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并非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会有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因而,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表明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因此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什么可取之处。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就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组卷:10引用:5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地区 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 地下水占各部门用水总量的比例(%) 农业 工业 城镇生活 京、津、冀、鲁、
豫、晋、内蒙古57.84 44.5 67.6 71.3 东北三省 22.91 17.64 28.52 33.26 西北五省 16.26 10.00 39.82 61.26 北方总平均值 32.44 24.20 51.57 59.00
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两个主题都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意在让“保护水、节约水、珍惜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水利部将继续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监测分析表明,治理区地下水水位与综合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开始好转。水利部提出,接下来将以京津冀、三江平原及黄淮地区等11个区域为重点,明确治理目标、措施、任务,深入推进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同时,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
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地下水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我国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等地。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发生沉降。南方地区虽然很少开采地下水,但区域超采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因而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位于西北的新疆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200毫米,宝岛台湾地区降水较为充沛。
B.京津冀等七省市对地下水需求量大,地下水占比的四项指标均高于北方均值。
C.西北五省地下水占总供水量比例不高,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
D.我国北方地区的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南方地区,因此对地下水的依赖度较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2年“中国水周”确定的“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活动主题,将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B.我国北方地区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800毫米,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是本次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
C.地下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
D.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例低于美国、日本,主要原因是我国地下水储量低且南方开采不足。
(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子瞻中学将围绕今年主题开展相关活动,校学生会拟向社会发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的倡议。请结合材料拟写倡议内容。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白 皮 鞋
[苏丹]阿卜•白克尔•哈里德 天色暗下来了,水汽预示着将有一个不愉快的黑夜。我坐在市场的一家咖啡馆里,苦苦地思索着下月的日子该怎么过……我在责怪着自己由于一时冲动买了一双白皮鞋。按我这样地位的小职员来说,真不该如此,就是想买也该等下月再说。我埋怨我干的荒唐事儿。正在烦恼的时候,耳旁传来一声声叫擦皮鞋的声音……
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一个约摸十一岁的孩子,披着一件不称体的长衬衣,两条瘦腿活像竖在地上的两根细棍,苍白的圆脸庞上长着一对炯炯发光的、满是孩子气的大眼。或许他早就以为我会坐下来的,所以竟没来得及等我张口告诉他这双皮鞋还是刚上脚的,他的两只小手就已经在身旁的小木箱里匆忙地翻寻着什么了。
他严肃而又小心翼翼地卷起衣袖,从木箱里取出一个铁匣,立刻埋首在这项“艰巨”的工作里。
我百般无聊地看着电影院前熙来攘往的人群,现在不比公共假日那天,很少见到中学生的影子。站着的尽是些套“吉尔巴”(一种苏丹民族服装)或穿着形形色色衣衫的童工,男女摊贩杂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兜售吃食。
我本以为这个孩子很快就会擦完的,而他不时顾盼着影院前的观众,低声问身旁另一个孩子:
“听,开演了吧?”
“我早看过了,你要瞧,你自个儿去吧?”
这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玩弄着手里的木棍,一面又频频抬眼留心一个闲散地等着友人赴约的青年。
擦鞋的责备而又痛苦地扫了他一眼,便拿起我那擦好鞋油的一只白皮鞋放在墙脚下,稍晾一会儿再打光。熙熙攘攘的顾客不知是谁在鞋上踩了一下,这一脚几乎使他前功尽弃,他掸掉灰尘,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不长眼哪!”
说着又伸出两只小手聚精会神地开始他的擦鞋工作。
片刻间天空里越积越厚的乌云又一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听到他自言自语地在嘟哝:
“真主保佑,这场雨下来,看不成电影还没什么,断了我的粮可怎么办?”
雨说下就下,稀疏的大滴雨点开始落了下来。人们蜂拥地躲进咖啡馆,渐渐把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挤越远了。
滂沱大雨,倾盆如注。我端着座椅退进屋里,坐下后先忙着把两只光脚丫子塞进桌肚里,但心里止不住胡思乱想起来:这孩子哪儿去了呢?准拿走了我的皮鞋……唉,多讨人喜欢的一双新皮鞋,不用费多大劲就可以脱手的。本来嘛,眼看着浓云蔽日,预示着有一场大雨,大街小巷尽是泥水,我干吗还一定要让他再擦呢?真是活见鬼!
根本的问题倒还不是对这双丢失的鞋感到特别惋惜,问题是要我光着脚在这么一个漆黑的夜晚步行回家,倒是生平第一遭。
折磨人的整整一小时过去了。在这一小时里,我的心简直是随着表上的分针在移动。而这个小东西看来却毫不在意地计算着这一寸寸蚕食我的耐心、让我神经都快爆裂的时光。
希望孩子送回皮鞋的幻想已成泡影了,这个该杀的家伙竟这么拿着我的皮鞋就溜跑了。
我开始认真地考虑回去的那条道,当然,最好能雇一辆车,可是车停在大马路上;还有,钱呢?看来惟一的办法只能光着脚在我们那条既窄又危险的巷子里冒上一次险了。
又过了一小时,雨仍下个不停,咖啡馆里挤得水泄不通,等着孩子把鞋送回来似乎没什么希望了,抑制不住的气恼和郁闷阵阵袭上心头。播音机响了好长一阵终于静下来了。靠在躺椅上的、捏着帽子站久了的人都活跃起来,坐在一旁长凳上的还在热心地讨论着雨……
时间将近午夜,雨势渐弱,最后天空里只飘落着星星点点的雨丝儿,人们可以回家了。人们开始离开咖啡馆,不到半小时,屋里便走空了。侍者动手收拾桌椅,示意说:你也该走了。
老实说,我本也打算最末一个离开这儿,因为我不相信我的神经能经受得住自己光着脚在众目睽睽下走回家去。
我低着头走出大厅,刚穿过活动门,冷不丁地一下子怔在那儿了,两条腿似乎瘫陷在淤泥里,半步也提不起来,张大了的嘴不知说什么好,一个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好熟的脸哟--光着上身,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倒在墙角里睡着了。他的另一只手紧紧捏着一包东西,我过去轻轻地摇醒了他,他跳起身来,小手揉了一阵眼睛,迷糊中他忆起了我是谁。他连忙打开布包,一边忸怩地向我道歉。我这时才发现他是那么困倦,瞌睡沉重地压着他的眼皮。
付了钱,帮他披上那件不称体的、包过我皮鞋的长衬衣,我默默地踏上了归途。
满街的泥水,人们早就进入香甜的梦乡……周围是一片漫长、寂静得怕人的黑夜,电线杆上的街灯散出一团团灰白的光芒,似乎连这个也给雨水浇了个透湿。这种时刻四周见不到一点活的东西,哪怕是一只丧家的狗还是一只迷途的猫。
一幅使我无法入眠的景象萦回在我的脑际,那个孩子--我们的孩子,仿佛就坐在我床边,胳膊肘支着一只小木箱,另一只手里紧握着一双白皮鞋。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佳作选》春风文艺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大篇幅地对“我”进行心理描绘,“我”的种种心态,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改变,使得故事更显真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B.本文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多种细节描写,如男孩与伙伴的对话、娴熟的擦皮鞋的动作、用衬衫包裹白皮鞋等等“小”笔触,塑造了一个勤谨自强、诚信守责的小男孩形象,引发读者对以小男孩为代表的弱势人群深深关切的善良之情。
C.结尾处对小男孩形象的描述,以及我把擦鞋孩子称为“我们的孩子”,体现出“我”内心的反省与悲悯情怀。
D.文章具有明晰的镜头感,对景物、人物的描写绘声绘色,故事环境逼真生动,使人如入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文中划线处多次描写雨势的变化,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对比是本文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小说中运用了那几组对比,试作简要分析。组卷:10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划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要求:不得改变愿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组卷:128引用:36难度:0.3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公众号发表了一篇《优秀会“传染”!全寝保研!》的短文,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418寝室的8名女孩于不久前成功被保研一事。该寝室的8名女孩中4人被保送至本校,另外4位同学则被保研至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她们说宿舍学习氛围浓厚,对保研起了很大作用。
这则短文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和意见。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组卷: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