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2021年同步练习卷(13)

发布:2024/11/3 5:30:4

一、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25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各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组卷:31引用:1难度:0.5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

  • 6.阅读下面课文部分内容,完成各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 景:大。
    D.虽之以严刑 董:懂得。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闻求木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
    ③人君当神器
    ④岂其取易而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B.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C.简能而任之,择而从之
    D.总此十思,兹九德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魏征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孽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削平区宇,肇开帝业。贞观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臣自擢居左右,十有馀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兴邦,斯之谓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谨以所闻,列之于左:
          陛下贞观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注】①受图定鼎:得到土地创立国家。②贻厥孙谋:为传留给子孙作打算。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贻,传留。厥,他们的。③垂拱岩廊:安静地坐在朝堂。岩廊,高峻的庙堂。④大拯横流:大力把天下从祸乱中拯救出来。指李世民青年时代参加反隋斗争,夺取天下。⑤时方克壮:那时正是壮年。⑥晋武焚雉头之裘:晋武帝时,有太医给皇帝贡献一件雉头裘,武帝认为是“奇技异服”,在殿前烧毁,并下令禁绝此类事发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忠良而邪佞 鄙:轻视。
    B.重谷帛而珍奇 贱:便宜。
    C.年甫弱冠  弱冠:二十岁。
    D.受图定鼎 定鼎:指创立国家。
    (2)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皆欲传万代 ②贞观
    ③必先淳朴抑浮华 ④所为人必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善始者多,克终者寡的道理。
    B.文章第二段谈了君臣当初之志,接着文笔一转,提出渐不克终的问题。
    C.文章第三段从言行两面讲,二者不统一。听言超过前代圣明君王,观行则赶不上一般帝王。
    D.文章最后提出了如何善始克终的方法途径,言语恳切。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
    译文:
     

    ②陛下贞观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
    译文:
     

    组卷:5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