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高级中学开发区校区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0 21: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会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但人与人却从未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分殊。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现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吉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材料二:
    《经济日报》:过去我们尊称人为“师傅”,现在称“老板”;过去几级工很自豪,现在好技工很难找。这说明现在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丰、作用不够,许多优秀人才不愿加入工匠群体。在瑞士、德国,做一个工匠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孩子的梦想。在我国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之时,日本则把民间艺人奉为“国之瑰宝”。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谁来做工匠?没有工匠,哪来的工匠精神?
    《人民日报》:人是制度的产物,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同的激励,弘扬工匠精神要求人才激励制度对各类所有制经济的一视同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工匠精神”养成的需要来审视我国现有的有关制度,摒弃清理一批过时的制度,建立并完善人才培育制度,形成工匠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国际交流的机制,收入分配要向能工巧匠倾斜,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
    《中国航空报》:在中国的儒家文化基因里,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是没有地位的。儒释道文化,尤其是儒学是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孔子讲中庸,老子讲无为,佛教讲看破,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不利于产生工匠精神。科举制度开启了选拔人才的先河,从此也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都导致民族精神中严重缺失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1965年制定并逐步完善的“企业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得到当时企业共同工人和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八级工成为工人终生奋斗的职业生涯目标。总的来说,中国的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以民间口碑的形式,以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的方式流传,忍辱负重,很委屈。
          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心:早先,我国处于产品“短缺时期”,公众更多关注的是产品数量和规模,忽视了产品的的结构与质量。“中国制造”虽然遍及国内外市场,但有时也会被贴上“粗制滥造”和“价廉质次”的标签。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才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慢慢从“在乎贵不贵”转为“追求好不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刻画时代背景——“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为话题“工匠精神”设置确切的言说范围。
    B.“墓志铭”的夸张表达,突显工匠精神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更进一步交代“工匠精神”在当代的迫切性。
    C.引用《说文解字》里的相关内容,能从语源及其演变角度,概括“工匠”概念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内涵。
    D.最后将“工匠”和“工匠精神”作进一步区分,前者是在某领域掌握一流的技术,后者则是发自内心的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形成尊重工匠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树立“技能光荣”的社会风尚,优秀人才就不愿加入工匠群体。
    B.调动工匠“在车间完成创新”的积极性,必须要有能工巧匠,必须要有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C.传统主流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表述,把工匠放在“下品”的地位,使工匠得不到必要的尊重。
    D.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们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在从“买得起”向“买的好”转型。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古人相信,秤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福禄寿等,如果所造的秤亏顾客一两,制秤人就折寿一年,要求规规矩矩。
    B.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
    C.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D.《庄子》庖丁解牛中就说过“技近乎道”,“技”就是“心到、神到、手到”,就是对所做事情有近乎强迫的专注。
    (4)在材料二中,小编粗心地把一个例子放入不合适的位置,请找出来抄写在横线上(只需写句首五字),说说它应该出现在哪一家媒体的材料中,并简述理由。
    (5)请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

    组卷:2引用:2难度:0.1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刘建超
          老街南有条大河,叫洛河。
          洛河,又叫洛水,源头在秦岭龙凤山,从豫西熊耳山、伏牛山的崇山峻岭间奔泻,贴着老街蜿蜒而下,曲回折转在巩义汇入黄河。
          老街有了这样一条大河,自然会有许多与这条大河相关的故事。
          相传曹植在年轻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姓甄的姑娘,两情相悦。可曹操却将此女指予二儿子曹丕。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曹丕封甄夫人为皇后,后又娶了郭贵妃,对甄皇后逐渐冷淡,不多天甄皇后在郁郁寡欢中去世。曹植怀念甄后,心神不定。曹植走出老街,来到洛河边,对着西沉的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才思泉涌,便有了流芳后世的名篇《洛神赋》。
          有一条在城市间穿行的大河已经令人垂涎了,偏偏又有了诸多的文化积淀搅拌着浪花,让老街人靠着洛河生艳,滋长些许得意与自负。
          水生提起洛河就满身得意,张口闭口都是洛河的故事,不管别人听他讲了多少遍,只要说起洛河来,他那张老脸就会眉飞色舞,爱听不爱听都要给你絮叨絮叨。
          当年的水生爹洛老大在洛河捕鱼,鱼还没有见到,却看到沿河上游漂来一些烧焦的船板杂物。
          兵荒马乱时期,洛老大估摸着是有船只失火出事了。
          一只木盆晃晃悠悠从洛老大的眼前漂过,木盆里居然躺着一个婴儿。洛老大截住木盆,抱起了襁褓中的孩子,是个男孩。孩子脖子上挂着一枚如意玉佩,孩子的小肚兜兜上用毛笔写有“水生”二字。
          孩子看到洛老大,竟然咧开小嘴笑了。洛老大说,看来是咱爷儿俩有缘啊。
          从此水生跟着洛老大在洛河上漂大。水生十六岁那年,洛老大告诉了水生他的身世,并叮咛水生,这如意玉佩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好生收着,说不准他们会来找你呢。
          水生连连点头。
          可是水生还真的把这块玉佩弄丢过。
          9月的洛河秋爽鱼肥,水生和巴义划着木船在河上捕鱼。巴义和水生是光屁股长大的好朋友,巴义大水生两岁。
          一条十几斤重的白鲢鱼落网,鱼挣扎得厉害,小网有点儿吃不住力,水生立马跳进水中,扑扑腾腾把大鱼抓上船,却发现自己脖子上的玉佩不见了。
          水生扎了几个猛子也没有捞到,急了,急得直哭。
          巴义找了几个石头片,系上鱼线,抛入水中,看着石片下沉的位置,画出一个区域,说,咱俩分班,轮流下去摸,不能慌啊。
          两人从晌午摸到太阳偏西,最后巴义手举着玉佩浮出水面。两人筋疲力尽躺在河滩上。水生说,这事,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巴义说,嗯,不说。水生说,巴哥,我欠着你。巴义说,嗯,欠着呢。
          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水生划着木船,停靠在河心洲。
          绿柳成荫的草坪上,巴义虎着脸在钓鱼。水生不说话,换着巴义坐下。
          巴义盯着水面,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巴哥,你不请我咋把竹墩儿都预备下了?就你能是吧?那咱娃的饭店你也敢去封?
          巴哥,我就是在巡视的时候,看到河边水里有气泡冒出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偷偷地往洛河里放污水了。我也是一时着急,就通知了环保。谁知道咱娃听说要停业就和环保动了手脚。
          你就为了护住环保,脊梁上挨了娃一铁锹?亏不亏?活该不活该?不亏,活该。
          巴义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药说,治跌打损伤的,祖传的,抹两次就好了。水生脱掉上衣,把眷背转给巴义,够不着巴义把药倒些在掌中,按在水生乌青的脊背上,轻轻地揉着,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弄事咋还恁起急?你该先来跟我说说,再让我去找娃说道。再说了,咱娃做个营生容易吗?你给封了,他能不急?
          巴哥,咱俩光着屁股在洛河里从小扑腾到大又扑腾到老的。咱俩当年在洛河里玩耍,渴了,咕咚咕咚灌几口河水,饿了,啃着干馍,捞几只河虾嘎巴嘎巴就吃了。可现在的河水,你还能喝吗?你和我一样心疼着这条河呢,我知道。
          巴义给水生穿好衣服,就你这老春梁,还能抗住几铁锨?扛到哪是哪吧,谁让咱是洛河人哩。
          巴哥看着水生脖子上的玉佩,亲爹亲妈的事,还找不?水生指着洛河说,不惦记了。咱这洛河就是我的亲爹亲妈。
          巴义收拾起渔具。
          水生掂起网兜,好家伙,这几条鲫鱼够大的了。让嫂子烧个鲫鱼豆腐汤,我陪哥喝两盅。
          巴义夺过网兜,你想得老美啊,我还要请你喝酒?
          水生说,我家稻花可是说了,今黑儿要是不在巴哥家混碗酒喝,就不让我进屋。巴义笑了,娘们儿家都这德行,你嫂子也是说,要是不把水生兄弟带回家来喝酒,就不让我上床。
          那还癔症啥,走。
          走。
          夕阳坠落在洛河的尽头,给波光粼粼的河水涂了层耀眼的金黄,几只鹭鸟在河面上嬉戏。
          巴义哥,咱洛河美着哩。嗯,美着哩。
    (选自《芒种》,2021年第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引述了甄皇后的悲凄故事,意在暗示下文主人公水生在襁褓之中便因船只失火而漂流洛河的不幸遭遇。
    B.“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看似极具攻击性的拒斥背后,有对娃的心疼,也有对兄弟义无反顾保护洛河环境的理解。
    C.“不亏,活该”:“不亏”说明水生认为能保护洛河挨一铁锨是值得的,“活该”则表现出他造成娃饭店停业而心有愧疚。
    D.小说结尾“美着哩”三个字,既写出水生与巴义对洛河美景的喜爱,也蕴含着兄弟二人误会消除、情谊复初的愉悦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起于洛河,结于洛河,围绕洛河展开一系列故事情节,洛河既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又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B.“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巧妙地完成了二人从年少到年老的时间过渡,极富艺术美感。
    C.水生“我欠着你”的真诚表达与毅然举报的“恩将仇报”形成错位,在矛盾冲突中强化了对巴义娃污染环境行为的批判。
    D.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简洁精炼,清新自然而又细腻多情,在质朴口语与诗化环境的交融中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3)“如意玉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一条大河波浪宽”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组卷:12引用:4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①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唐才子传•李白传》)(注)飞燕,指赵飞燕,汉成帝刘骜皇后,以美貌著称,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秽乱后宫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体现了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表达(21分)

  • 8.下面是关于中国子女是否对父母说过“我爱你”调查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图,请仔细观察,并写出结论,要求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90个字。

    组卷:27引用:3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应试教育的惯性力量,扭曲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社会鄙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和行为依然司空见惯,长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社会需要跳出传统“劳动教育”的窠臼,创新劳动教育的内容,探索劳动教育的新方式。
    ——《中国教育报》      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各行各业人们的辛勤劳动。
    ——习近平      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校团委将于五四青年节举行一次以“培养劳动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