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
1.“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能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以下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组卷:76引用:8难度:0.7 -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组卷:92引用:6难度:0.9 -
3.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6 -
4.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组卷:99引用:7难度:0.9 -
5.下列有关北京冬奥物品的材质中不含蛋白质的是( )
组卷:65引用:2难度:0.6 -
6.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疾病,应适量补充的元素是( )
组卷:51引用:5难度:0.7 -
7.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
8.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5引用:4难度:0.6 -
9.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6难度:0.7 -
10.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2难度:0.6
二、解答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
-
29.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外小组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1】溶液的酸碱度
(1)分别取两种固体各1g,加9g水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用pH计测得:Na2CO3溶液pH为11.96,NaHCO3溶液pH为8.28。对比两者溶液的pH值,可得出的结论是
【探究2】固体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2)同学们据此设计了如图-1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称取等质量的Na2CO3和NaHCO3装入甲或乙试管中,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
①为了获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则甲试管应装入
②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
【探究3】与酸反应
(3)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Na2CO3和NaHCO3稀溶液(各滴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进行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时,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题图-3所示,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
溶液颜色变化滴入酚酞溶液 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Na2CO3溶液 红色 红色→浅红色→无色 NaHCO3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②小组同学分析题表实验现象和图-3数据,得出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性质应用】
(4)蒸制或烘焙食品时,可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的原因是组卷:112引用:1难度:0.5 -
30.某研究小组以“食品中的脱氧剂”为主题进行项目式探究学习。
【任务一】认识脱氧剂的作用
(1)食品包装中加入脱氧剂的作用是
A.除去氧气,抑制霉菌生长
B.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色、变质
【任务二】探究脱氧剂的成分
(2)用剪刀剪开一包脱氧剂,倾倒于白纸上,观察到有黑色粉末和少量的白色固体。结合查阅的资料,推测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碳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探究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该混合物 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粉末中可能含有 ②取少量磁铁上吸引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黑色固体完全消失,产生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
【任务三】解密脱氧原理
剪开一包脱氧剂,用磁铁靠近,将吸引的黑色粉末装入一个无纺布袋中,滴加5~6滴水,封口,轻轻揉搓布袋。
(3)打开布袋看到黑色粉末变为
(4)研究表明,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从而实现包装食品的保鲜、防腐。铁粉氧化生锈的历程如下:2Fe+O2+2H2O=2Fe(OH)2;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
。铁粉氧化生锈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5)钢铁生锈腐蚀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常见的钢铁防腐措施有
【任务四】测定脱氧剂成分含量
(6)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脱氧剂中铁粉含量。称取新打开的脱氧剂样品6.00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过程中用电子天平进行多次称量,显示反应前后总质量相差0.10g,计算该脱氧剂中铁粉的质量分数
【任务五】用脱氧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测定实验。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烧杯内水 烧杯内剩余水 131.0mL 90.0mL 63.6mL
(8)可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组卷:143引用:2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