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天津市河西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1 5:0:2

一、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通过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遗址位于长江流域,其大型墓葬建在祭坛和墓地合一的人工土台上,随葬品丰富;小型墓地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良渚文化还发现大型城址;玉器种类和数量多,且制作精良。位于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与前者情况类似。这些考古发现能够证实(  )
    ①当时的阶级分化明显
    ②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一定发展
    ③中华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
    ④长江、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组卷:3引用:1难度:0.7
  • 2.《后汉书》载:“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伴(相等)于首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东汉后期的豪强地主(  )

    组卷:16引用:2难度:0.6
  • 3.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分封首领世袭地方行政长官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兴办学校、实行科举等。这一制度(  )

    组卷:8引用:25难度:0.6
  • 4.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赴新疆平定英国支持的入侵势力,后在新疆设行省;1885年,冯子材领导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军队;1872年,面对日本力图吞并琉球,清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到台湾抵御日本侵略,后在台湾建省。清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反映出(  )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菁优网5.如图是1906~1927年英美日俄四国在中国进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日本的是(  )

    组卷:4引用:3难度:0.6
  • 6.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以下政策主要反映出(  )
    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抗日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解放战争时期 不分男女老少,在数量上、质量上彻底平分土地

    组卷:20引用:6难度:0.5

三、本卷共3题,共55分。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几代统治者“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十分注重制度与法律的创制,明确法律应从“公”出发,以礼为本。唐太宗君臣提出立法公平、礼刑结合等思想。“公”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所谓的“私”,是指统治者特别是皇帝个人的利益。唐代总结汉代以来的经验宣布:德礼与刑罚相互独立,但又是统一的。德礼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刑罚则是推行这种治国思想的工具。唐高宗制定《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后人称《唐律疏议》,“律疏”或“疏议”实际就是法律解释。其制定为科举考试提供统一根据,弥补了法律条文的疏漏,为司法实践提供统一标准;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法系理论化的进展,这种律疏同文的立法方法,被后来的封建朝代所仿效,成为东亚国家封建立法的渊源。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制定《唐律疏议》的目的、特点。
    材料二:大陆法系是从古罗马传下来的法律观念作为法律创制的观念基础,在法律编纂与修改上追求完美。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判例法仍然是主体。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官必须坚决保证执行。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法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形式,可以说判例法是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创造的法律,也是欧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英美法系,“遵循前例”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遵循前例原则也是判例法的基础。判例法虽然也是成文法,但不同于大陆法系中的成文法。
    ——赵迪《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联系与区别》(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不同点,并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三: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谈谈你对“制”改为“治”这一变化的认识。

    组卷:8引用:2难度:0.5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再到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材料二: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
    材料三: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是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1954年雷海宗撰写《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
    材料四: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

    组卷:9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