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书写时代是文学的一大功能,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文学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灵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红楼梦》是这样,《百年孤独》是这样,网络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从这次上榜的作品看,《浩荡》《朝阳警事》《天下网安:缚苍龙》《星辉落进风沙里》这些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从不同的生活剖面书写了我们这个时代,彰显了我们的时代精神,而《书灵记》《死在火星上》《天道图书馆》等玄幻、科幻甚至灵异类作品难道就与我们所倡导的时代书写、时代精神没有关系吗?恐怕未必。
          书写时代、反映生活有不同的艺术路径,不同作家会施展不同的文学灵性。选择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大多采取的是“正面强攻”的写法,让自己的笔触直面现实,将故事和人物融入时代生活的洪流。于是,我们从《浩荡》所描写的深圳创业、青春奋斗故事中,看到了改革开放、时代变迁对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巨大影响,让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里传响着历史奋进的足音;《朝阳警事》运用“接地气”的白描手法表现社区民警的从警生涯,用翔实的细节支撑起平凡人生的坚韧与努力,没有“查理苏”,不用“金手指”,却在细针密线的故事铺陈中彰显出时代生活的鲜活本色;而《星辉落进风沙里》则是在一个沙漠探险、驴友救援的故事构架中,蕴含着个人奋斗的责任、青春成长的担当与勇气,以及“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的温情与关爱。很显然,这些描写正是我们时代某一侧面的文学存照,也是网络创作直面时代的文学尝试。
          但对那些玄幻、仙侠、科幻类题材创作能否书写时代,是否具有介入现实的可能或干预生活的价值,难免让人存疑。实际上,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颈子的二三尺而已。”相对于现实题材书写时代的“正面强攻”,幻想类作品的奇思妙想不是写实而是写意,不是正面描写而是曲折表达,不是写生活中“已经有的样子”,而是写想象中“希望有的样子”。老子的“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刘勰的“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也许可以解释这类表意现象。我们看到,这次榜单中的二次元小说《书灵记》,融入修真、仙侠等幻想元素,架构出一个由《论语》《孙子兵法》《聊斋志异》《本草纲目》等文化典籍及唐诗宋词中幻化而出的书灵故事,其所展示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二次元肖像创意,不正是我们赓续传统、传承文明的时代元素吗?看来不是只有对标当下、表征现实的作品才能成为书写时代之作,虚拟的想象、夸张的幻想也可以与书写时代、干预生活建立起或隐或显的艺术关联。这样说来,“网络创作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关键不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一个作品是不是时代书写,其实是源于作者的立场、情怀、笔力与看待世界的眼光的。
    (摘编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      材料二: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才子佳人小说和礼拜六文学被统称为“鸳鸯蝴蝶派”小说被扫进了历史的角落。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网络文学为什么会走历史的回头路?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在文化上,积极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这场求异域新声的文学运动借用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作为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生。
          网络写作发表的环境与传统文学有根本的不同,写作的内容和风格自然也有较大改变。在网络上,作者和读者不喜欢一本正经地说话,轻松、戏谑的表达成为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在网络语境中,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带来了鲜明的网络风格。
    (摘编自周志雄《文学史领域中的网络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也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心灵中的折射,是时代精神的艺术表征,肩负着书写时代的历史使命。
    B.不同的作家会选择不同的书写时代路径,选择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家大多采用“正面强攻”的写法,直面现实生活。
    C.幻想类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借助奇思妙想,写想象中“希望有的样子”,通过写意、曲折表达来书写时代。
    D.判断作品是不是时代书写,关键不仅在于“写什么”,更在于作者的立场、情怀、笔力与看待世界的眼光决定的“怎么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上榜网络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聚焦现实题材的作品,还是玄幻、科幻甚至灵异作品,都从不同的生活剖面书写了时代。
    B.《浩荡》《朝阳警事》《星辉落进风沙里》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现实题材网络作家直面时代的文学尝试。
    C.材料一引用鲁迅、老子、刘勰的名言,是为了论述虚拟的想象、夸张的幻想可以与书写时代、干预生活建立起艺术关联。
    D.网络作家迎合读者的语言喜好,使用自成体系的网络流行语、符号、表情等,将各种调侃、有趣的表达写进文学作品。
    (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二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融合当代中国的发展与自信。
    B.网络文学创作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共振的作品引起读者共鸣。
    C.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新潮流,与传统文学的界限日渐清晰。
    D.网络文学中许多受人喜爱的作品,是时代背景和社会心态的映射。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五四新文学批判旧文学,网络文学又将旧文学复活,二者是否矛盾?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组卷:7引用:8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      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
    “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一个说。
    “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一个看着她的疤,应和道。
          她大约从他们的笑容和声调上,也知道是在嘲笑她,所以总是瞪着眼睛,不说一句话,后来连头也不回了。她整日紧闭了嘴唇,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的那伤痕,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快够一年,她才从四婶手里支取了历来积存的工钱,换算了十二元鹰洋,请假到镇的西头去。但不到一顿饭时候,她便回来,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高兴似的对四婶说,自己已经在土地庙捐了门槛了。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选自鲁迅《祝福》)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但对而未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他迎上去,大声地吐一口唾沫:
    “咳,呸!
          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的说,一面赶快走。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选自鲁迅《阿Q正传》)
    《彷徨》里有一篇颇为独特的小说:《示众》。小说没有一般小说都会有的情节、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也没有主观抒情与议论,只有一个场面:看犯人。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无论是叫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还是有着发亮的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苏州俏”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他们之间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或描写,而主要写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氛围、动作,这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内含着多方面的生长点,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里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狂人日记》《孔乙己》《明天》《头发的故事》《药》《阿Q正传》《祝福》《长明灯》《铸剑》《理水》《采薇》等等。
    (选自钱理群《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祥林嫂,我问你:你那时怎么竟肯了?”“唉,可惜,白撞了这一下”两句话,简省地刻画出了看客们对祥林嫂的厌烦和唾弃的心理。
    B.“你放着罢,祥林嫂!”不同于“祥林嫂,你放着吧!”,强调了四婶对祥林嫂的阻止意味,突出四婶慌张的心情与对祥林嫂的厌弃。
    C.阿Q受到屈辱之后,转头就去欺负静修庵的小尼姑,通过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的不平之气,以获得内心的平衡,体现出其妄自尊大的特点。
    D.节选的《阿Q正传》文段善于运用反语、大词小用、庄词谐用的手法,譬如,以“勋业”“九分得意”对人物进行挖苦和讽刺,使得小说诙谐、幽默。
    (2)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常常借助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心理:祥林嫂额角上的“伤疤”展现了她反抗封建夫权的意识,“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则体现出其投机和妥协的特征。
    B.鲁迅对人物的命名具有深意:“祥林嫂”无名无姓,揭露出当时对女性的轻视;《示众》中的人物大都以外貌特征命名来加强象征意味。
    C.《阿Q正传》以喜剧写悲剧,以调侃的口吻揭示出阿Q“精神胜利法”的可笑与可悲;《祝福》则是以冷峻的笔触描写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D.《阿Q正传》《祝福》充分展现了鲁迅“为人生”的创作理念,小说取材采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揭示人物的精神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3)比较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4)“看/被看”是鲁迅小说常见的模式,《祝福》《阿Q正传》的选文都写到看客“笑”着看祥林嫂的伤疤、笑着看阿Q捉弄小尼姑,结合选文谈谈对有关看客和阿Q“笑”的独特的作用。

    组卷:5引用:3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草场上几只黑色瘦胫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地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才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①      。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能尽情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劲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②       。半天朱霞,粲然如焚,映着草地也有三分红意了,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1)下列各句中,全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①富贵于我如浮云。
    ②它们嚼的不只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③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
    ④不是无才思,绕青江买不得天样纸!
    ⑤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
    ⑥半天朱霞,粲然如焚……就像莽原尽处烧着一片野火似的。
    A.①②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⑥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组卷:8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他的《匠人》一书中说,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但是我们所见的现实是,匠人精神却始终是一种稀缺的品质,以至于成为情怀的象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常常会把创新者和匠人拿来进行对比,似乎求新求变,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才是价值所在。
          对上面语段阐述的观点,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