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二中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离不开生活,同样也离不开民俗。乡土小说创作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真正抓住某一地域的民俗文化特征并成功运用民间语言。
          对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书写是乡土作家让民俗“活”起来的重要实践和探索。乡土民俗作为村民千百年生活中习焉不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转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产业转化的方式实现经济上的振兴,也可以通过挖掘其内在活力,实现地方文化的振兴,赵德发的《经山海》、张炜的《独药师》、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都有作家对地方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现代转化的独到思考。《经山海》是赵德发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中提及的诸多举措,如对地方传统曲目“斤求两”的挖掘并将其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以海边民俗踩高跷下海推虾为基础创办的“海上高跷”节目、因地制宜举办楷坡祭海节和“鳃人之旅”项目等,都是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的创新之举,其中既有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举措,又有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探索,给现实生活中传统民俗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参考。张炜的《独药师》中,作者除了对胶东民俗近乎百科全书式的呈现之外,还主要挖掘并讲述了流传已久的道家“养生文化”。作者敏锐地发现本土养生文化对现代人的重要价值,以此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周大新的《湖光山色》中,科研人员的到来让楚王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将楚王庄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如相对原始的耕作方法、历史悠久的楚国文化遗存、古老的烹饪技巧等,充分利用起来。这些楚王庄遗留下来的民俗传统,无疑成为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和商业价值。作家对传统民俗产业转化可能性的独到思考,既让读者认识到了乡土民俗的非凡价值,也通过文本探索出了一条活化民俗文化之路。
    (节选自《乡土文学:让民俗文化“活”起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4月22日)
    材料二:
          文学源于生活,当现实生活层面的“乡土中国”日益转变为“城市中国”,乡土文学的末日是不是会随之而来?对此许多人是深表忧虑的,甚至直接给出了“乡土文学消失成必然”的断语。但我以为不必过虑,城市化并不会必然带来乡土文学的消亡。
          首先,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乡土空间趋于萎缩的问题应理性看待。乡土中国的转型并不能随着乡变镇、县改市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住进楼房、“被市民化”后的农民,离真正从思想意识上“市民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事实上,农民的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还会保留甚至影响到数代以后。这种情况也可以从创作者一方得到印证。许多写乡土小说的作家都自称是“农民”,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即便在进城多年,做了北大教授后也是如此。莫言也说自己的创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这类说法往往容易受到些质疑,因为进城多年的他们早已远离农民生活,不再熟悉现实中的农民和乡村。“作为农民的写作”是个伪命题,这种质疑或许会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来自乡土的“新城市人”要想完全摆脱乡土的灌注,彻底告别农民式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意识,却也的确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乡土作家强调自己的写作是“作为农民的写作”,又不完全是矫情或虚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农民心态和思维方式更是将长期存在。
          其次,即便现实的乡土空间越来越狭小,城市化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逆,也不意味着乡土文学就定会走向衰落。事实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乡土经验也越来越成为对城市人来说充满陌生化的经验。新兴的城市正在变得千城一面,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审美疲劳。于是,在外出旅游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将与自然更加接近的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村寨游成为旅游新宠,体验农家乐、乡土民俗也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乡土世界虚拟文本的乡土文学也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它会伴随着城市人对乡土的怀旧和对一种乡村生活方式的追求,而长久地存在下去。
    (节选自《乡村振兴与乡土文学的未来》,人民网2019年12月12日)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随着社会变革的持续与深入,乡土文学叙述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模式、宏大的结构和伟大的文学家,逐渐被新时期的小叙事、小结构、新流派作家所代替。虽说这一时期产生了《红高粱》《白鹿原》等重要作品,但乡土叙述的式微则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
          从“五四”乡土作家到先锋派的乡土作家,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有乡土生活的经验。这也是他们写作乡土小说最为重要的基本条件。作家群体的整体特征反映的是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的社会变迁。这个重大的社会变迁将在21世纪初期完成。这也意味着,21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将失去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
          伴随着作家群体而改变的,是广大的读者群体。年轻一代人的乡土生活经验与老一辈人的经验差异明显。在互联网时代,地域区别早已被打破。那种乡土中国的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的美学要素早已失去异域情调的感觉,而变得如此普遍、单一而雷同。乡土经验已经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
          只要中国还有农村,就不乏农村题材的写作,但农村题材不等于乡土题材。作为一种世界文学的书写流派,乡土文学的边缘化甚至消亡是正常的文学更新换代,也是无法阻遏的历史潮流。未来的乡土题材写作,只能在多元语境下,与其他流派的写作范式相融合,而难以再以独立的姿态骄傲于世。
    (节选自腾讯文化《乡土文学的前世今生:如何从政治先锋到落寞无声》,有改动)(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文学的成功在于既对传统民俗予以改造,又将传统民俗转化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
    B.为了让民俗“活”起来,当代不少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上进行各种重要实践和有益探索。
    C.作家赵德发在《经山海》中提及诸多举措,在地方原有传统民俗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
    D.《湖光山色》中周大新对古代遗留民俗传统的再思考,挖掘了乡土民俗蕴藏的巨大价值。
    (2)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高粱》是莫言在北京求学时所写的作品,但作品中的颠轿、高粱酒坊及剪纸等地域民俗文化符号表现的却是高密乡这片土地的无限生命力。
    B.沈从文的《边城》借助吊脚楼、对歌、端午节庆习俗等描绘了湘西地区原始自然的民俗生活形态,这是身居北平的他在想象中对湘西的回望。
    C.《独药师》的作者张炜长居省城,但在他的笔下出身于养生世家的主人公所研究的不是近年流行的养生保健,而是胶东本土自古已有的长生术。
    D.曹禺的《雷雨》展现了来自农村的佣人侍萍和资本家周朴园及其家人的封建家庭悲剧,作品的原始创作动机与曹禺的封建大家庭生活经验有关。
    (3)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作家失去了乡土生活的直接经验,也就丧失了乡土文学创作的土壤。
    B.不仅作家群体失去了乡土生活经验,年轻读者群体的乡土经验也受时代影响与老一辈产生差异。
    C.被打破的地域区别和趋于单调雷同的乡土风情使得乡土经验已不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神秘性。
    D.由于社会转型、作家群体改变等因素,乡土叙述的衰落、乡土文学的边缘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层面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并不意味着思想意识层面的“市民化”过程已经完成。
    B.虽然一些作家自称农民,但因远离农民生活多年,其写作过程的心态和思维已发生改变。
    C.乡土空间日益稀缺,体验乡土生活成为城市人感受陌生化经验、缓解审美疲劳的新风尚。
    D.《白鹿原》《红高粱》是重要的乡土文学作品,但它们的叙事模式和结构正逐渐被替代。
    (5)乡土文学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括。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则反相贼害,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雕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兴亡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取材于欧阳修《朋党论》)(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自然之 理:规律、道理
    B.或利尽而交 疏:疏远
    C.则同心而共 济:成功
    D.然而后世不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当同利之时 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B.尽解党人释之 庄宗受藏之于庙
    C.渐起朋党 感吾生行休
    D.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为国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抓捕囚禁起来,并监视他们中的“党人”。
    B.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德行高洁之士),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
    C.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没有谁能比得上汉献帝。
    D.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为君主的可以作为借鉴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不讳言朋党,指出朋党有原则的区别,正面指出朋党客观存在,争取立论的主动性。
    B.文章举例详实,写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据,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C.文章末尾,作者总结历史,请求君主纳谏,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伪朋,以使国家兴盛起来。
    D.文章语言骈散互用,长短结合,融叙事、描写、议论为一体,洋溢理性的光芒和思辨的智慧。
    (5)①本文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②文章第三段是如何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的?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31分。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
    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注:①块然:孤独貌。②壮齿:壮年。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风”两句写秋风寒冷、白露凝霜的萧瑟冷寂之景,渲染了悲秋的气氛。
    B.“柔条”两句借柔条与绿叶随时令之变,或强劲,或枯黄,表现时光流逝。
    C.“明月”两句,“皦皦”写月之明亮皎洁,而“流”字赋予月光动态之美。
    D.“壮齿”两句写诗人壮年时期常常漂泊不定,如今人到暮年仍怀慷慨壮志。
    (2)从全诗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中,“月”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诗句中的“月”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
    D.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3)本诗“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字,与《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家人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人生的某些重要时刻,总有他们的身影出现。屈原出生时,他的父亲依据生辰给他起了一个好名字“
     
     
    ”。李密失去双亲时,祖母怜惜他而担起了抚养的重担“
     
     
    ”。陶渊明辞官归来时,幼子们的迎接“
     
    ”与家人的相守,让他认识到即使物质困乏也内心安适“
     
    ”。归有光新婚后,他的妻子“时至轩中,
     
     
    ”,给项脊轩平添了欢乐。那些和家人在一起的点滴,就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收藏。

    组卷:5引用:1难度:0.7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日前,有媒体称,河北省邢台市一个人口仅4万的小县城——平乡县,近一年开办了10余家付费自习室。该报道迅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据调查,我国现有付费自习室相关企业4000余家,成立于5年内的占比超过92%。在这些自习室里,“桌椅台灯Wi-Fi”是标配。有的甚至还配有打印机、复印机,提供咖啡冲泡、代收发快件等服务。当然,收费标准也有差异。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组卷:4引用:1难度:0.5
  • 12.请以“这一次,我理解了他(她)/他们”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组卷:3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