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广西桂林十九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5/1/2 17:3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实际生活和文艺创作中既有联系又有分别。近三年的争论是由“批判形象思维论”引起的,批判“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中有许多独到见解,也偶尔有片面的错误的言论。分析一些错误看法的根源,大半在科学基本常识的缺乏。
          最浅而易见的是语言的常识。有人认为“形象思维”是胡编妄造;也有人认为这个词从别林斯基才开始用起,意思是“在形象中思维”。实际上这个词在西文中就是imagination,中译是“想象”。在西方,古代的菲罗斯屈拉特,近代的英国经验派先驱培根都强调过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想象”这个词,屈原、杜甫都用过。在近代美学著作中从给“美学”命名的鲍姆嘉通,经过康德、黑格尔到克罗齐,所讨论的都主要是想象。俄国的别林斯基和德国的费肖尔才开始用“形象思维”来解释“想象”的意义。
          其次是历史和心理学的常识。在历史发展中人类先有形象思维的能力,经过长期实践训练之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有维柯的《新科学》和摩根的《古代社会》为证。人在童年尚在复演人类童年的历史,婴儿也是开始只会形象思维,要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教育才会抽象思维。这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几部儿童心理学著作为证。
          最重要的还是缺乏马克思主义常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早就说过:“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支配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段话肯定了形象思维且说明了它在希腊神话和艺术中的应用。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里谈到神话时也引用过,指出神话“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所以它们并不是现实之科学的反映”。神话是“想象”而不是“科学的反映”,不就是神话这种原始艺术是形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的产品吗?上引马克思和毛泽东同志的话,我们学过无数遍,可是对付具体问题时就忘了,而且还有人指责“形象思维论正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不过是一种违反常识,背离实际胡编乱造而已”,这不应发人深省吗?
          谁也不能否认文艺要有思想性,但问题在于如何表现文艺的思想性。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倾向性是一种总趋向,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而应该具体地形象地隐寓于故事情节中。恩格斯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里说:“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我所指的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巴尔扎克就是恩格斯所举的例证。我们也可以举托尔斯泰为例。这位伟大的小说家确实没有隐蔽他的见解,他一生都在宣扬人对基督的爱和反对暴力抵抗。这些都不是什么进步思想。列宁却说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因为他忠实地描绘了当时俄国农民革命中农民的矛盾状态和情绪。托尔斯泰在文艺上的胜利可以说也就是巴尔扎克的胜利,即“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一个作家只要把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认识到或预感到革命非到来不可,他就作出了伟大贡献,不管他是否表现出什么概念性的思想。
    (选自朱光潜《形象思维与文学的思想性》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人与生俱来的两种思维,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分别。
    B.“批判形象思维论”的文章中存在一些错误看法,究其根源大都在于科学基本常识的缺乏。
    C.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很早就有人强调,我国古代的屈原、杜甫都曾用过“想象”这个词。
    D.神话这种原始艺术是“想象”而不是“科学的反映”,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产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针对关于形象思维的见解争论,直接指出一些片面错误看法的根源所在。
    B.第二段列举众多人物有关想象的事例,意在厘清想象和形象思维这一语言常识。
    C.最后一段运用引证法与举例论证法,论述了文艺的思想性主要表现于倾向性这一观点。
    D.全文从三个方面,采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进行论述,既驳斥了一些错误认识,又提出了自己正确的主张。
    (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发展中,人类先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后才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的能力。
    B.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关于神话的论述,肯定了形象思维且说明了它在艺术中的应用,我们不能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常识。
    C.文艺要有思想性,可以具体形象地隐寓于作品情节中,而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
    D.一个作家只有把一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他就能获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做出伟大贡献。

    组卷:10引用:6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民的生产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今年,全国投入春耕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均超8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12.9亿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在黑科技的助力下,农民朋友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种地养牛。青海甘德的这家智慧牧场里,饲养着被称为“雪域之舟”的牦牛。这里的每只黑牦牛都带有耳标,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这头牛的防疫、保险及生长信息就能被查到。当地还依托互联网开展了牦牛认养活动,客户可以远程挑选牦牛作为认养对象,经过两年的托管,最终收获加工好的成品牛肉。
    (央视网2021.9.23《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二:
          眼下,河北省景县全县10万亩红高粱喜迎丰收。正值高粱成熟收割季节,在王谦寺镇马贾庄村,当地农民正组织农机加紧收割。田地里机声轰鸣,多台农机来回穿梭,一片丰收景象。据了解,10万亩高粱产生的收益及该县110个村2万多名种植户,刨去各种成本,仅高粱种植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1.6亿元。下一步,景县将继续把高粱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扩大高粱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在山西芮城县,3万亩早熟苹果迎来丰收。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为了扩大农村电商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芮城县政府部门从2021年开始依托7个苹果主产乡镇,建立发展布局,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目前,芮城县从事电商行业、助农增收的新农人已经达到了600余人,其中大学生占比70%以上,每年为当地农民卖出的农产品多达2000万斤,直接增收2100万元。在内蒙古科尔沁沙漠腹地的粮食种植基地里,一眼望去,1万多亩沙漠粮食喜迎丰收。……据了解,这里的沙漠种粮未来将有望带动两万户农民致富,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央视网2021.9.21《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三:
    “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在这个致敬辛勤的节日,放眼中华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蔚蓝的海滨,洁白的羊群……赤橙黄绿青蓝紫,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这是天道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民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小康新颜。
    (中国新闻网2021.9.23《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B.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12.9亿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保障基本农田是粮食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
    C.为了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全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产业链升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D.为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力发展村级电商平台,增加电商新农人的助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全程机械化与综合机械化已大面积覆盖,在主粮生产上现代化的投入比农副产品大。
    B.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对种植的限制已经降低,目前沙漠已经成功种植了粮食,同时也是防沙治沙的一种手段。
    C.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又喜获丰收,与农业大盘的稳定密不可分。
    (3)在促进农业丰收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组卷:0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遍野荆花
    厉周吉
          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王亮小心翼翼地攀爬着。爬累了,就坐到山石上挠一阵头。遇上难以解决的事,王亮有挠头的习惯,挠来挠去,头发越来越少。这不,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
          崮崖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口人,只有不到300亩山岭地,却有6000多亩山场。可这么多山场有什么用?这是水源缺乏、土壤贫瘠、几乎连一棵大树都长不起来的山岭呀!凭自己的本事,让老百姓靠这些山岭富起来,那真是痴人说梦!
          可即便是梦也必须做呀,谁叫自己是县里派到这个村的第一书记呢!带领这个村快速脱贫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爬到山腰,王亮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站在这里放眼四望,山野怪石遍布,植被稀疏。多数植被是一种叫荆棵的低矮灌木,偶有几棵针叶松、刺槐之类的,也长得歪歪扭扭,一副苦大仇深的架势。他的心里更加迷茫了。
          再往上爬,山坡更陡了,王亮虽然累得浑身冒汗,但还是硬撑着继续往上爬,他在心里暗暗鼓劲,一定要爬上山顶!
          快到山顶时,他脚下一滑,多亏拽住手边的一株荆棵才没摔倒,当他站稳身子时,发现已经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
          他仔细一看,这棵荆棵植株虽小,根部却遒劲有型,像极了奔跑的骆驼,非常好看。他把荆棵拍照后发到微信朋友圈,竟有好几个人争着买,争来争去,把价格抬高到100多元。一棵100元并不多,可是几百万棵呢!这里的6000多亩山场几乎全部长满了荆棵呀!如果把这些荆棵加工成盆景,即便每棵卖三五十,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呀!
    回到村里,王亮很快就拟好了脱贫方案。这夜,他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第二天是村里的议事日,等大家到齐,王亮就匆忙宣读了脱贫方案。他们听完,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又把目光汇聚到王亮身上,王亮顿时被他们看得心里发虚。
    “这办法真好!我们以前怎么就想不到呢?”直到村主任张凯带头说好,大家才纷纷跟着称赞起来。王亮做事干脆,再加上第二天他要去县城参加一个培训,就当场把任务安排了下去,有负责挖荆棵的,有负责整理定型的,有负责网上宣传的……
          等半个月的培训结束,王亮兴冲冲地回到村里,才知道工作几乎没有一点进展。王亮气得随手拿起一块山石,奋力扔出去,山石落地时惊得一只正在打盹的瘦狗落荒而逃。
    “我算是知道你们受穷的原因了,思想跟不上,行动也跟不上!你们不知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半个月的时间有多么重要……”王亮把村主任张凯一顿好训,“你必须给我解释清楚,你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迟迟没有行动!”张凯沉默了许久,才解释说:“那天您事先没和我们交流就宣读了脱贫方案,因为您是上级刚派来的,大家都没好意思直接提反对意见,其实荆棵值钱的事村里人早就知道,不过以前谁也没想把荆棵刨出来卖钱。这地方自然条件差,即便一株很不起眼的荆棵也可能是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好不容易长成的,如果把这些荆棵刨掉了,环境就更差了。这些日子,我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形成一致意见——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
          张凯说完,王亮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比被人当众打了几耳光还难受。
          转眼间,荆花遍野的夏天来临了。这天,王亮和张凯爬上村东的一个山头,站在山顶放眼四望,整个山野到处是淡紫色的荆花,微风徐来,荆条轻摆,花间蝶飞蜂舞,鸟鸣啁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他们禁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王亮的脱贫方案被否决后,经过集思广益,崮崖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宜的脱贫之路,那就是利用这遍野荆花,大量养蜂并生产纯正的荆花蜜。
          崮崖村生产的荆花蜜,色如纯净琥珀,入口留香绵长,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从此,这遍野荆花成为村里永不枯竭的财富之源……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王亮“今天又把本就稀疏的头发挠掉了无数根”,引出下文,叙写爬山时几乎将那株荆棵拔出来了,于是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
    B.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来正面塑造扶贫干部的形象,将其置身在农村典型环境之下来凸显脱贫致富的主题。
    C.文中写王亮绞尽脑汁帮村民找到致富办法,村民却“宁愿继续受穷,也不发这样的财”,这样的安排一波三折,增加了情节波澜。
    D.结尾采用留白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找到致富方法的农村生活富有诗意美,升华了小说主题。
    (2)小说中的王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的标题“遍野荆花”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阅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12月2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国家航天局批复研制立项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飞行试验组织实施。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6次发射。

    组卷:11引用:4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青年殷殷嘱托又寄予厚望:“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1岁的杨倩首次参加奥运会,便以出色的成绩摘得两块金牌;23岁的陈雨菲历经82分钟鏖战赢得胜利,让中国羽毛球队时隔9年重夺奥运会女单金牌;17岁的张家齐和15岁的陈芋汐作为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年龄最小的组合,以无可挑剔的零失误,为中国跳水队摘下这枚蝉联6届的金牌;14岁的全红婵首次参加奥运会,就以“三跳满分”,勇夺跳水女子10米台金牌……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个个年轻小将,以永不言弃的昂扬精神,用高超稳定的竞技水平,拼搏奋斗、为国争光,展示了不懈奋斗的青春风采。
          上述材料能给不断奋斗的当代青年以思考,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