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2课 拿来主义》2021年同步练习卷(1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4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含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3难度:0.8
  • 3.下列有关《拿来主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引用:5难度:0.9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5.根据课文的观点,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6引用:6难度:0.8

三、阅读提升(一)现代文阅读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当表
    董益新
          这是江南一个春雨淅沥的夜晚,小镇狭长的弄堂里两个黑衣人一闪而过,在一处高宅大门前停了下来,黑夜里响起轻轻的叩门声。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条小缝,吴掌柜提着风灯,半张麻脸从门缝里露了出来:“你们找……”话未说完,风灯已“啪”地掉到地上,大门随即关了个严实。
          满脸大胡子的黑衣人举手便要擂门,另一名清瘦的黑衣人赶紧按住他的手,压低声音说:“你忘了,我们是来干什么的?”大胡子应了一声,便蹲了下去,不再说话。
          吴老爷正在书房里看着《朱子家训》,刚沏的明前茶冒着氤氲的香气,书房的正墙上挂着一幅吴老爷自己临摹的大字:难得糊涂。吴老爷见吴掌柜跌跌撞撞闯进来,便皱皱眉头,问:“什么事?”吴掌柜结结巴巴地说道:“又来了,老爷,又来了……”
    “谁?”
    “昨天来过的那个大胡子又来了。”吴掌柜说完,赶紧用衣袖揩了揩额上的汗珠。
          吴老爷“哦”了一声,旋即问道:“来了多少人?”
          吴掌柜说:“两个人。
          吴老爷站起来,在书房踱起步来。
          昨天也是个阴雨天,酉时未至,天已落黑。当铺刚要打烊,一个穿黑衣的大胡子却像风一样闪了进来。大胡子熊腰虎背,鼓鼓的腰间扎着条腰带,一进当铺,就掏出一块鎏金怀表。吴掌柜一见,顿时眼睛一亮,循例问道:“您贵干?”大胡子伸出拇指和食指,在吴掌柜面前一亮。吴掌柜吃了一惊,赶紧问道:“当多少?”大胡子还是不说话,伸出一只手晃了一晃。吴掌柜说:“这个数目,得老爷做主,先生里间请。”
          吴老爷看看大胡子,又看看鎏金怀表,转身对吴掌柜点了点头。须臾,吴掌柜端来一个托盘,托盘里码着五叠大洋,一叠十块,正好五十块。吴老爷又把鎏金怀表往盘里一放,一起推到大胡子跟前。大胡子正要开口,吴老爷却摆摆手,说:“这钱是我捐的。天黑路远,壮士快走吧。”大胡子呆了片刻,弯下腰去,向吴老爷鞠了一躬,转身消失在夜雨中。吴老爷想起昨天的事,喃喃自语道:“守分安命,顺时听天……”忽然,吴老爷停了下来,对吴掌柜说道:“请!”
          俄顷,两个黑衣人跟着吴掌柜鱼贯而入。吴老爷连忙起身让座,问:“两位壮士夜深而来,必有要事,还望直言相告。”清瘦的黑衣人欠欠身,说道:“吴老爷,我们是专程向您道歉来的。”说罢,从怀里掏出一块怀表,把它放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一看,正是昨天那块鎏金怀表。吴老爷微微一笑,把怀表推还给清瘦的黑衣人。吴老爷指指大胡子,说:“昨天,我已说过,那点大洋是老朽自捐的。”
          清瘦的黑衣人说:“昨天,我是让他来当表,没叫他来募捐。这表是我去国外留学时买的,跟我十多年了,还好使。”清瘦的黑衣人说罢,又把怀表推到吴老爷跟前
          吴老爷连忙说道:“壮士误会了。老朽开当铺三十多年,多少长了点见识,这法国名表,少说也值一百多个大洋。你们打日本兵除汉奸,老朽早有耳闻,只恨认捐无门。”
          清瘦的黑衣人见吴老爷依然不收,便说道:
    “国有国法,村有村规,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如果您不收,我岂不带头坏了规矩?望您成全。”
          清瘦的黑衣人说罢,长身而起,又是长长的一揖吴老爷问:“壮士是……”
          清瘦的黑衣人欠身答道:“在下姓何,单名一个冲字。”
          吴老爷一听,赶紧站起来:“原来阁下就是让日本兵闻风丧胆的何大队长,老朽有眼不识泰山啊。如此说来,这怀表我更不应该收了,你打日本兵用得着。”吴老爷说完,又把怀表推到何大队长跟前。
          何大队长见吴老爷决意不收,便站了起来:“吴老爷美意,在下心领了,失礼之处,还望多多海涵。我们后会有期。”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塞,转身与大胡子飘然而出,瞬间消失在茫茫黑夜中。
          转眼到了秋天。这天哨兵忽然给何大队长送来个包裹,说是一个满脸麻子的人送来的。何大队长拆开一看,包里都是部队急需的药品,其间还夹杂着那块鎏金怀表和一封信。信上写道:
          何大队长台鉴:
          日本兵占我河山,杀我同胞,毁我村舍,老朽之当铺也被掳掠一空矣!我六尺男儿必手刃之而后快,然老朽老矣,空负报国之心。明日,有一队日本兵要来镇上运粮,镇南塘西桥乃粮队必经之地,望何大队长务必奔袭之。此表暂作定金,日后老朽另当重谢!
          何大队长看罢来信,在桌上重重地擂了一拳,大声地叫道:“好!”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大胡子第一次来当表的时候,吴老爷给了大胡子五十块大洋,但并未收怀表,这表明吴老爷已经猜出了大胡子的身份。
    B.何大队长将跟随了自己十多年的怀表拿去当铺当了换钱,从侧面反映出了当时抗日军队物资匮乏的艰难处境。
    C.见吴老爷坚决不肯收怀表,何大队长“伸手抓起怀表,往吴老爷手里一塞”,便飘然而出,说明何大队长坚持以身作则。
    D.吴老爷因为自己的当铺被日本人掳掠一空,所以十分痛恨日本人,于是给何大队长寄去一封信提供关于日军的情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并没有直接介绍出场人物,而是用“黑衣人”代称,两个“黑衣人”在雨夜拜访,增添了人物的神秘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方法塑造了吴掌柜的形象,用吴掌柜开门禀报时的“慌”,反衬出吴老爷并不把黑衣人放在心上。
    C.小说语言很有特点,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吴老爷与何大队长的对话使用了不少书面语,说明何大队长不仅能打日本兵,还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D.小说中的鎏金怀表是一个重要的道具,作为线索贯穿整篇小说,最后怀表被当作抗日的定金支持了抗日,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3)小说插叙大胡子当表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吴老爷还是何大队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组卷:36引用:8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尹公亭记
    (宋)曾巩
          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然而有表其,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注】①茇:在草间住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B.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C.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D.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种观点。
    B.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富者居住闾左,贫者居于闾右。文中指里巷的大门。
    C.从事,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名目种类较多,如文有文学从事,武有都督从事等。
    D.司农,官名,上古时代负责教民稼穑的农官。汉朝为九卿之一,掌管钱谷之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直言君子对己的要求,列出世人显扬君子的做法,提出了有别于诸子百家的主张。
    B.随州人为了纪念尹公,在青竹和翠柏之间,用茅草搭建了一座亭子,取名叫“尹公之亭”。
    C.尹公所学的东西,在于不因贫富贵贱死生而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自得”之人。
    D.作者在文中赞扬了尹公身处逆境而泰然自若的精神,叙述了重建尹公亭的深远意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