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保定市蠡县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1-5题,29分)
-
1.请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在文学大家笔下,一个个形象是鲜活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则油光可鉴。列夫•托尔斯泰的皮肤藏污纳垢,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不少人经长途跋涉,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含首低眉,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换来的却往往是失望与尴尬。不过,他却具有犀利的目光--能满含璨然笑意,也会因忧郁而暗然失色。
(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藏污纳垢
粗鄙
(2)语段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油光可鉴:
②正襟危坐:
(4)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组卷:23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组卷:112引用:3难度:0.7 -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三)(16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心愿 ①昨夜下了一场绵绵细雨,淋湿了窗外发芽的绿。早晨醒来,眼角好像残存着泪痕,昨晚梦到了母亲,她来到了渴望已久的儿子工作生活的军营。走出梦境,我的心里好像扎了一根刺,隐隐的痛,无法拔出。我当兵至今已经36个年头,母亲在世时,来军营看看的心愿没能实现,这是我心底里最大的遗憾。
②母亲含辛茹苦供养着九个儿女读书上学,个个都至少读到初中毕业。母亲心里始终守着一个念头,读书才有前途,才能改变命运,才能为国家效力。
③大哥初中毕业时一心想参军。劳累半辈子的父亲终于盼来帮手,不赞同大哥当兵的想法。可母亲却意见相反,不仅支持,还反复做父亲的工作,苦口婆心地劝说,“我们不能太自私了,孩子是公家的,国总得有人守吧,如果谁也不去,家能够安稳吗?”做通父亲的工作后,大哥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军旅之路。现如今已经退休的大哥,每每忆起母亲对他的叮嘱,时常哽咽流泪。
④三哥和弟弟初中毕业后,也想去当兵。当时,家里因为缺少劳动力已经负债累累,又是在母亲的支持下,他们顺利地走进了军营,实现了他们的军旅梦想。
⑤母亲性格刚毅,知轻知重,从不向困难低头,在我人生选择最关键的时刻,她依然坚守着那份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支撑推动着我来到了军营。
⑥我从小受到哥哥的影响熏陶,对军人无比崇敬和向往,从军的愿望如同一粒种子默默埋进心里,渐渐萌发嫩芽。大学毕业前夕,我获悉部队要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立刻回到家里与父母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与父母坐在院子里一棵柳树下乘凉,农村的夜晚周遭静谧,空气清凉,天上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无数星星闪动着眼睛。我怯怯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父亲叼起那支旱烟袋,唉声长叹,一脸愁容,自言自语地说:“好不容易盼到你大学毕业,能为老人挣点脸面,如今又要远走高飞了。”母亲默默不语,摇动着扇子似乎陷入了沉思。
⑦良久,母亲放下扇子,目光坚定地对父亲说:“孩子长大了,读了这么多年书,既然部队需要,就让他去吧。他是公家的人,不能拴在身边啊,我们还没老,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一辈子不就是这么挺过来的吗?”父亲无奈地点点头。当时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泪水盈眶。母亲当时已经年过六十,体弱多病,她其实多么希望有个儿子陪伴在身边赡养照顾啊。
⑧我怀揣着父母这份大爱回到大学校园,如愿参军入伍。1986年7月,我毕业留校,此时又将有一批学员赴前线代职参战,我毫不犹豫地写下血书,申请到前线去,得到了组织的批准。临行前,我回家与母亲告别,并没有把去前线的实情告诉她。出发前,我写好了6封家信,托留校的战友每月按时寄到家里。就这样,我怀揣悲伤、隐瞒母亲奔赴战场,在前线五个多月的战火硝烟中,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参加了两次大型战斗,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⑨1987年春节前夕,我戴着军功章,捧着鲜花,回到家乡看望母亲。当我把去前线参战的经过告诉母亲后,母亲用青筋暴突、瘦弱无力的双手,一遍遍抚摸我的军功章,眼角淌出泪水,反复说,“没有伤着,回来就好。”我强忍眼泪,紧紧地抱住了母亲。
⑩在我记忆中,母亲多次说过,等农活不忙的时候,一定去部队大院里看看四个儿子工作生活的地方。可是每次让她去,她都说农活忙脱不开身,其实是害怕给我们添麻烦、影响工作。就这样,母亲直到去世也没能了却这柱心愿。这是我心中永远的愧疚,也是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ㅤㅤ⑪一晃,母亲去世已二十多年。每当我穿上军装,就想起母亲的叮嘱。清明时节,我穿上军装,带上录放机,在父母墓前播放他们始终没有听到而又特别想听到的军号声和口号声。军号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选自《解放军报》2020年5月19日,有删放)(1)母亲“性格刚毅,知轻知重,从不向困难低头”体现在哪几件事情上?
(2)选文第⑥段加线句子体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阅读选文第⑨段画横线句子,写出一条赏析批注。
当我把去前线参战的经过告诉母亲后,母亲用青筋暴突、瘦弱无力的双手,一遍遍抚摸我的军功章,眼角淌出泪水,反复说,“没有伤着,回来就好。”
赏析批注:
(4)选文是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5)根据选文内容,为选文结尾补写一段心理描写作为省略号省去的内容。组卷:3引用:1难度:0.5
第三部分、写作(20题5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册,它记载着我们成长的精彩画面。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看不见的相册,它深深烙在记忆的深处。
请以“成长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人物自传。
要求:不得抄袭套写;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请同学们认真书写,加油哟!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