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0课 三峡》2021年同步练习卷(1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对比阅读

  • 1.(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处(同“缺”,空隙、缺口)
    B.属凄异(延长)
    C.风烟俱(干净)
    D.负势竞(向上)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三峡七百里中/富阳至桐庐
    B.沿溯阻/哀转久
    C.素湍绿潭/蝉千转不穷
    D.不疾也/静修身
    (3)对选文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星星和月亮。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山峦)背靠着地势争着向上,相互向高处和远处延伸。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那些经常忙于事务的人,看见这样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从不同季节分别着墨,构成了一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
    B.甲文中,作者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冬春,晴初霜旦,分别写了三峡的清幽美、奔放美、和凄婉美。
    C.乙文“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
    D.乙文中,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逐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2.文言文阅读。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王命急宣 或:
     
    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奔:
     
    ③哀转久 绝:
     
    ④四时 俱:
     
    ⑤未复有能其奇者 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上面两文都写到了“猿鸣”,请分别说说“猿鸣”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甲】【乙】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乙)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
    ①径: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作者郦道元,
     
    (朝代)
     
    家。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略无处 (
     

    ②不见月(
     

    ③乘御风(
     

    ④沿阻绝(
     

    (3)翻译下面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西陵峡是三峡的一部分,请你阅读甲乙两篇文章,说说西陵峡拥有三峡中的哪些特点?

    组卷:3引用:3难度:0.6
  • 4.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阻绝                溯:
     

    ②属凄异                引:
     

    ③不及返                顾:
     

    ④岩幔亭峰后崖也   即: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组卷:223引用:2难度:0.6
  •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ㅤ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ㅤ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蹙然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选自方苞《游雁荡记》)注:①疮:疮疤。②蹙然:惊心。③鸠工:集聚工匠。④标揭:标榜扬名。⑤冥:消失。⑥一:完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蔽日 隐:遮蔽。
    B.飞其间 漱:冲刷,冲荡
    C.林寒润 肃:肃杀,凄寒。
    D.空谷传 响:响亮。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语段(一)选自《水经注》,重点应写三峡之水,为何却从山的高大连绵写起?
    (4)语段(一)和语段(二)各自表现了三峡与雁荡山怎样的特点?

    组卷:30引用:3难度:0.6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本文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停两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沾 人 窥 深 悸 魄
    (2)解释下面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略无
     

    多趣味
     

    气云浮
     

    ④鼓山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4)【乙】文与【甲】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哪一句?
    (5)请概括【甲】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不同之处,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组卷:107引用:4难度:0.5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ㅤㅤ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ㅤㅤ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ㅤㅤ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陆游《入蜀记》(1)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B.绝𪩘/多生怪柏
    C.过/巫山凝真观
    D.如鸾鹤/翔舞徘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            自:
     

    ②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
     

    ③四无纤翳               顾: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

    组卷:2引用:2难度:0.9
  •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各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释: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写此文时,宋濂正在河南龙门山讲学。②杳:深邃朦胧貌。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
     

    ②沿溯阻
     

    (2)把语段【甲】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概括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特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
    (4)语段甲乙都是古代游记散文,都具有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的结构特点,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具体分析。

    组卷:21引用:2难度:0.5
  •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
    ①径: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①略无
     
    ②不见
     
    ③乘御风
     
    ④沿阻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甲】文最后一段中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4)西陵峡是三峡的一部分,请你阅读【甲】【乙】两篇文章,说说西陵峡拥有三峡中的哪些特点?

    组卷:25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二)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与龙门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磴”。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鼎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郦道元《孟门山》)
    注释:①灭:阻挡。②磴:险峻的山坡。③厄:阻塞的地方。④漱广:因受流水冲击河床变宽。漱,指水的冲击。⑤倾崖返捍:水势猛冲山崖而又折回。⑥窥深悸魄:往深处窥探,使人惊心动魄。窥,窥探,看。悸,惊。⑦怒:发怒用力的样子。形容水势很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 三峡七百里中/非亭午夜分
    B.绝 沿溯阻/往来而不
    C.属 引凄异/予作文以记之
    D.良 多趣味/有田、美池、桑竹之属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段(一)中作者是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景描写得趣味无穷的?请从意象选取角度简要分析。
    (4)文段(一)中三峡的夏水与文段(二)中的孟门之水有什么异同,两文在描写方法上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三峡(节选)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选文中的“江陵”和“承天寺”的地理位置都在今
     
    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下列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北魏陶弘景,他生活的朝代晚于(乙)文作者苏轼。
    B.(甲)文突出水的湍急、雄壮,(乙)文划线句为了突出水的澄澈。
    C.(甲)文重在写景,而(乙)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游览中国南方山水后写的一篇游记。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课内阅读

  • 3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
     

    引凄异
     

    (2)找出第三段中描写颜色的两个词,并简要说明它们各表现出水的什么特点。
    (3)作者没有按照自然更迭的顺序来描绘四季景物。试从“水”的状态着眼,说一说选文是如何安排时序的。

    组卷:16引用:2难度:0.5

三、文言文阅读

  • 3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选择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A.略无处(同“缺”,空隙、缺口)
    B.回倒影(清澈)
    C.虽乘御风(飞奔的马)
    D.林寒涧( 肃杀,凄寒)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沿溯阻 哀转久
    C.蒙辞军中多务 刀劈儿狼首
    D.春冬 大兄何见事晚乎
    (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翻译成汉代汉语正确的是
     

    A.如果不是中午或夜晚时分站在亭子上,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自从不在中午和晚上时分,就没有看见过太阳和月亮。
    C.如果不是在中午或晚上,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
    D.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4)选择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B.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C.本文句式骈散相间,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语言精致、洗炼,充满生气。
    D.在文章的节奏上,本文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根据《三峡》回答问题
    (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蔽日(隐瞒)
    B.多趣味(确实)
    C.绝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消失)
    (6)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林:青翠竹    寒涧肃
    C.绝:哀转久    沿溯阻
    D.素:湍绿潭    可以调
    (7)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组卷:3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