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组卷:329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组卷:198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组卷:816引用:5难度:0.7
二、对比阅读。
-
4.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甲】题目“渡荆门送别”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都描写了壮阔、奇丽之景。
B.【甲】【乙】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的得意之情。
D.【甲】【乙】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
(4)选出【甲】【乙】中任一画线句,结合其加点词,分析其妙处。组卷:115引用:3难度:0.4
三、诗歌鉴赏。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组卷:29引用:2难度:0.7 -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
(2)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叙事为主,交代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山随平野尽”一句中,“随”“尽”化动为静,视野辽阔,境界高远。
C.颈联两句诗,描摹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美极了。
D.尾联诗人借家乡之水对自己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组卷:65引用:2难度:0.8 -
7.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的作者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行程,用语简洁而深切。
C.颔联所写景色优美奇幻,颈联更显开阔宏大。
D.尾联照应诗题“送别”,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收尾。组卷:85引用:3难度:0.6 -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以叙事为主,交代诗人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C.“怜”喜爱之意,明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暗含诗人的思乡深情。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意境高远,风格纤细,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组卷:28引用:1难度:0.7 -
9.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①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下面对这两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首联点题,概写登楼总体印象,黄昏登上谢朓北楼,望见晴空下的宣城就像一幅画,总领全篇之景。
D.乙诗颈联中的“寒”“老”二字显得新鲜而贴切,因为“寒”“老”二字既写出了秋色的苍凉,也写出了诗人政治失意后的惆怅、落寞。
(2)用自己的话描述乙诗颔联“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所展现的画面。
(3)两诗的尾联都直抒胸臆,分别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
(2)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组卷:11引用:1难度:0.5 -
12.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述。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13.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画面加以描绘。组卷:40引用:2难度:0.7
三、诗歌鉴赏。
-
3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组卷:193引用:5难度:0.5 -
40.古诗阅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组卷:6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