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2020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组卷:130引用:2难度:0.8 -
2.科学家已经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测到了原子和分子,且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3引用:7难度:0.8 -
3.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91引用:2难度:0.5 -
4.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如图所示),该过程所涉及到的变化正确的是( )
组卷:174引用:7难度:0.8 -
5.天然水是混合物,往往需要净化。如生物生长需要淡水,科研、医疗和工业生产需要纯净水。下列关于水净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6 -
6.水是生命之源。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05引用:18难度:0.6 -
7.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H原子,白球代表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
组卷:1127引用:35难度:0.5
二、填空题:
-
21.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是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重要途径。
(1 )从宏观知微观
日常生活中,湿衣服晒在太阳底下更容易晾干。这一常见的宏观现象从微观的角度可以解释为
(2)从微观知宏观
元素周期表是能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宏观元素及对应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请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①H+核外电子数为
②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③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试推断碘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组卷:140引用:4难度:0.5 -
22.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科学兴趣小组按下列装置进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为观察到有紫红色铜的生成,兴趣小组同学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1)采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进行实验。这样的做法的好处是
(2)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3)探究影响实验的反应物的比例。按下表的比例称取2克木炭与CuO的混合物,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表:总质量相同(2克)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反应物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1′51″ 1′43″ 1′57″ 1′51″ 1′51″ 1′53″ 4′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
气泡较少实验结果 表层铜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
Cu2O主要产物是Cu2O 组卷:10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