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外国语学校等校联考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4 0:0:2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泰州,这方神奇的“水天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佛教文化、盐税文化、戏曲文化、吉祥文化、红色文化等【甲】,滋养了千年古城,闪耀着时代光芒。这里,dàn生了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真正的思想启蒙学派;郑板桥的诗、书法和绘画作品独树一帜,被yù为“三绝”【丙】梅兰芳创建的“梅派”艺术将京剧这一国cuì推向艺术高峰……崇文重教、兼容并包、幸福友好、活力进取的精神内核,已深深【乙】在水城人民的文化基因之中。
    ㅤㅤ弘扬城市文脉,泰州值得一场马拉松。
    ㅤㅤ如果说泰州的秋天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那21.0975公里的“泰马”赛道,定是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笔触。海水已远退,望海仍犹在。迎春桥上远眺,江淮第一楼静静立在母亲河身旁。望秋水长天,跑步也似乎诗意起来;漫步梅园,轻拂柳枝,听古寺展钟,品早茶享“水包皮”,何其美哉!
    ㅤㅤ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不少提前赶来泰州“踩点”的外地跑者说跑过不少马拉松,但文化和赛道如此qì合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源远流长 【乙】铭刻
    B.【甲】源远流长 【乙】镌刻
    C.【甲】浩如烟海 【乙】镌刻
    D.【甲】浩如烟海 【乙】铭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结构上说,“时代光芒”是偏正短语,“轻拂柳枝”是动宾短语。
    B.从复句类型看,画线句子属于假设复句。
    C.【丙】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逗号。
    D.“何其美哉”中“何其”是“多么”的意思。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不应有恨,
     

     
    ,病树前头万木春。
     
    ,佳木秀而繁阴。
    ⑤古人常常用诗句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决心。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
     
     
    ”表达了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
     
     
    ”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综合性学习活动。
    ㅤㅤ学校开展“关注亚运盛会,感受文化魅力”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为了迎接杭州亚运会开幕,学校橱窗准备张贴一副对联,请你根据对联知识及下面的词语,将对联补充完整。
    耀  惊  四海五洲   英姿绽放  大幕张开
    上联:钱塘风情,
     

    下联:体坛健将,
     

    组卷:17引用:1难度:0.9
  • 4.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呈现多个“中国风”元素,寓意深刻美好,如“水玉琮”“团扇”“桂花鼓”“荷桂之花”“巨型桂花”等,请你根据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解读其中两个元素的文化寓意。

    组卷:5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 11.阅读李碧华的《暑去寒来春复秋》,完成问题。
    ㅤㅤ①小豆子【注】也来了好几个月,与弟兄们一块,同游共息,由初雪至雪雾。
    ㅤㅤ②练功最初是走圆场,一圈一圈地在院子中走着,越来越快,总是走不完。棍子敲打突地停住,就得挺住亮相。一两个瘫下来、散漫的必吃上一记。到了稍息,腿不自主地在抖。还要压腿。把腿搁在横木梁上,身体压下去,立在地上的那条腿不够直,师父的棍子就来了。一支香点燃着。大伙偷看什么时候它完了,又得换另一边耗上。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他总是压不下去,便要“撕腿”。背贴着墙,腿做横一字张开,师父命二人一组,一个给另一个两腿间加砖块,一块一块地加,腿越撕越开,痛苦得很。
    ㅤㅤ③孩子们都没穿过好衣服。他们身上的,原是个面口袋,染成黑色,或是深颜色,做衣服,冬天加一层棉,便是棉衣。春暖了,把棉花抽出来搁好,变成两层的夹衣。到了夏天,许是再抽下一层,便是件单衣。大的孩子不合穿,传给小一点的孩子。破得不能穿了,最后把破布用浆糊裱起来,打成“袼褙”做鞋穿。
    ㅤㅤ④天气暖和了,这天烧了一大锅水,给十几个孩子洗一回澡。这还是小豆子拜师入门以后第一次洗澡,于蒸汽氤氲中,取一个木勺子,众多弟兄你替我浇,我替你浇,喧闹得很。几个孩子又架着脏兮兮的小癞子进来,把他像木偶傀儡一样扔到水里去,溅起水花。
    ㅤㅤ⑤“别逗了,烦死了。反正我活不长啦,我得死了。哎哟,谁踩着我啦——”小癞子只一壁叨叨不清,师兄弟们早已习惯,全没上心。他们只是嬉玩着,舒服而且舒坦。
    ㅤㅤ⑥孩子长得快,拉扯地又长高了。个个略懂所谓十八般武艺……
    ㅤㅤ⑦眨眼就到了“分行”的日子。
    ㅤㅤ⑧孩子们穿好衣服,束好腰带,自个伸手踢脚喊嗓,之后,一字排开。眼前几个人呢,除开关师父,还有上回那师大爷,拉胡琴的歪鼻子丁二叔。大人们坐好了,一边考试一边掂量。就像买猪肉,挑肥拣瘦。先看脸盘、眉目。挑好样的生。
    ㅤㅤ⑨一个一个被拣去了,剩下些胖的、眼睛小的、笨的……因没人要,十分自卑难过。只在踢石子,玩弄指头儿,成王败寇的残酷,过早落在孩子身上。
    ㅤㅤ⑩师大爷又问:“你那个绝货呢?”
    ㅤㅤ⑪胡琴拉起了。关师父得意地瞅瞅他,把小豆子招来:“来一段。”
    ㅤㅤ⑫不知恁地,关师父常挑一些需得拔尖嗓子的戏文让他练。四合院里还住了另外两家人,他们也是穷苦人家。自某一天开始,卖茶的寡母把小木车和大铜壶开出去,一路地吆喝:“来呀,喝大碗茶呀……水开茶酽,可口生津啊,喝吧……”师父总是扯住他教训。只他一个。
    ㅤㅤ⑬“小豆子你听,王妈妈使的是真声,这样吆喝多了,嗓子容易哑,又费力气。你记住,学会小嗓发声,打好了底……”
    ㅤㅤ⑭今天小豆子得在人前来一段了。昨儿个晚上,本来背得好好的。可一开腔唱“我本是——我本是——”高音时假声太高,一下子回不过来。回不过来时心慌了,又陷入死结中。
    ㅤㅤ⑮正抽着旱烟的师父,“当啷”一声把铜烟锅敲桌面上,再冷不提防便捣入他口中,打了几个转。
    ㅤㅤ⑯“什么词?忘词了?嘎?今儿我非把你一气贯通不可!”师大爷忙劝住。
    ㅤㅤ⑰“再唱!”
    ㅤㅤ⑱小豆子一嘴血污。小石头见他吃这一记不轻,忙在旁给他鼓励,一直盯着他,嘴里念念有词,帮他练。
    ㅤㅤ⑲小豆子含泪开窍了。琅琅开口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啊呀天吓,不由人心热似火——”
    ㅤㅤ⑳嗓音拔尖,袅袅糯糯,凄凄迷迷。伤心的。像一根绣花针,连着线往上扯,往上扯,直至九霄云外。
    ㅤㅤ㉑师大爷闭目打着拍子。弟兄们只管瞅住他。
    ㅤㅤ㉒小豆子过关了。
    ㅤㅤ㉓师父踌躇满志:“哼!看你是块料子才逼你!”
    ㅤㅤ㉔他的命运决定了。他童稚的心温柔起来。
    ㅤㅤ㉕“不好了!不好了!——”一个徒儿蓦地走过来,惊扰一众的迷梦。胡琴突然中断了。
    ㅤㅤ㉖“什么事?”
    ㅤㅤ㉗小黑子仓皇失措,说不出话来,只呆呆指着杂院。
    ㅤㅤ㉘杂物房久不见天日。堆放的尽是刀枪把子,在木架子上僵立着。简陋的切末,戏衣、箱杠,随咿呀一响,木门打开时,如常地映入眼帘。太阳光线中漫起灰尘。
    ㅤㅤ㉙见到小癞子了——他直条条地用腰带把自己吊在木架子上面。地下漾着一摊失禁流下的尿。
    ㅤㅤ㉚孩子们在门外师父身后探看。他们第一次见到死人。这是个一直不想活的死人。小豆子吓得双手全捂着眼睛。肩上一沉,大吃一惊,是师兄小石头过来搂着他。
    ㅤㅤ㉛木门砰然,被关师父关上了。第二天一早,只见两个苦力拉着平板车,上面是张席子,席子草草裹着,隐约是个人形。关师父点头哈腰,送一个巡捕出门。大伙目送着同门坐科的弟兄远去。
    ㅤㅤ㉜小豆子在小石头耳畔悄悄道:“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
    ㅤㅤ㉝他走出去了。只有死掉,才自由自在走到外边的世界。自门缝望远,“它”渐行渐远渐小……
    (选自李碧华长篇小说《霸王别姬》,有删改)【注]“民国”十八年,九岁的小豆子被母亲狠心剁下骈指(与大拇指并排长出的第六指),投在关金发门下为徒,学习梨园十年为满。言明四方生理,任凭师父代行,十年之内,所进银钱俱归师父收用。倘有天灾降临,车惊马炸,伤死病亡,投河觅井,各由天命。有私自逃学,顽劣不服,打死无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癞子又泪汪汪的”中的“又”说明他已不止一次地在“压腿”上面经历非人的磨难了,揭露出科班练功非同一般的辛苦。
    B.孩子们的衣物省了又省,裁了又裁,既有师父节省克扣的成分,更是艰难时世下人们艰难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C.离开母亲,身在戏园,小豆子凄苦无依,看着小癞子“真的走出去了”,走到那个自由自在的世界里去了,他心中是有几分羡慕和期盼的。
    D.结尾处“‘它’渐行渐远渐小”中的“它”意味深长,表明小癞子从来就不曾以“人”的身份和尊严存在过,寄寓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2)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⑮段。
    ②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⑳段的作用。
    (4)结合相关内容,概括“小豆子”的形象。
    (5)标题“暑去寒来春复秋”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组卷:18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共60分)

  • 12.请以“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

    组卷:2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