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2018年单元测试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茗海中学)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0引用:1难度:0.8 -
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组卷:61引用:1难度:0.6 -
3.2014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87引用:16难度:0.9 -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组卷:26引用:3难度:0.8 -
5.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 )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a(OH)2 NaOH NaCl C AgNO3 Ba(NO3)2 BaSO4 D H2O O2 CO2 组卷:168引用:27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40分)
-
14.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 蒸馏水 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pH 7.5~9 10~11.9 12~14 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
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表示的意义是:
【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
【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
【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
【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pH值的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组卷:987引用:13难度:0.3 -
15.为测定(NH4)2SO4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民和小青分别按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样品中杂质可溶,且不参与反应)。
方案1:小民称取13.60g样品,与足量的浓NaOH溶液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将获得的气体直接用足量的浓硫酸吸收,浓硫酸增重3.91g。
方案2:小青另取等质量的样品溶于水,向水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23.30g。
①简述不合理的方案是
②选用合理方案计算该(NH4)2SO4化肥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