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6 8:0:10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 1.抄写句子。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组卷:0引用:1难度:0.7
  • 2.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四海
     
    见天日
     
    更新
    见微知
     
    锲而不
     
     
    划策
    垂头
     
    前所
     
    专心致
     
    地动山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根据要求填序号选择。(20分)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4.选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  )。

    组卷:21引用:6难度:0.7
  • 5.下列名言中不属于革故鼎新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 6.下面句子与《匆匆》一文表达的人生哲理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四、阅读理解

  • 17.阅读短文《百家饭》
    ㅤㅤ①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时,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同伴们追着玩儿,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习惯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除灾驱邪,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糯米、蚕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ㅤㅤ②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够讲究的,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平时要是有谁用筷子敲饭碗,大人是要训斥的,这时大人们却鼓励孩子们敲,使劲地敲,好吓跑妖魔鬼怪。
    ㅤㅤ③饭锅里不时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来是白白胖胖的,红来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ㅤㅤ④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放射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但这一次“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百家饭”的意思是
     
    ,“百家饭”的作用是
     

    (2)“我”小时候很顽皮,从文中的哪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来?
     

    (3)请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流程补充完整。
    乞讨粮食→
     
     
     
    →敲饭碗,盼饭熟
    (4)文中有一段话描写了煮熟的“百家饭”的诱人,请用“——”画下来。
    (5)短文中的“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但这一次‘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百家饭”香喷喷的,太诱人了。
    ②“百家饭”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爱。
    ③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人情。
    ④因为“我”为了吃到“百家饭”故意惹祸,被妈妈训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组卷:20引用:1难度:0.5

五、笔下生辉(20分)

  • 18.习作
    ㅤㅤ题目:(1)《那一刻,我___》(2)《我的心愿》
    ㅤㅤ要求:(1)仔细读题,任选一题(如选第一个需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习作;(2)围绕题目合理选材,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抒发真情实感;(3)书写规范,文面整洁,不少于400字;(4)注意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校名等。(5)不要直接抄写本试卷中的阅读短文。

    组卷:9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