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福建省漳州高中高考语文第四次质检试卷

发布:2024/5/30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常生活审美化”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欧美进入消费社会,随着电视媒体普及,日常生活中充满吸引眼球的美的视觉符号和影像。传统美学最关注的是艺术审美,艺术作品是典型的审美对象。为了描述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的现象,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于1988年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理论概括。21世纪初,我国美学界、文艺理论研究界围绕此命题曾进行讨论。
          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为再认识“日常生活审美化”提供了新的语境和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尤其是对以审美需求为代表的精神生活需求更为迫切。“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从艺术殿堂走向日常生活,是对日常生活和物质需求的超越,有利于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有两大特征。一是产品审美的符号价值超过使用价值成为消费的主导价值。二是人们通过图像化、视频化、虚拟化对现实世界进行美化,或重新建构美的世界。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要更注重软创新,顺应“日常生活审美化”发展趋势。“体验经济”的核心特质是企业通过商品和服务创造能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在体验经济中,体验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济提供物,让顾客满意包含使用需求的满足,还包括愉悦体验的满足。“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顺势而为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而“软创新”是相对于科学技术等“硬创新”提出的,既包含对传统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创新、审美创新等,也包含本身带有审美属性的音乐、电影、时装、电子游戏等产业的创新。
          当前,要顺应体验经济的规律,着眼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通过软创新实现实用与审美、产品与体验双结合。不仅考虑客户需要什么功能,更要通过品牌塑造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整体设计注入审美价值,将功能好、技术新与艺术美、生态美等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多维度超预期的体验。
          此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既要将审美文化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促进文明交流和互鉴;也要传承和发掘本土文化价值,满足本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同时还要注意,“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审美异化、审美层次浅表化等风险。要特别关注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工业生产制造的“平均美”隐藏着资本控制和意识形态渗透,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总之,要在社会公共领域积极培育审美思维,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自然与自身,将审美生存作为审美化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是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深化和超越。
    (摘编自吴婧、张文君《新时代,如何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材料二:
          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
          适逢新时代新征程,中华美学亟须再出发,面向当下现实,把握人们新的审美需求,探索和回答在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
          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审美活动已超出文学艺术的范畴,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审美日益凸显,并逐渐成为常态。
          一方面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审美活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本身也逐步审美化。人的衣食住行、日常起居都伴随着审美,普通人越来越自觉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享受生活的舒适与惬意这就要求美学不能只停留在文学艺术领域,而要去探讨日常生活的审美问题。要研究怎样把人类创造的人文之美以及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引进人的生活,研究如何把日常体验提升为审美体验,引导大众的积极审美趣味,相应地,也应警惕过度追求享受带来的一系列生态和心态问题。
          审美变得日常,并不意味着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减弱。实际上,伴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人们对文艺作品质量、品位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文学艺术进一步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
          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相互推动、促进,这才是良性循环。美学就是要通过研究艺术审美和生活审美的互动关系,促进这种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美学自身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美学研究当下的审美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审美趣味,培育美的高尚的情操,以此带动社会文化健康发展。通过审美进行价值引领,是中华美学的责任担当。
    (摘编自胡经之《中华美学助力创造美好生活》)(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需求”指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所需的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活动。
    B.“体验经济”的“体验”指顾客从商品和服务中得到使用和精神的满足。
    C.“软创新”指相对科学技术等“硬创新”而言的多与审美相关的创新方式。
    D.“平均美”在文中指全球化背景下引导跨民族审美趋同的生产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常生活审美化使审美活动超越传统审美领域进入日常生活,可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B.要做到促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又要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C.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必然结果。
    D.生活审美和艺术审美二者相辅相成、彼此相互促进,有利于人们提高艺术和审美水平。
    (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彰显“生活美学”的围炉煮茶正在城市群体当中兴起,多地都掀起了一股消费新风潮。
    B.近年来,体现“国潮”元素的爆款不断涌现,涉及服装、家具、文创等多个生活领域。
    C.河南卫视近期不断打造充满东方美学的精品节目,进而在地方电视台中的影响力大增。
    D.各地艺术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沉浸式体验感,让到艺术馆看展逐渐成为市民休闲风尚。
    (4)“日常生活审美化”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普遍追求。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中华美学如何助力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6引用:2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在阿吾斯奇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
          教导员说:“这是南疆军区来指导工作的殷营长,他弟弟是咱们连队的三班长。”
          “那这正好能跟兄弟见面了。”上山的烈士的弟弟说。
          “三班长现在正在总医院住院……休养好了就回来。”教导员说。
          “生病了?”烈士的弟弟问。
          营长拿起面前剩下的半块馍,没作声。
          “教导员,听说还有个‘烈士’埋在这儿?”
          “嗯,有。”教导员说,“一个从北京来的同志,当时这边和苏联经常有矛盾,为了边界的事扯皮、闹人命。”
          “一九七九年的时候……”教导员说,“这个叫李明秀的人就因为肝癌过世了,临走之前给家人交代,说务必把他埋在阿吾斯奇的双湖边上。这样国家可以拿他的墓作为一个方位物,作为边防斗争的一个证据。他火化了以后,连队派人带过去埋了,原地竖了一块石头板子。”
          “那后来圈过来没有?”
          教导员在桌上横着画了一道,说:“圈过来了,双湖都划给我们了。二〇〇五年军区给他重修了墓,立了大理石碑。”
          炊事班后厨响起水声。连队军医端着饭盒走出来同他们打招呼。
          “阿吾斯奇的军医。”教导员说,“老同志特别痴迷书法,每回写字都误了饭点。”
          回到招待室,营长听见沙发背后的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这两年不知说过多少回要来阿吾斯奇,可想不到有一天在这儿了,会是帮小弟收拾放在连队的被褥衣物和储藏室的行李,然后带走。
          营长回忆起去年接到的电话。阿吾斯奇的雪下得旱、下得多,要上山运煤渣的拖拉机没油了,小弟抢着开皮卡去山下送油,送完油顶着风雪往回跑时,对面驶来一辆拉粮食的大半挂车,司机没刹住,小弟被撞进路边的雪堆里埋住了。
          营长端起热水瓶冲了杯茶,这时教导员推门走进来。
          “我跟指导员说了,下午你跟三班一块去巡逻。到界碑看看,你弟去年刚带人上去描的字。”教导员说。
          他点点头。
          “你弟天生是带兵的料,在连队很有威信”
          二十八号界碑与哈萨克斯坦的边防哨楼毗邻。那一带早先是苏联的地界,齐踩深的草丛里遍布铁丝绊网。车开不进去,人走进去稍不小心也会摔倒。走过一截铺着碎石子的土路快进草滩时,指导员招呼大伙停下,各自检查裤腿和袖口是否扎紧。指导员向他解释,草丛里有一种叫草瘪子的虫,专把脑袋钻进人的肉里吸血。只要它的头钻到肉,除非拿打火机烧,否则弄不出来。
          “弄不出来会怎样?”他问。
          “哦吼!那一块肉都会烂掉!”二条兵叫道。“营长,我亲眼看见的,班长被咬过,小腿那一块都烂了。”
          “班长治好自己,把连队的二号马都治好了。”二条兵说,“那匹马马背颠破了,就有草瘪子钻进去,生了好多蛆。当时卫生队的军医都说这匹马没救了,但是我班长不肯。他用盐水和强碱给这匹马清洗伤口,又找军医给它缝上。那匹马好了以后不让任何人骑,除了我班长。”
          界碑立在紧邻铁丝网的一个小土包上,坡下围着一片比人高的芦苇,地下水汩汩向外冒。太阳当空,界碑上新描的红色字眼看起来醒目极了。哈方一辆吉普车从铁丝网另一侧疾驶而过,战士们纷纷看向西北方向,低声讨论那边的暗堡里是否有人正在盯梢。
          他站在界碑前向四周远望,阳光在光滑舒缓的大地上流泻。即将栽种新作物的大片黑土刚刚犁过,有雨氷未及冲净的耙痕。
          晚饭后,通讯员带他去了连队的储藏室。到那儿才发现,小弟平日就把他的箱包收得很利索,根本不需要他再做什么。
          他抬起头,白炽灯管频闪的磁磁声叫他突然一阵心悸。想到几年前,小弟和连队的人在后山给鱼塘架网,远处一道雷电打下来,从铁丝网上传导过来的电流瞬时打飞小弟手中的铁钳。小弟飞奔回连队,求连长把手机发给他。
          小弟不停拨哥哥的电话,均无法接通。
          当时他已经近三天没吃过饭、阖过眼了。为时七天,号称地狱周的国际比武选拔考核到了尾声,原先的五十名候选队员只剩六人。他在其中。他从高空一千五百米处俯身而下。落到地面,伞刀撞破了他的下巴。
    回招待室的路上碰到沈军医。
          “三班长能吃苦、能干活儿。”军医说,“三班长常来找我借书。”
          “还有个事你也不知道吧,”军医说,“几年前了,有天中午他来找我,说连续失眠半个月了,很苦恼。我就和他谈心。他说偷东西了,但是又放回去了,谁都不知道。前年他主动再跟我捉起这个事,说知道为什么你一定要他参军了。他说以前在社会混,觉得社会上和他一样的人多。来了部队才觉得和他哥,就是和你一样的人多。”
          营长回到招待室时已响过熄灯号。外头下雪了。广大空旷的天地间,每一片雪花都标示出风的力道和方向,在窗外,在他眼前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
          那晚军医拿出一幅字赠他,他接过字在桌上展开。写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说,自己还没成家,这怎么受得起?
          军医摇了摇头,说这哪是写给相好的,是苏轼七年没见着苏辙了,苏轼想他的弟弟啊。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士”下葬、班长送油被撞、营长跳伞受伤这些情节前后参照并结成一个整体,使作品具有了相当开阔的延展性。
    B.小说从开头的殷营长来到小弟连队,到结束的军医感叹“苏轼想他的弟弟啊”,首尾圆融,突出了作品兄弟情深的主题。
    C.小说通过回忆与对话的穿插来叙述小弟的故事,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展现出小弟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较为饱满、
    D.文中草瘪子虫对人和马伤害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戍边生活状况,表现戍边战士为了国家的安全不惧艰险的爱国精神。
    (2)关于文中阿吾斯奇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以云霭与雪峰、阴冷彻骨的北风描绘边境独特的景象,也为下文小弟受伤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B.招待室窗户被风撞得嗡嗡作响的细节,反衬营长内心的孤寂,引出他对两年中没来看望弟弟的自责。
    C.有关铁丝绊网、碎石土路和比人高的芦苇的描写,反映边境状况,也说明边境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生存的。
    D.结尾写雪花连缀而下,蕴藏着沉甸甸的寒光,暗示了边境虽然苦寒,但也是战士磨砺自己的好地方。
    (3)三班长的故事以沈军医的讲述作为结尾,这样设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评论家说,董夏在小说中构建了边疆的三重空间:山上、边境、自然。三重空间构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世界,作者由此表现了戍边战士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组卷:18引用:3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使用计算机时,人们常靠键盘、鼠标、手写板或语音输入命令来实现人机沟通。除了这些,①               ,无须鼠标和光标,也无须再有第二个动作,只要手指一触就是命令。这一神奇的简化,使这一技术具有强大的魔力,这就是触摸屏技术。触摸屏有4种方式,即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②               ,触摸屏都需要包含传感器、触摸检测和触摸控制器。触摸屏本身就是一个传感器,同时也是触摸检测器。
          当你的手指在触摸屏上一点,触摸控制器就会将收集的被触摸屏检测出来的触摸点的信息转换成触点坐标并据此判断出触点的意义。这个命令被解读后,信息立即被送入主机,主机按照传入的信息执行命令。触摸屏不仅易于使用,③               ,节省了空间,还坚固耐用,因而成为显示技术的领航者。
          虽然触摸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成了继键盘、鼠标、手写板、语音输入之后最被普通百姓所易接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2007年iPhone手机的推出,成为触摸屏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短短几年,触摸屏走向世界,走入人类生活,成为手机和计算机必不可少的设备。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5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7年、7年半、4年多、33个月,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4个“百次发射”所花费的时间;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一座2556级的钢铁“天梯”,让“悬崖村”村民告别下山需要爬17段危险藤梯的历史,开启新生活;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1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10.3亿人,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
          这让人们在赞叹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速度”的同时,也感受着身边的“中国温度”。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