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邵阳二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近日,河南省以及广西桂平市西山景区陆续捕获鳄雀鳝的事情,引发公众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高度关注。鳄雀鳝原产北美洲南部地区,是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存在超过1亿年,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雀鳝科,是大雀鳝属下的成员。雀鳝是一种古老鱼类,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包括7个物种,其中一个就是鳄雀鳝。鳄雀鳝是一种食肉鱼,它有一个长吻,形成它的上下颌,其上下颌较长,延伸向前,上面有很多细小但尖锐的齿,看上去比较类似于鳄鱼的嘴巴,因此,被称为鳄雀鳝。
          鳄雀鳝身体很长,长度可以达到3米多,重量可以长到137公斤,它的背鳍以及臀鳍、尾鳍等都很靠后,当它抓住猎物或把猎物杀死,会先从头吞下去。鳄雀鳝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常出没于水湾流速较低的地方,它可以用鱼鳔直接呼吸空气,吞入水表面的空气,耐受力很强,而不像其他的鱼出了水面就容易死。鳄雀鳝会主动攻击它认为可以作它的饵料和食物的生物,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通吃,对生态具有极强的破坏性。鳄雀鳝皮糙肉厚,它的瓣片被称作硬鳞,就像盾牌一样,紧密结合在一起,非常硬。一般鱼的鳞片,比如在吃鱼的时候是可以被刮下来的。而据新闻报道:“人们抓鱼(鳄雀鳝)时,用鱼叉去叉,鱼叉都断了。”
          鳄雀鳝属于大型凶猛食肉型鱼类,虽然性情凶猛,但在原产地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这种鱼产卵的时候,鱼卵会被其他鱼吃掉,所以不会泛滥,在我国生态环境中它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就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湖水里鱼群总数下降。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李晨虹教授认为,江湖上鳄雀鳝之前的最大淡水鱼,可能是我们最近已宣告灭绝的长江白鲟。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鲟鱼、巨骨舌鱼、湄公河巨鲇等要比鳄雀鳝大。论体型的话,东北鳇鱼也比鳄雀鳝大。不管怎样,生猛食肉的鳄雀鳝,算得上淡水鱼类中的巨物,堪称“新鱼王”。
    材料二:
          历经亿万年的演变,地球上任何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这里每个生物几乎都有自己的天敌。此如水葫芦,在南美洲,就有象甲虫吃它的叶子。在亚马孙河,食人鱼是其他鱼类的捕杀对象。那些今天被我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外来入侵生物,在原产地,都是温顺的良民,它们曾经无心也无力与整个生态系统为敌。然而人们在引进它们时,出于对成活率的考虑,忽略了同时引进它们的天敌。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维持生态的平衡,靠的是一条奇妙的生物链。如果不幸失去了中间的任何一环,都将给当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灾难,而目前人类研究的物种,不到地球上的20%,依据这样不完全的认识水平,人类每一次引入新的外来物种,无疑是在冒极大的风险。
          我国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生物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部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按照“广泛发动、除防并举、突出重点、综合防治”的方针、群防群治,如对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草等外来入侵生物进行了集中灭除,成效显著。
          今年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将依照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条进行处罚。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专家表示,鳄雀鳝是外来物种,尽管目前法律上仍未明确对鳄雀鳝的销售进行限制,但如果购买后随意放生或丢弃,已涉嫌违法。因此,消费者对于一些不熟悉的外来物种应谨慎购买。如果市民在公园等地发现鳄雀鳝,要尽快上报,由当地管理部门捕捞清除,并作无害化处理。
    (以上二则材料取材于北青网等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鳄雀鳝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属于分布在北美洲和中美洲地区的古老鱼类雀鳝中的一种鱼。
    B.鳄雀鳝攻击性很强,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都是它的饵料和食物。
    C.鳄雀鳝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没有天敌,一旦入侵成功,危害性极强。
    D.鳄雀鳝目前是最大的淡水鱼,长江白鲟灭绝后,它成为“新鱼王”。
    (2)根据材料一、二,我国相关部门重视鳄雀鳝的主要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攻击性很强,曾在一些景区里伤过人,影响当地的旅游发展。
    B.鳄雀鳝属于外来鱼类,在我国没有天敌,会造成入侵水域生态破坏。
    C.现在养殖鳄雀鳝的人较多,放生的人也多,观赏鱼市场需加强管理。
    D.引进鳄雀鳝,但没有引进它的天敌,造成鳄雀鳝的生态环境不平衡。
    (3)根据材料二,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相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的,并非生物本身的问题。
    B.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引起地区生态安全,各国政府已开始关注。
    C.外来物种的入侵是社会发展中的产物,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
    D.外来物种的入侵,占全球物种的20%,不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4)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鳄雀鳝是可以养殖的,但不能随意放生,更不可投入湖泊、池塘、河流等地。
    B.发现鳄雀鳝要及时报告,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捕捞清除,不可私自垂钓、食用。
    C.学校要教育学生夏季不要到河里野游,因为会受到鳄雀鳝这种凶猛鱼类的攻击。
    D.我们可以引进鳄雀鳝的天敌生物,让它们相互制约,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的平衡。
    (5)根据以上二则材料内容,请概括说明我们如何防止鳄雀鳝这种外来物种的入侵。

    组卷:1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同病相怜
    欧•亨利
          窃贼迅速爬进窗口,然后不慌不忙地干起来。
          这幢房子是私人住宅。窃贼点燃了一支烟卷,开始悄悄地踱来踱去。他口袋里揣着一把三八口径的手枪,老是沉思地嚼着薄荷口香糖。
          房子里的家具都用遮尘布蒙着。银器一定藏在远处的保险库里。窃贼并不指望有什么“意外收获”。他的目标是那间灯光暗淡的屋子。在那里可能捞到一些公平合理的职业利益——一些零钱、一块表、一枚宝石领针——他并没有不合理的非分之想。他看到窗子开着,便抓住了机会。
          他悄悄地推开那间亮着灯的屋子的门。煤气灯火苗捻得很低。床上有一个人躺着。梳妆台上放着许多杂乱的东西——一卷皱折的钞票、一块表、钥匙、三个扑克筹码、压扁的雪茄、一只粉红色的绸发结,还有一瓶准备早晨提神的、还没有打开的溴化矿泉水。
          窃贼向梳妆台走了三步。床上的人突然发出一声尖厉的呻吟,睁开了眼睛。他的右手塞在枕头下面,停住不动。
    “躺着别动。”窃贼用平时谈话的声音说。床上那个人瞅着窃贼手枪的圆孔,果然躺着不动。
    “现在举起双手。”窃贼命令道。
          那个市民留着两撇尖尖的、灰褐色的小胡子,活像一个行施无痛手术的牙医师。他显得殷实、自恃、暴躁而不耐烦。他在床上坐起来,把右手举过头顶。
    “另一只手也举起来,”窃贼吩咐说,“你也许两手都能使唤,会用左手开枪的。你总懂得‘双手’的意思吧?喂,快一点。”
    “另一只手举不起来。”市民愁眉苦脸地说。
    “怎么回事?”
    “肩膀害风湿。”
    “发炎吗?”
    “以前发过。现在炎症往下转移了。”
          窃贼站了一会儿,把枪对着那个患风湿症的病人。他看看梳妆台上的物品,又发窘地掉过眼睛看看床上的人。接着,他自己突然也皱起了脸。
    “别站在那里扮鬼脸,”市民不痛快地厉声说,“你既然是来抢东西的,那干吗不动手?这里有一些东西。”
    “对不起,”窃贼咧着嘴说,“我刚才也犯了病。风湿症和我碰巧是老朋友,那可便宜了你。我左手也害风湿。你没有举起左手,如果换了别人,也许早就开枪了。”
    “你害了多久?”市民问道。
    “四年啦。我想那不能算完。你害上这个病,一辈子都不会好——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试过响尾蛇油吗?”市民很感兴趣地问道。
    “用过好几加仑了,”窃贼说,“假如我用来炼油的蛇首尾相连,恐怕可以从地球到土星打八个来回,它们尾巴的响声可以传到印第安纳州的瓦尔帕莱索,再传回来。”
    “有人服用契塞勒姆药丸。”市民说。
    “咄!”窃贼说,“我吃了五个月。不管用。那年我喝芬格汉姆药水,抹吉列油膏和波特止痛剂,总算好一些;但是我认为起作用的还是我揣在怀里辟邪的橡叶。”
    “你的风湿是早晨还是晚上痛得厉害?”市民问道。
    “晚上,”窃贼回答说,“正当我最忙的时候。喂,你把手放下来吧——我想你不至于——喂!你有没有试过伯里格斯塔夫补血剂?”
    “从来没有。你犯起病来是一阵阵的痛呢,还是持续的痛?”
          窃贼在床脚坐下,把手枪搁在叉起的腿上。
    “突然发作的,”他说,“往往在我没有料到的时候痛起来。我不得不放弃爬二层楼的活儿,因为有时候我爬到一半不能动了。我对你说——我觉得那些浑蛋医生真不知道怎么治病。”
    “一点不错。我花了千把块钱,没有一点好转。你有没有发肿?”
    “早晨有点肿。碰到要下雨的天气——哎呀,老天!”
    “我也这样,”市民说,“像桌布那么大的一块潮湿空气从佛罗里达到纽约来的时候,我都知道。假如我经过一家正在上演《鸳梦重温》的剧院,里面泪水的潮气会害我的左手像害牙病似的悸痛。”
    “痛得彻骨一上帝!”窃贼说。
    “你说得对极了。”市民说。
          窃贼垂下眼睛看看他的手枪,很尴尬地装出随便的样子把它塞进口袋。
    “哎,老兄,”他不自然地说,“有没有试过肥皂樟脑擦剂?”
    “去它的!”市民怒冲冲地说,“不如搽饭店里的黄油。”
    “当然,”窃贼同意说,“这种药膏只配给小米尼擦擦被小猫抓破的手指。我想起来了!我们拿它没有办法。我发现只有一样东西能减轻这个毛病。知道吗?舒经活血、延年益寿的老酒。喂——这件事算啦——对不起——穿好衣服,我们出去喝一点吧。恕我冒昧,不过,喔!又痛了!”
    “一星期来,”市民说,“没人帮忙,我自己就不能穿衣服。我怕托马斯恐怕已经上床了,并且——”
    “起来吧,”窃贼说,“起来吧。我帮你穿。”
          疼痛像潮水似的回来,淹没了市民。他摸摸他那灰褐色的胡子。
    “这未免——”他开 始说。
    “你的衬衫在这儿,”窃贼说,“起来吧。我的一个熟人说,奥勃菜油膏两星期就把他治好了,结果他能用双手打领结。”
          他们走出门口时,市民转身想回去。
    “我把钱忘啦,”他解释说,“昨晚放在梳妆台上了。”
          窃贼拖住他右手的袖管。
    “来吧,”他爽快地说,“是我请你出来的。你甭管啦。喝酒的钱我有。有没有试过金缕梅皮止痛水和冬青油?”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迅速爬进窗口”“不慌不忙地干起来”“悄悄地踱来踱去”等描写,写出了窃贼偷窃时的熟练与冷静。
    B.小说描写了被遮尘布蒙住的家具、灯光暗淡的屋子、杂乱的梳妆台等,这些细节描写交代了房子主人的生活状况,为下文做铺垫。
    C.从两人不厌其烦地交流治病经验可以看出,他们都饱受病痛的折磨,然而想尽了一切办法,却毫无效果,病情在不断恶化。
    D.当窃贼要为市民穿衣服时,市民“这未免——”后面的破折号表示话未说完,他想表达的是让窃贼给他穿衣服显得不合适的意思。
    (2)关于文中窃贼与市民的对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窃贼皱起脸,是因为他风湿病犯了,市民因误会而说“别站在那里扮鬼脸”。
    B.窃贼用假设的方式介绍使用响尾蛇油的情况,夸张的语言写出了其使用的数量之多。
    C.窃贼与市民都花钱看病却没有一点好转,批评了当时医生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D.窃贼称呼市民为“老兄”,称呼上的变化拉近了他与市民之间的心理距离。
    (3)“手枪”是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重要物象,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分别从情节内容和给我们的启示两个角度分析本文与下面李涉故事的共同之处。
    《唐诗纪事》卷四十六“李涉”条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也。”其豪首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春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盗贼们得此诗,如获至宝,用大量牛肉美酒馈赠,又两次拱手弯腰揖拜,并送李涉启程上路。

    组卷:24引用:7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林黛玉的母亲叫贾敏,于是黛玉要把“敏”字读成密,写“敏”字时要缺笔,这是避家讳。古人不但要避帝王的名讳,①
     
    ,不避就是不敬。西洋人虽然没有“避讳”一说,但是儿子与父亲同名、孙子与祖父同名所在多有,这不仅表示尊敬与怀念,还很正常。在中国则父子不能同名,甚至父子的名字不可以有一字相同,否则会被人误会为兄弟(似乎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例外,当时很多人以“之”字为名,父子同名“X之”的不少,如王羲之与他的儿子王献之就是如此)。除了父子同名、祖孙同名外,②
     
    还以朋友之名为子女取名。而在中国,这样做却是一种侮辱。但有意思的是,为表示敬意而以朋友之名为子女取名的习惯在中国古代也有过。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洋人虽然没有“避讳”一说,但是儿子与父亲同名、孙子与祖父同名所在多有,这不仅很正常,还表示尊敬与怀念。
    B.西洋人不但没有“避讳”一说,而且儿子与父亲同名、孙子与祖父同名所在多有,这不仅很正常,还表示尊敬与怀念
    C.画洋人不但没有避讳”一说,而且儿子与父亲同名、孙子与祖父同名所在多有,这不仅表示尊敬与怀念,还很正常。
    D.不但西洋人没有“避讳”一说,而且儿子与父亲同名、孙子与祖父同名所在多有,这不仅很正常,还表示尊敬与怀念
    (2)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他说得好:“未画之前,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板桥集•题画》)
    B.粗心的小明雨天让同学捎了张便条给妈妈:我没带命(伞),请帮我把命(伞)送来。
    C.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他是船长的儿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
    D.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色,通过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形成创新创业集聚区。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荀子•乐论》曰:“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译文:音乐在宗庙之中时,君臣上下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谐恭敬的;家门之内,父子兄弟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睦亲近的;乡里宗族之中,年长年少的人一同听音乐,就没有不和乐顺畅的。)
          材料二:中国近现代美学家蔡元培指出,悲剧和滑稽画“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进而“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
          材料三:德国美学家席勒说:“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思考和启发,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者结合自己参与的审美活动和美育实践,以“美育与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5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