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3 6:0:1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8引用:3难度:0.7
  • 2.肌动蛋白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之一。研究表明,Cofilin-1是一种能与肌动蛋白相结合的蛋白质,介导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Cofilin-1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1难度:0.7
  • 3.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1℃的冷库中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42引用:3难度:0.6
  • 4.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5难度:0.7
  • 5.研究发现,抑癌基因pl5、pl6等过度甲基化会导致细胞周期失常并最终引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DNA甲基化需要甲基化转移酶的催化,治疗MDS的药物地西他滨能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67引用:2难度:0.5
  • 6.如图1表示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家系图,基因检测发现该病是由D基因突变所致,致病基因有两种类型,记作d1与d2。图2为相关基因酶切电泳结果,Ⅱ1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75引用:1难度:0.5
  • 7.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20.四环素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及动物的细菌感染,但残留在动物组织、奶制品中的四环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科研人员向大肠杆菌体内导入了一些特殊的DNA序列作为生物传感器,从而建立一种简易、灵敏以及准确的四环素检测方法。
    (1)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的原理设计四环素检测传感器。

    当环境中没有四环素时,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当环境中有四环素时,四环素能够解除
     
    ,最终使菌体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荧光强弱来判定环境中的四环素浓度。
    (2)研究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四环素检测传感器的大肠杆菌工程菌。
    ①利用图2所示的质粒1和质粒2,构建同时含片段1和片段2的表达载体,可用限制酶
     
     
    分别处理质粒1和质粒2,再用DNA连接酶连接。(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表所示)
    限制酶 E X S P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5′…G↓AATTC…3′
    3′…CTTAA↑G…5′
    5′…T↓CTAGA…3′
    3′…AGATC↑T…5′
    5′…A↓CTAGT…3′
    3′…TGATC↑A…5′
    5′…CTGCA↓G…3′
    3′…G↑ACGTC…5′
    ②研究者通过上述方法将所有的启动子和相应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导入用
     
    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内。经过筛选,获得工程菌。
    (3)研究者发现在四环素浓度较低时,随四环素浓度增加,工程菌的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欲获得检测灵敏度更高的传感器,从以下选项中选择启动子和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后筛选。请从方案一、二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案,将所选序号填入横线上
     

    Ⅰ.启动子:
    ①启动子A
    ②启动子B
    ③经T7RNA聚合酶特异性诱导开启的启动子
    Ⅱ.基因:
    A:R基因
    B:GFP基因
    C:T7基因(表达T7RNA聚合酶,其活性比大肠杆菌RNA聚合酶更高)
    D:sfGFP基因(表达荧光强度和稳定性都高于GFP的绿色荧光蛋白)

    组卷:60引用:5难度:0.6
  • 21.植物具有多种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如光敏色素A、隐花色素,科研人员开展系列实验探究蓝光诱导拟南芥下胚轴向光性生长的机制。
    (1)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
     
     
    共同完成的。
    (2)研究者以野生型拟南芥、突变体a(光敏色素A缺失)、突变体b(隐花色素缺失)和突变体c(光敏色素A和隐花色素均缺失)为材料进行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蓝光通过光敏色素A或隐花色素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依据是:
     


    (3)已知蓝光通过下调拟南芥中赤霉素(GA)的含量进而调控下胚轴向光性生长。为探究光敏色素A和隐花色素是否参与了蓝光调节赤霉素含量的过程,研究人员设计了下表实验,并证明只有隐花色素参与了调节过程。请补充表中实验组材料(选择“突变体a”、“突变体b”或“突变体c”)以及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结果。
    分组 对照组 实验组
    材料 野生型
    蓝光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照射前 照射后
    GA含量 +++ +
    (4)研究发现,蓝光还能通过光敏色素A和隐花色素促进RPT2(拟南芥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基因的表达进而导致植物向光性生长。为探究拟南芥下胚轴向光性生长过程中RPT2和GA是否在同一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研究者设计了系列实验,结果如图2、图3。据图判断
     

    (5)综合上述所有实验结果,完善蓝光诱导拟南芥下胚轴向光生长的机制模式图。在图中补充箭头体现相互关系并在箭头上标注“+”(表示促进)或“-”(表示抑制)。

    组卷:38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