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一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1 7: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
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
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
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演员是一份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
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盾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
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 我的认知。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B.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
C.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D.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
B.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C.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的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
D.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B.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
C.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
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组卷:7引用:10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还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编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么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图: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C.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D.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C.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D.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3)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叫好又叫座”。组卷:12引用:10难度:0.7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贝尔•兰金小姐
[美]杜鲁门•卡波特
一 我第一次看见贝尔•兰金小姐是在我八岁那年。
我坐在门廊的台阶上,身材矮小,一身黑衣上满是灰尘和条痕的贝尔小姐出现了。她看上去不可思议地老,满脸皱纹。几缕稀疏的灰色头发被汗水浸湿,覆在前额上。她走路时低头盯着未铺过的人行道,仿佛在寻找什么丢失的东西。一只棕黑色的老猎狗跟在她身后,盲目地追随着女主人的踪迹。
几年后的一天,我坐在乔布先生的街角杂货店里,大口喝着他家的招牌奶昔。我坐在柜台的一头,另一头是两个镇上臭名昭著的小混混,还有一个陌生人。
“你们知道附近谁有上好的日本山茶花树出售吗?有位东方女士要在纳齐兹盖房子,我替她采购一些。”陌生人说。
两个小混混对视了一眼,其中那个平时喜欢嘲弄我的大眼睛胖男孩开口:“先生,我跟你说,附近我只知道一个这样的人,有几株顶漂亮的日本山茶花树。她是个奇怪的老姑娘,叫贝尔•兰金,住的地方大概离这里半英里远,看起来也挺奇怪的,是个衰败的老房子,南北战争之前就有了。虽然怪得要命,但如果你就要找日本山茶花树的话,她那儿的是我见过最好的。”
“是啊。”另一个长着青春痘的金发男孩尖声说道,他看起来是那胖孩子的跟班。“她应该会卖给你。我听说她在那儿快要饿死了。那儿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住在那儿的老黑鬼用锄头打理一块杂草地,他们把那个叫花园。哎,前几天我听说她去季特妮丛林市场,到处拣些烂菜叶,逼着欧力•彼得森送给她。你见不着比她更古怪的巫婆了,像是阴影里的饿鬼。那些黑鬼都很怕她——”
然而陌生人打断了这个喋喋不休的男孩,问道:“所以你认为她肯卖?”
“当然了。”那胖男孩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肯定而得意的笑。
陌生人道了谢,向外走去。突然他转过身来问道:“你们愿不愿意带我过去?之后我会送你们回来。”
这两个小痞子立马就同意了。
二 我听到这件事的结局是在大约一个星期后,那天我又去了乔布先生店里。
虽然听众只有乔布先生和我两个人,那胖男孩却讲得很起劲。他越说声音就越大,语气也越夸张。
“我告诉你们,那老巫婆就该给赶出镇子。她是个疯子。我们一到那里她就要撵我们走。她还放出那条古怪的老猎狗追我们。弗格森先生,就是那个陌生人,解释说他想收购她的日本山茶花树,你知道,就是那些有些年头的日本山茶花树。她回答说她从来没听说过有这回事,她一棵树也不会卖,因为她爱这些树胜过她所拥有的一切。嗳,你们可听好了,弗格森先生提出他愿意掏两百美金,就买其中一棵树,你们能想到吗?两百美金!她居然拒绝了。”
“见鬼,”他说,“一出手就两百美金,买这些老树是图个啥呢?那又不是玉米。”
我离开乔布先生那儿回家时,一路都在想着贝尔小姐。我不明白她为什么那么想留下那些日本山茶花树。它们是很漂亮,但既然她那么穷——好吧,我那时还年轻,而她已经太老了,生命所余无多。
三 那天是二月的第一天。破晓时分,天空灰蒙蒙的,一片阴沉,从中现出一道道珍珠白的日光。外面很冷,空气纹丝不动,间或掠过一阵饥饿的强风,啃噬着巨树光秃秃的灰色枝干。巨树环绕着一片衰败的废墟,那里曾是瑰丽的“玫瑰坪”。兰金小姐就住在这里。
她醒来时,房间冰冷彻骨,屋檐下凝着一挂冰的眼泪。她环视周遭死气沉沉的一切,微微打了个寒战。她费了好大力气才从颜色艳丽却残破的被子里爬出来。
她跪在壁炉前,想要点燃伦恩头天晚上收集的枯树枝。她那皱巴巴的枯黄小手费力地同火柴和刮花了的石灰石抗争着。
过了一会儿,火点着了。火苗蹿起来,木柴发出噼啪的响声,就像骨头在咯吱作响。她在温暖的火光边站了一会儿,迟疑地挪向结了冰的洗脸盆。
穿好衣服,她走到窗前。下雪了,南方冬天湿润稀疏的雪。雪一落在地上就融化了,但是贝尔小姐想到这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镇上找吃的,仍然觉得头晕且不适。这时她瞥见窗下的日本山茶花树竟开花了,不禁深吸一口气——她从未见过它们如这般美丽。鲜红的花瓣凝成了冰,静静地立在枝头。
她记得许多年前,当她的女儿莉莉还是个小姑娘时,她会摘几大篮子花,那时玫瑰坪高高的空旷房间里充满了山茶花淡淡的香气。莉莉会把它们偷去送给黑人小孩,她那时多么生气啊!但是现在,她一边回忆,一边微笑。
可怜的莉莉,她现在年纪也大了。她出生时我才十九岁,年轻貌美。我站在日本山茶花树下,我的爱人杰德曾说我是他认识的最漂亮的女孩——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记不清我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变成这样的。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没钱的时候——我开始变老的时候。我想是在杰德走了以后——我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只是过来跟我说我又丑又憔悴,然后他就走了,什么都没留下,除了莉莉。
(摘编自《世界开始的地方》[美]杜鲁门•卡波特/著,伏波/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时间跨度大却脉络明晰,塑造了贝尔小姐鲜明突出的形象,为读者呈现了她非常完整的一生。
B.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他们帮陌生人购买山茶花树,汇报事件结果,评价贝尔小姐,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
C.小说对贝尔小姐居住环境的描写颇具特色且具有对比意味,作者用寒冷衰败的环境暗示贝尔小姐的现实境遇,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人物命运。
D.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贝尔小姐在生活与情感的重压下形容枯槁、力不能支的惨状,但她依然不屈服,对生活充满希望。
(2)贝尔小姐为什么不愿意高价卖掉山茶花树以改善她的生存状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在行文时交替使用不同的叙述视角,这种行文方式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0%以上。也就是说① ,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有些受种者自身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仍有可能会发病。然而大量研究表明,② ,他们患病后的症状也比不接种的人轻很多。因此,从构筑免疫屏障角度看,③ ,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类。我国大多数人接种的两针剂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前两针的接种属于基础免疫。接种第3针疫苗就属于加强免疫。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接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体内抗体会逐渐减少,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加强免疫后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体内的抗体水平,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组卷:10引用:8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在“内卷”与“躺平”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当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9引用:1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