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梦回繁华》2023年同步练习卷(12)

发布:2024/9/7 0:0:8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5引用:4难度:0.8
  • 2.下列句子去掉加点词语后意思变化最小的一项是(  )

    组卷:34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77引用:3难度:0.9

三、现代文阅读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清明上河图》中埋藏的科技秘密(节选)
    曾筱琳
          ①看过《清明上河图》的人对画面正中的一座拱桥都不会陌生。桥上接踵的人流,桥下畅通的船只,一派热闹非凡的城市生活图景扑面而来。
          ②在古代,大多数拱桥都是石头做的。这个原理不难理解,因为桥面所受的压力会转化分散到桥身两侧,最后作用到两边的地基上,所以,这就要求拱桥两边的基础非常扎实,材料的抗压能力强,而石头刚好可以满足这个条件。
          ③其实在人类历史上,除了石头之外,木材也是建造桥梁最原始的材料之一。相比石头,木材拥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加工方便等优势。最早的木桥是以独木桥的形式出现的,即在水上或峡谷两端搭设一根简单的木头,如今,在许多小河上我们还能着到这种形式简易的桥梁。
          ④那么,能不能效仿石拱桥,也用木头造出这种形态美观的木拱桥呢?显然,如果按照建石拱桥的原理修建木拱桥,那桥估计刚建好没多久就塌了。毕竟,要比结实和抗压能力,木实实在没什么竞争优势。可是,《清明上河图》中这座拱桥恰恰就是用木头做的。难道这是张择端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吗?
          ⑤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最早的文献记载如《宋会要》中所说的“北宋天禧元年正月,罢修汴河无脚桥”。《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桥柱坏舟,遂献无脚桥式,编木为之,钉贯其中。”
          ⑥而文中所描述的中国第一座“编木为之”的“无脚桥”,也正是《清明上河图》中展示的这座造型独特,犹如一弯长虹的汴河虹桥!
          ⑦那么,汴河木拱桥又是如何建造的呢?《渑水燕谈录》中用“取大木数十相贯,架为飞桥”简单描述了虹桥的桥梁结构。而后来通过建筑学家和桥梁学家的分析研究发现,汴河虹桥的营造技艺非常科学,其结构精密而巧妙。从整体上看,虹桥的主拱由两个系统组成,它们通过横梁交叉搭置、相互承托,形成了拱形的整体结构,并通过拱上建筑的传递,承担桥面传下来的荷载。为了增强整体稳定性,两个系统之间还设置了五处横梁,以此加强其横向连接,形成整体,共同承担桥面负荷。简单地说,工匠们充分利用了木材的抗压、抗弯以及抗拉等性能,将木头有组织地编制在一起,形成拱形结构,并实现了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看来,张择端不仅没有凭空“捏造”,在《清明上河图》中,他对虹桥的写实描绘几乎将虹桥的结构完全还原了出来!
    (有删改)(1)与石拱桥相比,木拱桥的优势和劣势各是什么?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上河图》中的科技秘密藏在汴河木拱桥里。
    B.“所以,就要求拱桥两边的基础非常扎实,材料的抗压能力强,而石头刚好可以满足这个条件”一句中,加点字“这”具体指的是“桥面所受的压力会转化分散到桥身两侧,最后作用到两边的地基上”。
    C.“据历史资料记载,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一句中,加点字删掉后不影响文意,因为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就能证实“中国的第一座木拱桥起源于北宋”。
    D.汴河未拱桥能实现较大跨度和承重能力是因为工匠们巧妙地将木头有组织地编制在一起,形成了整体稳定的拱形结构。
    (3)下列关于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未拱桥并非张择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桥用木头造出木拱桥的。
    B.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并非张择端杜撰,古人是可以效仿石拱桥用木头造出木拱桥的。
    C.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起源于北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实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桥起源于北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四、作文

  • 9.【学以致用】
          生活中,你接触到很多事物,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以“××的自白”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