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2 9:0:1

一、基础知识(共15道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4.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关公崇拜起源于荆州,也寄寓着荆州人民对关公的特殊感情。关公是“义”的化身,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守土报国的                ,也看到了治军安民的           ;看到了扶危济困的           ,也看到了同生共死的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5.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是反义词的一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         靠几分钟热度就能完成的,         应该是一种长期坚持的行为。参与读书便于结交跟多爱好读书的朋友,        出现读书娱乐化、狂欢化的倾向,就值得警惕了。真正的读书人不会太在意读书的形式,     遇到一本好书,         何时何地,都会品读,在他们看来,天天都是“读书日”。

    组卷:8引用:1难度:0.5

(三)现代文阅读II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      ①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②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③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④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⑤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⑥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⑦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⑧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⑨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⑩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⑪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⑫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⑬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⑭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⑮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根据文意,从文章中找出下列成语。
    A.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B.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C.留恋不舍,忘记返回。
     

    (3)作者在文学创作过程中都经历过哪些事?
    (4)第⑧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
    (5)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6)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8)选文第14段“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中的“完善”与“销蚀”是否矛盾,为什么?
    (9)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A.记叙文
    B.议论文
    C.散文
    D.小说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60分)

  •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张纸,调好色,拿起笔,你可以绘画出精美的画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的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为自己绘出的人生画图。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你将怎样度过宝贵而短暂的人生?
          要求:以“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