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2019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沙铺中学)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
1.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则硒原子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之差为( )
组卷:66引用:3难度:0.6 -
2.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1引用:4难度:0.9 -
3.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44引用:2难度:0.6 -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组卷:47引用:4难度:0.7 -
5.下列对宏观和微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37引用:3难度:0.5
二、填空题:(共30分)
-
14.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1)氨水中的哪种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探究方案如下(请填写表中的空白):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 无明显现象,说明氨气不能使酚酞变红。
(3)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①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
③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④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组卷:48引用:3难度:0.3 -
15.为探究微粒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小然同学进行如图1下列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烧杯B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滴入2-3滴无色酚酞试液;往小试管中加入5mL浓氨水并置于烧杯A中,再用一个大烧杯将A、B罩在一起.
(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的颜色逐渐由无色变成红色.
(2)该现象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
实验二:先往图乙装置烧杯A中装入30℃蒸馏水20mL,往图丙装置烧杯A中装入70℃蒸馏水20mL,再进行实验(乙、丙装置其余操作同实验一).实验时发现乙装置烧杯B中溶液颜色完全变化的时间比丙装置的时间长.
(3)该实验研究
(4)根据实验二的现象,小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三:如图2所示,小然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并向水中放入一块蔗糖,然后在容器外壁沿液面划一条水平线.
(5)小然用玻璃棒搅拌,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则现在的液面比原来划的水平线组卷:80引用:2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