C.说法①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
    D.说法①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说法②指小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神话传说。
    (2)从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也不属于同一阶段。
    B.《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不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则属于同一阶段。
    C.《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不属于同一阶段。
    D.《金瓶梅》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属于同一阶段,《金瓶梅》和《红楼梦》也属于同一阶段。
    (3)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给小说做出明确定义的是梁代的萧统。
    B.“话本”即“话本小说”,是宋代兴起的。
    C.作者说“这时传奇小说应运而生,如白居易写《长恨歌》,陈鸿写《长恨歌传》、白行简写《李娃传》等等,都是依照传说创作而成”,可见《长恨歌》是一部传奇小说。
    D.《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署名是兰陵笑笑生。

    组卷:2引用:2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菜玫瑰      陈麒凌
    “阿嬷,我买菜回来啰!”莹下班回来,轻快地唤。
    “乖孙回来啰,乖孙!”阿嬷含糊不清地应,在藤椅上前倾着身子,脸上透着喜。
    “阿嬷,你猜我买了什么菜?”
    “白菜,嗯,猪肉、白菜。”
    “好聪明,猜对了白菜,还有鱼和豆腐。”她用手摸摸阿嬷皱皱的脸。
    “择白菜,择白菜。”阿嬷心急地要帮忙。
    “阿嬷好乖,帮忙择白菜。”莹突然记起什么,回身从提包里擎出一枝红玫瑰。
    “阿嬷,靓不靓?”
    “好靓啊。你摘公园的花呀。”
    “别人送我的,阿嬷。”莹微微润红了脸,找了一个空瓶子把花插上,左右看了几遍。
          阿嬷用剪子去掉菜根,把白底青头的菜摆齐整。现在她干得最好就是这个。去年有一次她便秘出血,医生要她多吃白菜,用滚水煮得软软熟熟,阿嬷从此就认准白菜,日日都要莹买白菜。
          莹盛好饭,想想又把那枝花拿过来在餐桌上摆好。
    “阿嬷,你知道送人玫瑰花什么意思吗?”
          没等阿嬷回答,自己先笑着答了:“就是说人家中意你啰。”
          送她玫瑰花的那个人,叫阿峰,在隔壁上班,常常会来店里复印。莹会给他倒一杯茶,让他坐。有时他也会帮莹,装订啊,换墨啊。莹喜欢跟他说话,他资料印好了也不急着走,常常聊好久。然后,他就带来一枝玫瑰花,轻轻地插进她的笔筒。
          第二天他又带来一枝,第三天还有,天天都有。
          下次莹回家问:“阿嬷,你猜我买什么菜?”阿嬷就会应:“猪肉、白菜,嗯,还有玫瑰花。”
          莹总是一笑,摸摸阿嬷的脸说:“好聪明哇,猜中。”
          她每天带回新鲜的白菜、鱼、猪肉,还有玫瑰花,笑盈盈地如常煮菜、和阿嬷聊天,却难免分心,想起阿峰。
          阿峰要去珠海了,想让她一起去:“跟我去珠海吧,咱们结婚。”
    “可是阿嬷……”
    “阿嬷是你一个人的吗?你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不是吗?”
          那些夜里,阿嬷睡熟后,她就坐着发呆,好久好久。
          她曾打电话给大伯,大伯是个急性子,一听是她,马上就嚷:“阿嬷出了什么事?”
    “阿嬷很好啊。”
    “吓得我,你就辛苦些好好照顾阿嬷,也不枉她把你带大,需要钱就说,你伯母身体不是很好,我又忙,最近都没时间去看她,辛苦你啦。”
    “哦。”
          三姑脾气好,莹愿意去跟她聊。还没坐下,三姑已经收拾好许多包包,要她带回去给阿嬷。
    “你成哥要结婚了,现在房子这么贵,只好先回家住着,大家挤一挤算了。”三姑唠叨着,“对哦,你有没  有男朋友啊?”
    “我啊……”她不知该怎么说好。
          康乐院是她最后考虑的地方。她去看过两次,看护小姐很温柔,老人们坐在一起看电视,很开心的样子。
    她不是不要阿嬷,莹打算着,半年,最多一年,等在珠海安定下来,就接阿嬷过去。
          她对阿嬷说:“阿嬷,我要出差了,要去好长时间。”叹口气,接着说下去,“我送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等我回来再去接你,好不好?”
    “好呀。”阿嬷应得很清楚。
          有时阿嬷好像什么都明白。
    “你放心去做事,我好乖的,你不用心急挂记我,我也不心急。”那天早晨阿嬷穿好衣服,梳好头发,忽地抬头笑笑。莹摸摸她皱皱的脸,轻轻地。
          看得出来,阿嬷紧张,一路上手紧紧抓住布包。到了康乐院,要她在大堂长椅上等,莹去办手续,她忙举起手说:“拜拜,拜拜。”
          莹笑道:“阿嬷,我还没走呢。”
          关于白菜的问题,莹和司务主任有了争吵。
    “我阿嬷只吃白菜,其它的瓜菜不吃的。”
    “她可以尝试一下其他品种嘛。”
    “不吃白菜,她很容易便血。”
    “那你想怎样?”
    “能不能给她开个小灶,每天煮一点白菜。”
    “这么金贵,干吗要送她来这里呢?”
          莹生气,还没来态度就这样恶劣,怎么放心把人托付给他。走出前廊,远远看见阿嬷,孤零零地在椅子上。
          别骗自己了,她还能活几年呢。把她放在这里,这半年里她没了怎么办?什么能够弥补?想起幼时,父母早亡,阿嬷就如同亲生爹娘,台风夜步行十几公里为她找牛奶;她感冒,鼻塞喘不过气,是阿嬷用口吸出她的鼻涕;走到哪里她都牵着阿嬷的手,一直牵着,从很小长到很大。世界上只有一个这样的阿嬷。
          她擦眼睛,躲在转角擦了一遍又一遍。
    “阿嬷。”莹扶住老人的肩。
          阿嬷醒觉,以为她要走,连忙举起手说:“拜拜。”
          莹牵着她的手说:“这里不好玩,我们一同回家。”
          阿峰还是走了。
          莹也知道,总有一场伤心的,但阿嬷只有一个。
          可在回家的车上,却不禁一路地掉泪。
          还好能在阿嬷面前装出笑来。“阿嬷,我回来啰!猜猜我买了什么菜?”
    “猪肉、白菜,嗯,玫瑰花。”
    “嘻嘻,对了一半。”她一副调皮轻松的样子,“没有玫瑰花啰!”
          装得很辛苦啊,炒菜的时候,她忍很久才抽一下鼻子,装作擦汗去擦眼泪,一直不敢回头。
          吃饭的时候,阿嬷从身边捧出一只碟子:“乖孙,不用流眼泪哦,阿嬷给好多个‘中意你’,好多好多。”
          莹低头看去,白色的瓷碟里,盛满一朵朵头脸上仰的小白菜根,那些齐齐切剪的白菜根,像一层层晶莹洁白的苞,瓣瓣曲折婉转,好生生地拥簇着一点翠绿的芯,看上去,竟像是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借赡养老人的故事,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生活和精神的关注,对于逐渐步入老龄化时代的中国,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
    B.大伯和三姑没有真正尽到赡养义务,文章借此委婉地批评了社会上子女逃避赡养责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
    C.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既忠于爱情又孝敬老人的新时代女孩形象,具有弘扬中华美德的作用。
    D.莹放弃个人爱情而选择亲情,阿嬷选择面对孤寂而让莹追求爱情,小说塑造了祖孙二人坚守传统美德的鲜明形象,具有传播正能量的积极意义。
    (2)请简要概括莹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为什么要以“白菜玫瑰”为题?

    组卷:6引用:3难度:0.7

四、语言文字运用

  • 6.把下列长句变成一组短句。要求:不能改变句子原意,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中间有方块红砖铺就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分成前后两进的沈从文先生的故居的建筑是典型明清时期木结构的带有古色古香引人遐思镂花木窗子的湘西建筑物。

    组卷:2引用:1难度:0.9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条概括作者对金庸的评价。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等了。好比《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等。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

    组卷:2引用:1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