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7 23:30:2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每个民族、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涌现一批影响时代发展的英雄人物,也都有建构、塑造与宣传英雄人物的方式与路径。盘点近期电影创作中的英雄叙事,大体可以概括为革命英雄叙事、时代英雄叙事与传奇英雄叙事三种向度。而从这三种不同向度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电影创作英雄叙事同样的追求——回到人性的复杂维度上去表现英雄的平凡与不平凡,找到其与当下时代生活的连接点。
          英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不仅储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以中国人熟悉的革命历史作为叙事背景,通过对一个或一群英雄形象的塑造,使观众在回望历史的过程中增强价值认同,是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常用的方式。比如,《金刚川》在结构上设置四个单元,以多重维度讲述同一个故事,在渲染宏大场面的同时,将情感关注点放在朝鲜战场上的普通战士身上,从他们身上折射中国志愿军群体的坚忍不拔和牺牲精神。
          与以往革命历史题材的英雄叙事相比,近期涌现的电影作品在从宏观、大处观照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爱国精神的同时,往往从细节、小处着眼,尊重观众的个体经验和观赏感受,着力表现人物可敬可亲的一面,激发观众的崇敬和喜爱之情。如《1921》中,毛泽东在上海滩的奔跑、李达夫妇唱起《国际歌》相互激励等细节刻画,增加了共产党人的魅力。
          英雄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其中蕴含着特定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不仅能引领新时代社会文化的价值理念,也可以对凝聚中国心、民族魂产生积极作用。近年来涌现的一批现实题材电影将视角锁定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时代英雄,以日常化的故事书写展现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比如《黄大年》《攀登者》等就将目光聚焦英模人物的平凡生活,使人物关键时刻迸发出的优秀品质与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的言谈举止交相辉映,让观众在这些“作为英雄的人”与“作为人的英雄”身上获得情感共鸣,为中国主流电影叙事方式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
          总之,如何通过电影的多种叙事方式实现对英雄精神的精准呈现与传播,是新时代电影创作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命题。这需要作品在彰显民族精神、时代景观与文化心理的多重向度中,将更多诉诸中国人精神内核与情感结构的内容呈现出来,使其超越以往传统叙事文本的模式与套路,以期提高电影的思想深度,增加其精神厚度。
    (摘编自李娟《英雄叙事的时代书写》)      材料二:
    《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在延安》等一批庆祝建党90周年的红色电视剧塑造了一批更加生动鲜活、富有青春朝气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的一些可贵品质已越来越被大众传颂。
          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引领大众的审美意识。重塑英雄人物,是中国电视剧艺术应当自觉遵循的普遍规律。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艺术载体,要自觉承担起继续挖掘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重新审视民族心理、重铸民族灵魂的重担,以形象生动的镜像艺术语言定格英雄人物,通过宏大叙事重新建构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李泽厚在《中国美学史》中指出:“中国艺术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上,便是高度强调美和善的统一。这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感人的英雄人物总会在受教者群体中引起情感的波澜,在个体趋善的教化中提高群体素质,走向和谐,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文环境。塑造一个英雄就播种一种勇气和力量,使人们在崇高的艺术形象感召下,净化灵魂,增加勇气。电视剧艺术家们将英雄形而上的概念具象化,活跃在荧屏上的英雄形象给人们清醒而有效的行为指点和精神培植,进而成为社会行为的有益指南。英雄的精神境界对观众构成一种道德伦理的震撼,同时也会让观众形成一种道德伦理的积淀。这种积淀愈深,观众的精神境界就越高。
          中国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建构的艺术载体,除了表达自身的娱乐功能之外,也应该以英雄理想的精神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彼得•伯格在《漂泊的心灵——现代化过程中的意识变迁》中谈到,受现代化影响而生活在第三世界的人,开始感到自己无根,没有归宿。简单地说,现代化带来的是一群心灵漂泊、失落的个人。其实,人们的这种无根与漂泊、失落与伤感,能在观赏承载着英雄叙事的电视剧作品中得到宣泄。人们回望历史,重塑英雄,在某种意义上找寻自己的方向和归宿,这是一种深刻而潜在的下意识的文化期待和文化诉求。
          中国电视剧的英雄叙事,常常强调宏大主题,以英雄为主角,以崇高、正义、无私、坚强、勇敢、拼搏、奉献等优秀的人格素养来塑造人物形象。而镶嵌在民族记忆中的英雄形象,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符号,具有强大的精神统摄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
    (摘编自杜莹杰、张一扬《中国电视剧英雄叙事的美学向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电影创作中的英雄叙事一直追求从人性的复杂维度上表现英雄的平凡与不平凡,找到其与时代生活的连接点。
    B.英雄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资源,蕴含了民族情感,他们对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有着积极作用。
    C.英雄既有如常人般平凡的工作生活,又有不同于常人的伟大精神,而后者是一位英雄区分于常人的重要原因。
    D.在观看红色电视剧时,观众会在对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感到震撼的同时形成一种道德伦理上的积淀,进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会有不同的英雄,但对英雄人物的建构、塑造及宣传的方式与路径相同。
    B.电视剧是一种文化建构的艺术载体,与其他艺术手段相比,电视剧在重新建构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上更具优势。
    C.现代化造成了一些人心灵漂泊、失落,没有方向和归宿,但这种状态可以在观赏承载着英雄叙事的电视剧作品时得以宣泄。
    D.我国电影只要将有关人民精神内核等内容呈现出来,就能超越以往传统的模式与套路,提高思想深度,增加精神厚度。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当下在电影创作中的英雄叙事方法”的一项是
     

    A.从宏观、大处着眼,通过对一个或—群英雄形象的塑造,来观照英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以及爱国精神。
    B.从细节、小处着眼,尊重观众的个体经验和观赏感受,着力表现英雄人物可敬可亲的一面,激发观众的崇敬和喜爱之情。
    C.中国电影作品将视角锁定现实生活中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时代英雄,通过日常化的故事来书写展现他们身上的时代精神。
    D.电影作品应在彰显民族精神、时代景观与文化心理的多重向度中,将更多诉诸中国人精神内核与情感结构的内容呈现出来。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李泽厚所说的“中国艺术表现在美学上是高度强调美和善的统一”的理解。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哨  雁
    相裕亭
    “大雁来了!”
          有人这样惊呼,就有人放下手中的活计,仰望天空。瞬间,可见成群的大雁,如同一串串小蝌蚪似的,打遥远的天边,排成排、扯成行,或组合成各种好看的线形,一路“嗝儿,嘎儿”地鸣叫着飞翔。
    “一只,两只,三只……”读过两三年书本的孩子们,还会挺着脖颈,报出那群大雁的数量。若是几个孩子一起数,自然就会有数得不对的一方,相互间发生争执,想去重数,雁群却飞远了。
          其间,也有雁群在空中盘旋几圈后,随之乱了队形,前呼后拥地落下来寻找食物吃呢。
          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水洼儿浅了,鱼虾却肥美了,加之与海岸相接的麦田地,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到远处的村庄。那些远道而来的大雁们,从空中俯视到此处翠盈盈的麦苗和银光闪闪的水泡子,便饥不择食地落下来。大雁们喜食滩涂上的跳跳鱼和小沙蟹。时而,雁群还会聚集在汪塘里追逐嬉戏,等它们在水中吃腻了鱼虾,便想去岸边的麦田地里啄食爽口的麦苗儿。而盐河边的捉雁人,偏偏就选在这个时候,对雁群下手了。
          他们在堤岸边的豁口处下丝扣、设陷阱、埋伏铁夹子,专等大雁们步入麦田时,绊住它们的双脚,或“扑棱”一声,将它们跌进陷阱里。这些招数,都是专业捉雁人惯用的手法。而盐河边的孩子们用线绳和渔钩,也能捉到大雁。孩子们选择生命力较强的沙光鱼、小泥鳅为诱饵。一旦那带钩的诱饵,被馋嘴的大雁啄食到,再想挣脱,就很难了。
          但是,莫大的麦田、漫长的海岸线,谁能知道雁落何处?所以,孩子们下套捉雁,十之八九,空欢喜一场。
          而盐区的钱家就不同了。
          钱家,世代捉雁。钱家人懂雁语、识雁路,不但能准确地估算出雁群着陆的地点,还能引诱雁群朝着他们指定的地方落下来,奇吧!
          说来,也很简单。大雁们惧怕人类,但它不害怕动物。雁群在空中飞翔时,俯瞰到下面沟湾、河畔里有牛羊,就认为那里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因为,雁群从北方茫茫的草原来,它们曾经与草原上的野生动物共同生活过。所以,此番看到家养的牛、羊,误认为又找到了它昔日的伙伴,相继落下来,不知不觉间,便落入了捉雁人的圈套。
          早年,钱家人捉雁,就是利用牛羊引路的法子,去引诱雁群着陆。但是,那样的捉雁效果并不是太好。因为,大雁们生性胆小,它们奔着牛羊落下时,并不是落到牛羊跟前,总是要与牛呀、羊的,保持着一段距离。由此,钱家人即使把雁群从天空中引诱下来,也很难让雁群落到他们下套的地方。
          晚清时,钱家人跟西方传教士学会了以“雁”引雁的招数。他们把先前捉到的大雁做成标本,放在海滩上或四野空旷的麦田地里。空中的大雁,看到此处有同伴觅食,就认为是安全的栖息场所,盘旋着落下来时,往往会与“假雁”靠得很近。由此,钱家人捉雁的概率大有提高。他们设套、下网、支翻板,紧挨着“假雁”,即可奏效。
          这一年,钱家人捉到一只脖颈修长的白色大雁。现在想来,那是只白天鹅。
          盐区人所说的大雁,泛指迁徙中的所有大鸟。尤其是盐区的孩童们,他们分不清迁徙的鸟儿都叫什么名儿,只要是比家燕大的鸟儿,统称为大雁。其实,就大雁本身,也有好多品种。比如灰头雁、斑头雁、豆雁、雪雁、白额雁、宽嘴雁、细嘴雁等等。
          钱家人用翻板,捉到那只白天鹅,可谓皮毛未损。
          钱家人喜出望外,当即用线绳捆住它的双脚和翅膀,并用一根细细的柳条,穿进它的鼻孔,上下缠绕,扎牢,以防它气急败坏,啄伤人。钱家人想把那只活体的白天鹅,送到盐区的大户人家,卖个好价钱。
          当晚往回走时,他们把它与那只“假雁”混装到一个笼子里。原认为那只被缚住翅膀、捆住腿脚、扎紧嘴巴的白天鹅,无技可施。岂料,半夜到家,掀开笼子一看,那只气愤至极的白天鹅,竟然把它被缚的双脚踩踏到那只“假雁”的翅膀上,将自己的修长的脖颈,死死地缠绕到那只“假雁”的脖子上,与“假雁”绞颈而亡。
          见此情景,捉雁几十年的钱家老太爷,顿时慌了神!他扳开那只白天鹅的脖颈,轻叹一声,说:“这是只哨雁!”
          钱老太爷说,它相当于两军作战时的侦察兵、先头部队,它的任务就是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所以,它在被捆住翅膀与双脚、扎住鼻口的情况下,仍然不忘自己的职责,奋起还击,与那只“假雁”同归于尽。
          钱老太爷料定,后面一定有雁群(天鹅群)跟来。
          果然,第二天,大批的白天鹅打盐区上空飞过。但,无一只落下来。
          原因是,当天被“假雁”迷惑的,不是一只白天鹅,而是两只,一对儿。钱家人只捉到其中一只母天鹅,另一只公天鹅,看到它的伴侣落入陷阱,盘旋在此,昼夜悲鸣,不时地提醒着后面的雁群,此处险恶,不可着陆。
          此后,盐河边的大片滩涂上,尽管还有雁群落下,但大都是灰头雁、斑头雁之类普通的雁群。像白天鹅,那一空中精灵,在盐区就此绝迹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雁在空中盘旋飞舞,排成了各种各样的队形,它们对人类有着高度的警惕,但是并不排斥其他动物。
    B.秋天盐河口的滩涂上,鱼虾肥美,饥饿的大雁们闯进入们的生活领地,由于捕雁人的存在,危险随之而来。
    C.哨雁及其伴侣以死抗争,提醒同伴这一情节将动物身上的灵性与光辉淋漓尽致展现出来,呼唤人们呵护生灵。
    D.文章在不动声色的描述中批判了人们的残忍,同时也向人们昭示:唯有放下杀戮,人与动物才会和谐相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小说开门见山,展示雁群盘旋飞舞的画面,既照应了题目,又引出了下文相关的故事情节。
    B.小说将一般捕雁人的捉雁手法与钱家人的捉雁手法做对比,只是为了说明后者捕雁技艺更高超。
    C.钱老太爷诱捕哨雁的过程就是—场人与雁的暗斗,双方的暗战增加了作品的传奇色彩。
    D.文中哨雁与“假雁”绞颈而亡,这一情节将全文推向了高潮,哨雁的形象跃然纸上。
    (3)文中世代捉雁的钱家诱捕大雁的方法与别人有何不同?
    (4)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宕开一笔,用大量的篇幅描写盐区的自然环境?

    组卷:7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南工大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全幅面变色智能窗。该智能窗的光伏层采用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全透明钙钛光伏层,而且整体采用垂直串联的方式,将电极层、光伏层、变色层像三明治一样自下而上堆叠,实现了100%的有效空间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该团队将钙钛光伏层浸泡在特定的化学溶剂中,根据浸泡时间长短对化学材料的比例进行调控,使这种光伏层材料实现了高达76%的透光率。此外,这种智能窗还具有应对不同太阳辐射强度的高度自适应性。所谓高度自适应性是指智能窗可根据不同的太阳光照强度及天气自适调节室内采光——晴天时,智能窗让室外的强光少透进一点,这样就不刺眼;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简要概括“全幅面变色智能窗”的特点。

    组卷:1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

  •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知名图画书作家赛门•詹姆斯于2004年出版的绘本作品中有这么一个温馨的故事:《小步走路》。
          三只鸭子迷路了,年龄最小的那只一会儿吵着要找妈妈,一会儿说他的脚好酸,聪明的鸭子大哥教他“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鸭子二哥还给他取个名字叫“小步”。小步在哥哥的鼓励下,时快时慢地埋头走路。有时走累了,他又赖在原地不想动,哥哥总是耐心地提醒他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走。最后,小鸭子居然第一个走到了家。
          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加缪      以上内容颇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