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 沁园春·雪》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0/5 3:0:2

一、选择题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90引用:2难度:0.8

二、基础知识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园春
     

     

     

     

     

     

    俱往
     

     

    射大diāo
     

    jìng
     
    折腰
    红装素guǒ
     

    妖ráo
     

    组卷:69引用:2难度:0.3
  • 3.理解词义。
    (1)惟余莽莽:
     

    (2)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3)
     
    :天之骄子。
    (4)风流人物:
     

    组卷:23引用:2难度:0.8

六、诗歌阅读

  • 8.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分上下两阕,请分别写出两阕的主要内容。
    (3)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4)文中“望”和“惜”领起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5)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请你再抄录毛泽东的诗词各一首,并能背诵。

    组卷:157引用:3难度:0.5

七、现代文阅读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惊涛拍岸千堆雪
    ——《沁园春•雪》发表的前前后后
    汪建新
          1935年10月,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整个西北高原冰雪覆盖,真是既雄伟又壮丽,而冰冻了的黄河别有一番独特景象。毛泽东来到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回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明史,不禁豪情满怀,写下了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1945年10月24日,坐落于重庆七星岗的中苏文化协会门前热闹非凡,青年画家尹瘦石和南社盟主柳亚子联合举办的诗画联展进行预展,25日展览会正式开幕。展览会上,柳亚子不仅展出了毛泽东咏雪词的墨宝,还展出了他的一首和词:
          廿载重逢,一阕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意惘惘;黄河流浊,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
          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秾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亚子还曾写过一篇《跋》,其中写道:“毛润之《沁园春》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展览会后,柳亚子将毛泽东的咏雪词和自己的和词一并送到《新华日报》。《新华日报》考虑到发表毛泽东的作品须经本人同意,没有马上答应。1945年11月11日,柳亚子的和词在《新华日报》第四版上和读者见面。
          正当柳亚子为发表毛泽东咏雪词一筹莫展时,重庆的另一张民营报纸《新民报》却“捷足先登”了。《新民报》有个副刊《西方夜谭》,吴祖光担任编辑。他意外地得到咏雪词,展读之后,兴奋莫名。他多渠道对咏雪词内容进行了核对,分别得到了三份手抄稿,竟然互不相同,他只好将三份抄件拿来一起进行整合。1945年11月14日,《西方夜谭》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这是咏雪词首次公开发表,吴祖光立下了首发之功。
          咏雪词发表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重庆返回延安。且说这一天,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陈布雷把《新民报》晚刊发表的咏雪词念给蒋介石听了。他接着说:“毛泽东的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都在为毛泽东的这首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雾重庆’快要变成‘雪重庆’了。先生想想,我们的谈判还没完毕,毛泽东虽然走了,他在重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我们考虑吗?”蒋介石把咏雪词默默再读了一遍。他为毛泽东的文才暗暗吃惊。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公开发表,可谓“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蒋介石自然不会甘心,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召开会议,通知各地、各级党部,要求会吟诗作词者,每人都步毛泽东咏雪词原韵来上几首,挑精彩的发表,希望把毛泽东的磅礴气势比下去。于是,在蒋介石的总导演之下,国民党御用文人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又是拼凑词作,又是杜撰文章。1984年,台南神学院教授孟绝子在《狗头•狗头•狗头税》一书中,谈到《沁园春•雪》引起的“雪战”时,毫不留情面地说:“可惜国民党党徒虽多,但多的只是会抓人、关人、杀人、捞钱的特务贪官,是只会写写党八股的腐儒酸丁级的奴才文官和奴才学者。结果,一直到逃离大陆时,国民党连一首‘毛泽东级’的《沁园春》都没有写出来。”
    (本文有删改)(1)文章围绕《沁园春•雪》的发表叙述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算黄州太守,输气概;稼轩居士,解牢骚。
    (3)“惊涛拍岸千堆雪”化用了苏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词句,原是用来描写长江景色,以此作为文章标题,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4)在由《沁园春•雪》引起的“雪战”中,国民党为什么不能胜出?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组卷:183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