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北京四中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发布:2025/11/11 3:0: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m。如图是小红同学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233引用:3难度:0.5 -
2.如图所示,盛水的容器中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中装有适量的水,B倒扣着放入容器中。给容器中的水加热直到沸腾一段时间,下列相关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259引用:1难度:0.8 -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这个群体了解多少,请选出最符合事实的选项(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组卷:64引用:5难度:0.8 -
5.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组卷:185引用:8难度:0.8 -
6.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组卷:81引用:14难度:0.9 -
7.关于误差,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8.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之比为6:5,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速度之比为( )
组卷:226引用:2难度:0.6 -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50引用:5难度:0.9 -
10.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组卷:798引用:117难度:0.9 -
11.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2894引用:49难度:0.9 -
12.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组卷:3870引用:83难度:0.7 -
13.如图所示,平面镜和长为10cm的细铅笔均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 )组卷:2225引用:29难度:0.5 -
14.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组卷:958引用:15难度:0.9 -
15.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组卷:76引用:57难度:0.9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
16.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组卷:129引用:2难度:0.7 -
17.关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正确说法是( )
组卷:87引用:4难度:0.7 -
1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组卷:64引用:2难度:0.5 -
19.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满初温相同的水和汽油,并把它们放在阳光下晒。过了一段时间,烧杯中的水和汽油都变少了,而且汽油比水减少得多些。这一现象表明( )
组卷:22引用:1难度:0.9 -
20.像的成因有3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有虚,下面所列的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组卷:26引用:3难度:0.9
三、填空题(共4分,每空0.5分)
-
21.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在四块完全相同的玻璃上滴入一样多的水滴,按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相关实验。其中做图A和图D所示的实验是为了探究蒸发快慢和 是否有关。请举一个图A和图B所示实验的结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2.物质放热从 态变成 态的现象叫做液化。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23.吉他能发出声音是因为琴弦的产生的,正在弹吉他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吉他发出不同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如果半夜还要弹吉他,可以关紧屋内门窗,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径”或“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扰民”。
组卷:823引用:23难度:0.5 -
24.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时,它(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组卷:69引用:7难度:0.7 -
25.次声波可以作为预报的依据和监测的手段。
组卷:9引用:1难度:0.9
四、实验探究题(共51分,每空、每图均1分)
-
26.如图,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温度值,小明应选用 (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如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 ℃,BC段该物质处于 态;
(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 ,但要继续 热。组卷:7引用:1难度:0.6 -
27.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在车辆的速度表上使用的单位是。组卷:2引用:1难度:0.9 -
28.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出,请在如图1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并标出平面镜的位置。
(2)如图2小梦为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所连的电路。请先找出此电路连接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用“×”作出标记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纠正,然后在右框中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组卷:111引用:37难度:0.5 -
29.如图所示,两平面镜OA、OB夹角为θ,镜前有一个点光源S,试根据光路图表示出能同时看到两个像的空间范围。
组卷:820引用:3难度:0.1 -
3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2)如图是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填序号)方向移动。
(3)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若标记物向玻璃门靠近,所成的像(填“变大”,“变小”,“不变”)。
(4)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组卷:73引用:6难度:0.5 -
31.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常用的一种制冷剂,小明使用干冰做了下面几个实验。
(1)把干冰放入试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气球会鼓起来。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试管中干冰(物态变化名称)成气态的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使试管温度降低,在试管外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形成霜。
(2)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如图丙),杯中的水立即“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中的气泡,它的形成与水沸腾实验中气泡形成原因相同
B.气泡内主要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C.“白气”是气态的二氧化碳
D.“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组卷:420引用:5难度:0.6 -
32.我们都做过“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从等时记录的温度数据可知,水的升温特点是(外界条件相同):A、温度改变是低慢高快;B、温度改变是低快高慢;C、温度的改变是快慢一样。

(1)在以上三种说法中,你认为 说法正确,其道理是 。
(2)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组(选填“甲”或“乙”),他们犯的错误是:。
(3)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 (选填“前”或“后”)时出现的情景。
(4)当温度接近90℃时,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 ℃,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 (选填“是”或“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
(5)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为是水的 不同。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
(6)通过分析图象丁,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小明烧水时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如图2所示,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 (小水珠/水蒸气)。仔细观察发现:靠近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是由于在壶嘴附近温度较 ,水蒸气仍然保持气体状态肉眼看不见。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水蒸气温度降低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雾状“小水珠”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水蒸气什么也看不见。组卷:102引用:2难度:0.5 -
33.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m/s,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都。组卷:85引用:12难度:0.9 -
34.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3)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组卷:330引用:3难度:0.7 -
35.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不是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挺直的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支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为保证每次实验声音的频率相同,你的做法是 。探究内容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做法 观察内容 组卷:101引用:3难度:0.5 -
36.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光线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3)让一束光EO贴着左侧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右侧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右侧纸板沿ON向后折,在右侧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是 (填“存在”或“不存在”)的。该现象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4)在图甲中,如果入射光线沿FO的路径射向平面镜,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射光线沿OE射出,说明了 。组卷:12引用:2难度:0.6 -
37.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已经从实验室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并计划按如图所示测量三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1)他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2)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使小车运动较 (选填“快”或“慢”)。
(3)经测量,在s2、s3两段路程内运动的时间都为t,若小车在s2、s3两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v3(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s1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用题中给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组卷:109引用:2难度:0.6 -
38.系统找不到该试题
五、科普阅读题(共2分)
-
39.请阅读《华夏之光——圭表》。
华夏之光——圭表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天文学家们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其中圭表就是典型的代表。圭表(如图1所示)包括圭和表两部分,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叫作圭,直立在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圭和表相互垂直。战国以前的天文学家已能够利用水面来校正圭,使其水平,使用铅垂线来校正表,使其与圭相互垂直。
依据圭表正午时表影长度的变化,就能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依据表影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就能确定一回归年的天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圭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他将表的高度增加,并且在表顶加一根架空的横梁,使表高变为传统表高的五倍。这样,测量时,把传统的确定表影端的位置变为确定梁影中心的位置,提高了测量影长的精度。郭守敬又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发明了景符,利用景符可以在圭面上形成太阳和横梁的清晰像(如图2所示),这样就可以精确测量表的影长了。这些措施成功解决了圭表发明以来,测影时“虚景之中考求真实”的困难。以圭表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我们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郭守敬的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了早期圭表的什么问题?
(2)除了圭表,请你再列举一个我国古代天文观测仪器。组卷:18引用:1难度:0.6
六、计算题(共3分)
-
40.如表是万州至重庆北C6409次列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列车从垫江到重庆北行驶的时间为多少?站次 车站 里程/km 到达时间 发车时刻 停车时间 运行时间 1 万州北 0 始发 10:50 - - 2 梁平南 65 11:11 11:13 2分钟 21分钟 3 垫江 118 11:31 11:33 2分钟 41分钟 4 重庆北 245 12:13 终点 - 1小时23分
(2)列车从梁平南到垫江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列车在11:32时的速度是多少?
(3)这列动车以252km/h的速度,穿过长度为9.167km分水镇隧洞,用时2min17s,求这列动车的长度?
(4)在进入分水镇隧洞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v声=340m/s)。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组卷:64引用:1难度: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