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七年级(下)期末地理试卷
发布:2024/6/12 8:0:8
一、读所给图文资料完成各题。
-
1.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会标”(图1)和“亚洲地形河流图”(图2),完成8~11题。
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会标”,六个花瓣状图形代表( )组卷:4引用:0难度:0.70 -
2.读亚洲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其主要理由是( )
①面积最大
②跨纬度最广
③跨经度最广
④东西距离最长组卷:36引用:0难度:0.70
一、读所给图文资料完成各题。
-
46.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50年代开始,到北极考察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9~47题。
下列极地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组卷:4引用:0难度:0.50 -
46.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50年代开始,到北极考察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9~47题。
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4引用:0难度:0.60 -
46.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北极有两条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东北航道”,以及小部分航段位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的“西北航道”。结合材料并读图,完成19~20题。
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为寒冷,其原因是南极地区( )
①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高
②大部分陆地被冰雪覆盖
③以陆地为主且海拔较高
④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组卷:6引用:0难度:0.50 -
46.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50年代开始,到北极考察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9~47题。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一一罗斯海新站将成为中国功能最全、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和人文创新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其能够全年利用的清洁能源是( )组卷:4引用:0难度:0.50 -
46.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23~25题。
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10时47分,我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70°S,94°W) 与冰山碰撞,经检修后按最近距离驶向我国最近的南极科考站,该科考站是( )组卷:4引用:0难度:0.50 -
46.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50年代开始,到北极考察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9~47题。
北半球冬至日时,下列四地昼长最短的是( )组卷:8引用:1难度:0.50 -
46.近年来,极地海冰范围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图为1979—2013年间北极9月海冰范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开展极地地区的海冰研究有助于( )组卷:27引用:1难度:0.50 -
46.2022年3月,据美联社、英国《卫报》等多家外媒报道,南北极同时出现极端高温南极一些地区气温刷新纪录,比往年同期平均气温高至少40℃,而北极部分地区的气温也高出至少30℃。气候学家指出,南北极同时出现高温,史无前例。读两极地区图,回答下面15~16小题。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逐渐减少,“蓝色”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组卷:5引用:0难度:0.90 -
46.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国家越来越多。50年代开始,到北极考察的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极地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极地地区和平利用、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受到全世界的重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39~47题。
下列在南极大陆及附近海域的行为中,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是( )组卷:4引用:0难度:0.50
解答题
-
47.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问题。
欧洲西部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同为大洋西岸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这里成为全世界游客旅游目的地;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人口增长快,农牧业生产技术落后;巴西亚马孙河流域,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全球气候。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环境与粮食问题和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就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提出建议。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