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三(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14 9:0:2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精彩呈现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科学家发现金星大气中存在PH3,据此推断金星大气层或存在生命。利用下列反应可到各PH3:P4+3KOH(浓)+3H2O
3KH2PO2+P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65引用:2难度:0.6 -
3.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取高纯氧化镁需要经历酸浸、调pH、过滤、灼烧等操作。下列实验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50引用:11难度:0.5 -
4.下列生活应用或生产活动中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5.部分含N及Cl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
16.氢氧化钴[Co(OH)2]是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2)的前驱体,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含LiCoO2及少量Al、Fe等)为原料制备CoSO4溶液,以CoSO4溶液、NaOH溶液、氨水和水合肼为原料可制得微米级Co(OH)2。
已知:①Co2+、Co3+易与NH3形成络合物,[Co(NH3)6]2+的还原性强于Co(OH)2和Co2+;
②水合肼(N2H4⋅H2O)为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强还原性,氧化产物为N2;
③沉淀的生成速率越快,颗粒越小,呈凝乳状成胶体,不易过滤。
(1)以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为原料制备CoSO4溶液。取一定量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粉碎后与Na2SO3溶液混合配成悬浊液,边搅拌边加入1mol⋅L-1H2SO4溶液充分反应。LiCoO2转化为CoSO4、Li2SO4的化学方程式为
(2)60℃时在搅拌下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调节pH至6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9.5左右,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真空烘干得微米级Co(OH)2。制备时,在加入NaOH溶液前必须先加氨水的原因是
(3)经仪器分析,测得按题(2)步骤制得的Co(OH)2晶体结构中含有Co(Ⅲ),进一步用碘量法测得Co(Ⅱ)的氧化程度为8%。因此制备时必须加入一定量的还原剂。将500mL1mol⋅L-1的CoSO4溶液与氨水配成pH为6的溶液,加入三颈烧瓶中(装置见图-1),滴液漏斗a装有NaOH溶液、b中装有水合肼,60℃时依次将两种溶液加入三颈烧瓶,充分反应后,过滤,实验时应先打开滴液漏斗
(4)利用含钴废料(主要成分为Co3O4,还含有少量的石墨、LiCoO2等杂质)制备碳酸钴CoCO3。
已知:①CoCO3几乎不溶于水,Li2CO3微溶于水,Co2+(以0.1mol⋅L-1)开始沉淀的pH为7.6;
②钴、锂在有机磷萃取剂(HR)中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2所示;
③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o3+>H2O2。
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取一定量含钴废料,粉碎后组卷:11引用:1难度:0.4 -
17.用化学方法进行环境修复已成为环境修复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O3能将NO和NO2转化成绿色硝化剂N2O5。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2N2O5(g)═4NO2(g)+O2(g)ΔH=+106.2kJ⋅mol-1
2NO(g)+O2(g)═2NO2(g)ΔH=-114kJ⋅mol-1
2O3(g)═3O2(g)ΔH=-284.2kJ⋅mol-1
则反应2NO(g)+2NO2(g)+2O3(g)═2N2O5(g)+O2(g)的ΔH=
(2)纳米零价铁(ZVI)因其高比表面积、优异的吸附性、较强的还原性和反应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的去除。
①ZVI可通过FeCl2⋅4H2O和NaBH4溶液反应得,同时生成H2、B(OH)4-,制备过程中需要不断通入高纯氨气,其目的是
②ZVI电化学腐蚀处理三氯乙烯进行水体修复,H+、O2、等物种的存在会影响效果,水体修复的过程如图-1所示。有效腐蚀过程中,生成1mol乙烯所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NO-3
(3)催化剂协同ZVI能将水体中的硝酸盐()转化为N2,其催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如图-2所示。NO-3
①硝酸盐()转化为N2示意图可以描述为NO-3
②为有效降低水体中氮元素的含量,宜调整水体pH为4.2,当pH<4.2时,随pH减小,N2生成率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4)利用电化学装置通过间接氧化法能氧化含苯胺的污水,其原理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一定,测得不同初始pH条件下,溶液中苯胺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反应相同时间,初始溶液pH=3时苯胺浓度大于pH=10时的原因是组卷:58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