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9 7:0:2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一、(12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隆冬的圆明园,我悠闲(徜徉/踟蹰)于没有一片绿、一朵红的荷池石岸。无意之间,被蓦然(浮现/展现)在眼前的一种景色震撼了:在一池映满断井颓垣的倒影中间,残荷遍布——_____,有的已经弯折倒伏
    _____,露出了条条筋脉;有的则萎缩蜷曲,卷作一团。那些曾是苍翠欲滴的莲篷,______,却依然在空中高擎;_____,成堆地浸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恍惚之间,我觉得这满池的莲荷没有亡、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枯梗残叶,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升华/升腾)。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不是红红绿绿的那种俗美,(就是/而是)蕴藏于满目疮痍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高的凄美。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隆冬 蓦然 断井颓(huán)
    B.震撼 伏(dào) 苍翠欲滴
    C.曲(quán) 莲篷 满目疮痍
    D.高擎 藏(yùn) 凄风苦雨
    (2)依次选用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踟蹰 浮现 升腾 就是
    B.徜徉 展现 升华 而是
    C.徜徉 浮现 升华 就是
    D.踟蹰 展现 升腾 而是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四句话,最恰当的一项排序是
     

    ①有的已经变成黑色
    ②有的被风雨摧折断落
    ③有的荷梗还硬挺地直立着
    ④有的叶子早被寒风撕破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组卷:13引用:1难度:0.6
  • 2.圆明园中原有四十景,乾隆皇帝曾为其中一景“上下天光”题写如下对联,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水澄鲜,一帧波光开罨画;烟岚杳霭,          浸分奁。

    组卷:10引用:1难度:0.8
  • 3.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且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38引用:3难度:0.9
  •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1难度:0.8

二、(14分)

  • 5.根据提示填写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余立侍左右,援引质理,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两句,气势磅礴地勾画出酷寒天气中的沙漠天地,同时渲染出浓重的离别气氛。
    (6)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借秦汉两代皇家宫苑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8

五、(20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逼迫”造就的好文章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兵法》才被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到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大概是一些志士贤人因愤慨难平,需要抒发情意而写作出来的。
    《报任安书》中列举周文王、孔子、屈原、韩非等所遭遇的“拘”“厄”“逐”“囚”等逆境,皆可归纳为生命中的大逼迫。换句话说,也正是这些常人看来极度困厄的逆境、极度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一批发愤著书之辈,逼迫他们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好文章。
          当然也有与逆境无关的。
          还是司马迁,他在《史记•老子传》中写了《道德经》的诞生过程:老子作为周朝的守藏史,博学多识,他研究“道德”,主张自隐无名,所以一直没有著书立说以示人。他见周王室日趋衰落,便弃官离去,想要避乱世而隐居。走到关隘城门,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就要隐逸了,强烈要求老子写书,充满只有完成著作才允许通关的胁迫意味,老子只好著“道德”上下篇,完成五千言才离去。
          诚然,老子的《道德经》绝非一时心血来潮之作,而是源自平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积累。平日,他不仅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道,还研究治国安民的策略;不仅形成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还掌握了丰富的智术和谋略。只是老子生性散淡、不求名利,没有把著书立说当作要紧的事情。现在想来,倘若没有尹喜在关键时刻的“逼迫”,恐怕这部代表中华文化高度的《道德经》只会随着老子的隐遁而湮灭。
          司马迁言明了千古文章多是“逼迫”造就,其实,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仗义执言而遭遇“宫刑”的无尽屈辱,才逼迫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再举一例,主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此公的创作压力,与司马迁及他所列举的逆境不同,与老子遭遇尹喜的“强索”也不同——主要是来自内心。
          宋人范公偁的《过庭录》记述,至和二年(1055年),韩琦在老家相州建了座昼锦堂,特请欧阳修为昼锦堂作一篇纪念文章。欧阳修爽快地应承了,尽心尽意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韩琦读后,大为快慰,这哪里是普通的楼堂散记,分明是对昼锦堂主的千秋定评,注定了日后一定会广为流传!文章巨子,其名不虚!谁知数日后,欧阳修又派人送来一稿,并传话说“前篇有不足之处,请以此稿为准”。韩琦好奇,想看看究竟修改了哪些地方,于是拿原稿比着读了几遍,才发现仅仅在首句“仕宦”“富贵”二词后面,各添了一个“而”字,变成“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仔细吟味,加一“而”字,使文笔更加流畅,词义越发丰赡,读来声调愈显顿挫而抑扬。
          韩魏公昼锦堂的芳名,加上欧阳修本人文坛领袖的威名,无时无刻,不在他的内心之中对他实行“紧逼”,让他为了一个“而”字煞费周章。
          又据《宋人轶事汇编》:“欧公晚年,尝自窜定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笑。’”
          从前的老师已在他的生活中隐退了,当时敢自称为他先生的人还未出现。然而,后生可畏,如苏轼、苏辙兄弟,正如鲲鹏展翅,抟扶摇而直上,更何况,江山代有才人出,焉知二苏之后,会不会涌现出更多更具才华的孺子?他们都会审视自己现在的文章。每每想到这里,欧阳修就觉得,前有千载古人的目光,后有千载来者的目光,总会落下来,落在他书写过的每一页、每一行上。因而,他的文章必须散发出万丈的光芒,方才穿越千年而依旧闪亮。
          欧阳修提倡“穷而后工”,他所谓的“穷”,并非单指物质的贫困或运途的坎坷,也泛指精神、意志上的穷心竭虑、穷精剧力。终其一生,欧阳修本人就是穷而后工的典范,他对文章写作的追求,绝对称得上是兀兀穷年,穷思极想,语不惊人死不休。
    (节选自2022年1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说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物写起,证明历经磨难的仁人志士常会发愤而著书。
    B.没有尹喜苦苦相逼就没有老子的《道德经》问世,文中肯定了尹喜的主观能动性。
    C.遭遇“宫刑”的屈辱,成为来自外部逼迫的力量,并非在司马迁内心中发生作用。
    D.文章选取范公偁《过庭录》中的记述,是为了强调欧阳修对于韩琦的托付尽心尽意。
    (3)文中共写了哪两个方面的“逼迫”?请选取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相关经历。

    组卷:8引用:1难度:0.5

第三部分写作。(50分)六、(50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
          两条鱼发现了拴着长线的蚯蚓,老鱼说:挂着丝线的蚯蚓虽然诱人,但吃了就会被渔夫捉住。小鱼一心只想饱餐美味,它认为老鱼很可笑,到嘴的美味不享受是傻瓜。当它吃下去的时候,发现嘴被钩子刺穿了;当它身上的鱼鳞被片片刮下,痛彻全身的感觉难以忍受;当它被油炸逐渐变为熟肉,灼热的巨疼让它几度昏迷。可惜一切都晚了……
    【材料2】
          心理学家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在此期间不要吃掉糖。谁能留着糖等我回来,我会再奖励他两块糖。”他出去后,不断有人熬不住而吃掉了糖……他回来后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这些孩子,早早吃掉糖的那些孩子成年后大都碌碌无为,而创出一番业绩的都是当年那些能够留住糖的孩子。
          请你根据阅读上述材料后的感悟、联想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在上述材料涵意范围内自定立意,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使用本试卷中的内容;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班名、人名等可能泄露考生身份的信息。

    组卷:9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